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 添妝

春玉說道:“我可沒你們幾位的好東西,只能略儘儘我這當姑的心意罷了。子晴可別嫌棄你姑,你也知道,你大姑家的日子如今是最艱難的,一家子連飯都快吃不飽了,哪裡有閒錢置這些,又不像人家命好,有人拉扯。。。”

“你是來添妝的還是來添堵的,怎麼話還這麼多?”田氏不滿地瞪了春玉一眼,說道。

春玉只好磨磨蹭蹭地拿出了一雙繡花鞋子,做工一般,扔進了托盤,連田氏也不由得皺了皺眉,看來,今天這臉還真跌大了,自己家這邊,還沒一樣能拿出手的東西。

“子晴,大姑給你做了一雙鞋子,好歹也是大姑的心意,你可別嫌棄,還有,纔剛你三婆婆那句話說的好,不管你走到哪裡,我們都是你的孃家人,別總記恨大姑,大姑也是沒法子,這日子,還真是不好過。”春玉說道。

本來子晴還不想說什麼,這話一說,子晴的氣倒上來了,笑着對春玉說道:“大姑,這鞋子一看就不是我的尺碼。大姑興許拿錯了,把桂英表姐的鞋子拿了來吧?”

春玉一聽,臉騰地一下紅了,吭哧吭哧說道:“我怎麼記得你倆歲數差不多,腳也應該差不多大吧?”

“大妹子真會說笑話,哈哈,你不想給子晴做鞋子,怕是臨時拿了一雙桂英的來充個數吧,你倒是挺會說話的,哈哈,真是笑死我了。”周氏忍不住笑道,能看到春玉出醜,附帶也能看到田氏出醜,真是太開心了。

子晴也依舊笑吟吟地看向春玉,說道:“大姑,表姐比我還大一歲呢,再說了,也沒個聽說。歲數相當,連腳的大小也相當的道理。我還以爲大姑記糊塗了,錯拿了桂英表姐的鞋子呢,誰知大姑根本就沒問過我的腳有多大。而是隨隨便便地做了一雙來充數,其實,這禮物是不在貴賤,只要盡心就好。”

“還是我這孫女會說話,可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能有什麼東西比得上子晴的,左右也不過是這一份長輩的心意罷了。來來。看看孩子二姑的。”三婆婆開口圓了下場。

田氏氣的瞪着春玉,半天沒說出什麼話來,看向了夏玉,她知道夏玉一向和子晴親厚,果真見夏玉掏出了一對雕花銀鐲子,田氏才鬆了一口氣,因爲來的匆忙,事先她也不知道幾個女兒備了什麼東西。還好,總算有一個可以拿出手的。

“子晴,二姑知道你小時候也吃了不少苦。二姑也沒能幫上你什麼忙,這些年還勞你來照顧二姑,二姑心裡都明白,我們子晴是個好孩子,誰娶了你就是誰的福氣,二姑祝你以後的日子和和美美的,生活比蜜糖還甜。”夏玉摸着子晴的頭說道,眼圈都紅了。

秋玉的東西也不賴,也是一枝銀步搖,這幾年。子晴一直照顧她,周雲江一直幫着子晴做點事情,所以,這次,她也沒有跟春玉她們商量,自己做主了。以往跟春玉後面,東西實在是拿不出手,只好各盡各的心了。

曾家這邊好了,該輪到沈氏的孃家,幾個人同時看向了何氏,何氏笑道:“我只有一個女兒,這是我的第一個外孫女出閣,我老婆子少不得要盡點心了,你們幾位可不許笑話我。”何氏說完扔下了一對絞絲金鐲子。許氏和趙氏還有蕭氏三個舅娘合送了一副金頭面。

三婆婆笑道:“到底是親家太太,出手就是不凡,我們可真是比不了,子晴這孩子是個有福的,這麼多人疼她。”

田氏黑着臉也不是,笑也不是,想說的點什麼,又怕得罪了沈氏,大家還看了笑話,總之,如坐鍼氈,好在沈氏還是一個厚道人,說道:“好了,三娘就別打趣我娘了,妝也添好了,大家也該去喝一杯喜酒,沾沾喜氣。我代我們子晴,好好謝謝幾位長輩。”

三婆婆也知道沈氏的意思,自然給了田氏一個臺階,席間也只是說笑,絕口不提添妝的事情,大概也是怕鬧起來真給沈氏添堵。其他的客人飯後都回去了,何氏留了下來。

晚上,子晴心緒有些不寧,有點忐忑,有點悵然,有點煩躁,想到自己就要在這異世成親,將會有自己的孩子,這一輩子只能留在這了,說不出的惶惑不安,可真有機會讓自己離開,同樣有很多無法割捨的人。

子晴就這樣坐在牀頭神遊,何氏進來了,拉着子晴的手,從自己手上褪下了那隻羊脂玉鐲子,套在了子晴手上,子晴忙把手縮回來,往下擼,“外婆,這可使不得,纔剛你已經給了厚禮了,這麼貴重的東西,你一輩子都沒拿下來,哪能給我呀?”

“好孩子,那個是做給大家看的。這個是我娘留給我的,本來就打算給你娘留着,外婆能看見你出嫁,高興,如今給你了也不爲過,可不許摘下來了。外婆會生氣的,難不成是看不上外婆的東西?外婆跟你說,這可是正經的好東西,可惜沒有成對,不然剛纔添妝就給你了。”

子晴只好把手放下來,“自己一個人想什麼呢?”何氏問道。

“我也不知道,就瞎想,好像有點害怕,又好像有點緊張,又捨不得家人,我也說不上來。”

何氏一把抱住子晴,拍着子晴的後背,說:“這是每個女人都要經歷的,比起你娘和你外婆,你已經好太多了,康平自小認識,這幾年都在一塊,彼此的品性都知曉,又沒有婆家,不用侍奉公婆,新家就在隔壁,想回孃家擡腳就過來了,又不用爲生計發愁。孩子,知足吧,好好跟人家過日子,不許沒事就耍小性子,他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你一定要好好待他,兩口子相處,你讓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好過成天爲了點小事打打鬧鬧的強?記住外婆的話吧,外婆不會害你的。”

子晴趴在外婆身上,答應了。兩人又說了一會夫妻相處閒話,才熄燈睡覺了。

臘八那日下午,家裡就陸續來了不少客人,沈建仁一大家都住下了,竈房的廚師們中飯後就過來試竈,亂糟糟的,子晴反而成了最閒的人,陪着小永蓮玩一會,陳氏的肚子很大了,沈氏也不讓她出去,陪着子晴在屋裡說閒話,從吃食說到衣着,又說到子晴的皮膚。

“妹妹,你還別說,我這一年聽了你的話,沒少喝羊奶,這臉,果真細膩了不少,說起來,還真是要感謝你。難怪你二哥時常說你好,我也是不知幾世修來的福氣,能嫁到這樣一個家庭。”

“二嫂,我二哥小的時候也是吃了不少苦的,有什麼事情都愛悶在心裡,可也是個知道疼人的。說起來,我還要感謝二嫂呢,我二哥這一年看着,可是比以前開朗多了,二嫂沒開導他吧。”

“哪裡,我能做些什麼?你二哥是個好人,他還說妹妹你小的時候吃了不少苦呢,讓我對你好些,可是,我能有什麼對妹妹的?倒是從妹妹這借了不少光。”

正說着,劉氏進來給小東西喂吃食,笑道:“你們姑嫂二人說什麼呢?這麼黏糊?”

“能說什麼?說大嫂生完永蓮,越來越漂亮了。”子晴笑道。

“你別跟我這貧嘴,到時,我看某人可要好好吃點苦頭,休想我輕饒了他。”劉氏也笑道。

初九下午申時三刻,筵席開始了,一共開了二十五桌,嫁女今天這餐是正餐,沈氏讓子晴換上大紅新棉襖,給小院內的女眷長輩行跪拜禮,子晴雖不情願,風俗使然,只得隨俗。劉氏端着托盤,子雨拿着蒲團,沈氏領着子晴,子晴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機器人,沈氏讓叫什麼就叫什麼,讓下跪就下跪。一圈下來,頭都暈了,幸好明日男方家沒有長輩。

磕完頭回來,子晴換下新棉襖,劉氏給她端了些吃食過來,子晴知道晚上還要哭嫁,不定折騰到幾點,趕緊把飯吃了,然後端坐於牀頭。

也不知過了多久,天漸漸黑了,外面的聲音越來越少了,子晴的三舅娘蕭氏陪着沈氏進來了,子晴的三個姑姑尾隨在後,坐在東屋,劉氏扶着子晴和子晴的一堆表嫂坐在了西屋,一會就聽見沈氏的嗚咽聲,蕭氏的哭訴,哭詞和記憶中夏玉出嫁那回三婆婆那次大同小異,無非是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如“一尺五寸把兒養,一把屎來一把尿,勞心費力成虛晃,枉自爹孃苦一場”等等。

子晴不知回答什麼,也不會哭訴,眼淚卻是止不住,前世今生的記憶紛沓而來,無法自已,對親身父母那種無法再見的絕望,對本尊爹孃十年細心的疼愛,子晴不知如何取捨,多日來矛盾的心理此刻找到了發泄的出口,那就是痛哭一場,子晴不知道的是,旁邊的親友聽了子晴的痛哭,紛紛陪着流淚,點頭說道:?“這孩子真有孝心。”

劉氏抱着子晴,一直拍着子晴的後背,不知過了多久,子晴的心境慢慢平復下來,哭嫁也圓滿結束了,客人們陸續散了。

這時,曾瑞祥和子福幾個進來了。()

第82章 生產第395章 再次試探第98章 子雨週歲第39章 一席三禮(二)第451章 偶遇李瀚第450章 荷會第184章 辭別林家第137章 大毛規勸第479章 撮合第292章 問責第118章 痘疹第409章 秦傅之好第一百二十七 無妄之災第112章 子萍懷孕第287章 傅大人有請第442章 喜事連連第201章 康平生日第279章 處置第335章 雪上加霜第444章 林家短工第139章 田氏求情第104章 省城之行第75章 橋村拜年第158章 晴園落成第365章 一場空第491章 書睿留洋第430章 救命恩人第340章 喪事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344章 周氏的用心第336章 曾瑞祥的身世第247章 青紗帳第362章 子喜求教一百六十九章 老爺子做壽一第242章 一場好戲第492章 永蓮出嫁第400章 蹊蹺第135章 大毛下跪第354章 夏家心思第324章 說出身世第89章 辭館第404章 巧遇秦大人第86章 交心第226章 老房的權屬第342章 田氏的養老(二)第203章 借錢第241章 康平釋疑第151章 家庭會議九父子交心第284章 遇險十一李瀚提親十九新居落成十五花開的聲音第38章 一席三禮第278章 內外勾結第193章 晴園來客(二)第394章 粵城來信第28章 春忙第105章 歸家十一李瀚提親第151章 家庭會議第177章 子晴大婚(二)第4章 初識家人第404章 巧遇秦大人第128章 秋玉分家第56章 元宵(一)第452章 炸藥第75章 橋村拜年第369章 子福升了第477章 當衆揭秘第62章 端倪第18章 二毛玩火第182章 試探第4章 初識家人第226章 老房的權屬第327章 姐妹同喜第282章 夏家送年禮第467章 小翊說身世第380章 嫣然週歲第11章 找到財路第429章 林耀祖的遺言第80章 姨婆第497章 吳家二十二真相第41章 夏玉說親第254章 番薯片第35章 賣瓜(二)第212章 康平攆人第216章 子晴宴客第367章 洋布第34章 賣瓜(一)第271章 沈氏出門第195章 田氏做壽(一)第289章 子雨議親第134章 雞血石二十八後路第108章 白鷺書院第477章 當衆揭秘第333章 四毛上門第374章 親家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