第322章 子雨出嫁

轉眼就到臘月,子喜一家特地早早回來準備給子雨接聘禮送親,在回來的路上順便把劉氏和四個孩子接了回來,子福還要等幾天。

接聘禮的日子定在臘月初六。前一天,子祿帶着家人也回來了。初六一早,子晴見沈氏忙不過來,便打發小紫過去幫着做飯,小綠和小粉他們都喊過去幫忙,夏玉還有秋玉幾家也早早到了。沒想到的,周氏也跟着田氏進門了,曾瑞慶倒是沒有跟來。

其實,曾瑞慶也知道曾瑞祥的個性變了,兩家的關係不可能恢復到從前,曾瑞慶的意思是儘量維持一點表面的平和,只要兩家的喜事互相走動下,別讓外人挑了禮數,這樣外面不知情的人也會高看他們一眼,說白了,還是想跟着借點光,不想交惡。可曾瑞慶放不下面子,只有打發周氏出面。

因而周氏見了沈氏和子晴,說道:“多謝弟妹和子晴,輝輝他爹的腿好多了,大夫說,再將養些日子,就能出去找事做了。”

沈氏皺了皺眉,沒有接言。這時,傅夫人進門了,沈氏忙迎了上去,傅氏回來已經回過孃家了,成親一年,肚子還沒消息,傅夫人有些着急了,故而,這次見到沈氏,一則給子雨添份妝,二則,主要想探探沈氏的口風。

傅夫人拉着沈氏笑道:“親家嫂子這回可省心了,最小的女兒也要送出門了。”

“說的也是,生她的時候還像昨天的事情,一眨眼就要出閣了,這當孃的,心裡抓心撓肝的。”

“嫂子這話可真說我心坎了,這不,這兩孩子一走這麼遠,我這心裡牽腸掛肚的,哪天不要念叨幾遍?你說這兩孩子。成親也一年了,怎麼一點動靜沒有?別不是有什麼問題吧?”傅夫人還是把話直接問了出來。

“不着急,纔剛一年的時間,咱可別逼着孩子。越逼,只怕越難懷上,我可聽說不少這樣的事情。”沈氏正色說道。

傅夫人一聽,鬆了口氣,忙笑道:“還是嫂子想得周到,我心也放肚子裡了,你說咱這當孃的容易嗎?孩子生下來咱受的罪不說。好容易長大了,要尋一門好親,可尋到了,還要操心她生不生孩子,這什麼時候是個頭?”

傅夫人邊說邊跟着沈氏去見子雨。

這時,前頭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來了。送聘禮的來了,準備鞭炮。”

“看看真正的城裡大戶人家有些什麼好東西?我們也長長見識。”秋玉拉着夏玉走到了園子裡。

“傅家的嫁妝你又不是沒見過?還長什麼見識?寧可老實些吧。”夏玉說道。

“就是,長見識沒錯。管好你自己的嘴巴,不要又說錯話。”周雲江也對秋玉說道。那日回去後,秋玉很是後悔,覺得自己嘴快說錯了話,原本好容易緩和點的關係,又搞僵了。

其實,緩和點也是秋玉的想法,曾瑞祥和沈氏可沒這麼想過,這麼多年的習慣,哪能一時改的了?這不。前些天一聽子雨的嫁妝,田氏又鬧騰起來。

“少放屁,我知道了,還用你一再囑咐?管好你自己就成。”秋玉對自己丈夫說道。

“小姑,你又欺負我姑爹了。”劉氏聽了打趣道。

“那可冤枉死我,我嫌他囉嗦。才說一句偏被你聽去了。”秋玉笑着對劉氏回道。

楊氏抱着永樟站在一旁,頭上插着子晴送的純金鑲着紅寶石的步搖和花鈿,秋玉一眼看見了問道:“三侄媳婦,你這支步搖和花鈿要不少銀子吧?還真好看,誰給你買的?”

秋玉還是改不了這個老毛病,看見好東西就想問問價,看見好東西就想摸摸。

“我不知道多少銀子,是姐姐給的,相公讓我戴,我就戴上了。”楊氏說道。

秋玉聽了看向子晴,子晴拍手說道:“我這可沒什麼好東西值得你見識。”

“得了吧,你頭上的寶石更好看,還有你手上的戒指,是不是傳說中的祖母綠?”秋玉拉着子晴的手問道。

正說着呢,第一擡聘禮進門了,子晴趁機把手縮回來。

聘禮是三十八擡,其中首飾頭面八擡,四季布料八擡,金玉如意四擡,不過,夏家準備的禮金是六百六十六兩,還有十塊土坷垃,意味着田地一百畝。

“才這些呀,也沒什麼稀奇的,禮金倒還不少。不要說傅家,我看子晴的聘禮似乎比這還要好一些。”秋玉有些失望地說道。

“你懂什麼?那不一樣,子雨有田地,那得值上千兩銀子呢。禮金也多,嘖嘖,你二嫂這回可發了。”周氏說道。

“這有什麼?二嫂也不會要,子雨的陪嫁也差不了,幾個哥哥姐姐的添妝也不會少。”秋玉說道。

“我說你們不會到前頭幫着招呼客人,在這嚼什麼蛆?”老爺子聽見二人的對話,知道依周氏的性子定會沒完沒了的打聽然後傳播出去,趕緊打斷了二人的對話,並狠狠地瞪了秋玉一眼。

周氏聽了秋玉的話半信半疑,想要再問些什麼,秋玉這時已想到老爺子的交代,趕緊找個機會遠離了周氏。

晚上週氏回家後,跟曾瑞慶說了白天秋玉的話,疑惑老二家到底有多少家底,又說着自己的女兒子荷如果活着,不也該談婚論嫁了,指不定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未必就比子雨差了,說着說着就掉眼淚了。

曾瑞慶聽了不耐煩地說道:“別人家的窮富關我們屁事,人家已經是正經的官家夫人了,我可告訴你,你別不知好歹又胡說八道衝撞了她。你安生些管好自己就行,咱家就子全一個了,過兩年也該下場子考秀才了,你好好叮囑他上學唸書纔是正經。”周氏聽了只好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少不得應了丈夫的話。

子雨出嫁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子福也在前一天趕回來了。因着子雨是家裡最小的一個,哥哥姐姐如今的日子都過的不錯,所以添妝都不小氣,明面上仍是一人一百銀子給子雨壓箱底,剩下的就看各自的心意,子晴和子雨相處的時間最多,感情自是不同,私底下除了那一套寶石首飾,還給了不少綾羅綢緞和精緻的玉器、瓷器。

這樣一來子雨的嫁妝就有了五十二擡,曾家不僅把男方的一百畝水田聘禮還了回去,而且把一百畝的水田和二個鋪子的陪嫁也擺在了明面,八擡金銀首飾先晃花了衆人的眼,五顏六色的綾羅綢緞,好幾擡上好的瓷器,另外各色傢俱也是上好的木料,大大小小的銅盆就有八個,一擡一擡出去時圍觀的村民議論紛紛。

“看這家底,曾家的丫頭也算不上高攀,只不過一個在城裡一個在鄉下,鄉下丫頭能嫁進城裡的官家做少奶奶,可真是享福了。”村民甲說道。

“那有什麼?曾家不是還娶了一個官家小姐,人官家小姐能嫁進曾家,曾家的丫頭憑什麼不能嫁進城裡?”村民乙說道。

“誰說曾家高攀?曾家是什麼人家?家裡四個兒子出了二個進士做官,還有兩個也是秀才,唯一的一個白丁女婿還是村子裡的首富。說不定還是男方高攀了曾家了呢?”村民丙說道。

“你們忘了?人家秀才的娘子可是五品夫人了,曾家可有二塊皇帝御賜的門匾,據說整個安州府都找不到第二家。人家還有一個兒子在省城做官,一個兒子京城做官,哪能是曾家高攀?要說高攀也是男方高攀。”村民丁說道。

“也對,我怎麼把御賜這茬忘了。”

夏家來迎娶的親友也有不少在人羣中觀看,本來帶一點輕視的眼神這下也放正了,曾家的陪嫁確實在他們的意料之外,原本以爲是曾家小農之家,又供出了四個讀書人,哪裡會有什麼家底做嫁妝?所以夏家纔會給出六百多兩的銀子作爲聘金,一爲貼補二爲顯擺,誰知人家曾家根本就不需要。曾家兄妹幾人聽了這些議論,相互笑笑,目的達到了。

田氏拄着柺棍,和周氏看着一擡擡嫁妝出了門,恨不得眼珠子都瞪出來,心疼的無以復加。

周氏是第一次知道子雨的陪嫁居然值好幾千兩銀子,拉着田氏剛想抱怨幾句,忽然想起曾瑞慶的話,只得咬牙忍着。曾瑞慶今日沒有過來,因爲上次子喜成親時他過來了,曾瑞祥沒有接待他,也沒有爲他引見任何人,他面子上有些過不去,思前想後的,還是打發了周氏過來。

周氏沒敢和田氏抱怨,只是自己在心底納悶,也沒見沈氏如何折騰,曾瑞祥的學館自己可是打聽的一清二楚確實沒什麼賺頭,一年到頭撐死也就幾十兩銀子不到,怎地就攢出這麼厚的一份家底來?

沈氏見今天田氏和周氏還算安分,倒也有幾分詫異,不過,沈氏也沒花心思去琢磨她們,忙着招呼傅夫人和幾位年歲大的長輩,還有幾位鎮裡的鄉紳太太。傅夫人今天也給面子,陪着沈氏和這些鄉婦閒聊。

不管怎麼說,傅夫人的到來絕對給曾家掙了幾分薄面,好些村婦特地擠了進來,只想看看真正官家夫人的風采,平時,他們哪裡有這機會?()

一百七十章 老爺子做壽二四比試四比試第230章 周氏辦酒第490章 建祖宅二十四獲救第386章 看望夏玉第441章 聖旨到第419章 盤問第416章 湊錢第491章 書睿留洋第124章 接濟夏玉第283章 再遇夏家第331章 謠言第165章 救命恩人or引狼入室第321章 說漏嘴第152章 國子監第129章 子福雙喜第281章 相繼產女第148章 子祿說親第260章 拒之門外(一)第492章 永蓮出嫁第125章 子荷之殤第402章 各人心思第296章 傅家番外一文昌受傷第178章 回門第497章 吳家第45章 小帳房第91章 犯酸第467章 小翊說身世第352章 國殤第1章 最後的璀璨第247章 青紗帳第427章 相似的歷史第490章 建祖宅第62章 端倪第34章 賣瓜(一)第231章 周氏辦酒(二)第142章 乾旱第461章 攤上事了第295章 子喜的親事第四百二十五 上家譜第445章 探討第311章 沈氏受封第420章 放下第142章 乾旱第359章 田氏的思慮二百二十七章 掃地出門十五花開的聲音第110章 合作第185章 巧遇(一)第99章 提親被拒第440章 曾瑞祥的來信第165章 救命恩人or引狼入室一百二十三章 夏玉病重第26章 賣菜第18章 二毛玩火第236章 生日禮物第224章 橙樹開花第326章 買礦山第466章 特殊的禮物第474章 何氏散財第140章 子福備親第281章 相繼產女第64章 買山第277章 子壽成親二十四獲救第157章 二毛被抓第353章 閒話田氏第371章 威嚇第224章 橙樹開花第188章 逃離第401章 知府大人第179章 子晴的家第363章 子喜插手第263章 子福來信第421章 京城新家第31章 土豆熟了第354章 夏家心思一百七十章 老爺子做壽二第239章 帳房第396章 秋玉再次出頭第16章 大年初一一百六十七贍養問題一第367章 洋布一百六十七贍養問題一第380章 嫣然週歲第二百零二 自做毛線第287章 傅大人有請第387章 相約上門十三李翊的變通第389章 東道第485章 送衣料一百六十六章 兄弟團聚二十九萬裡追妻十二嫣然定親第一百一十四二 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