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迅速的梳洗完畢出來,發現兩位弟弟擠在一個被窩裡頭, 正嘀嘀咕咕的, 看到他回來, 四阿哥胤禛舉着原本放在牀頭的小鬧鐘, “太子二哥,十三分鐘.” 五阿哥胤祺跟着附和自家四哥,學着小太子平常的認真模樣兒點着他的小腦袋。

“四弟和五弟都會看鬧鐘了, 真是聰明。這牀和被子都夠大, 擠一擠也好。” 胤礽於是就拉開被子, 躺在了牀的最外面。哪知小四阿哥眼見自己和太子二哥之間隔着一個五阿哥胤祺,不樂意了,拍了拍五阿哥的胳膊, “太子二哥, 你睡在中間好不好?胤禛睡在最外面。”

這段日子四阿哥和五阿哥小哥倆“焦不離孟, 孟不離焦”的, 天天湊在一塊兒玩耍,性子本來就厚道無爭的小五阿哥更是習慣了對自家四哥言聽計從,因此四阿哥的話音一落, 他就撐起肉乎乎的小胖身子,準備挪到最裡面去睡。

···胤礽趕緊的把五阿哥給一把抱住了,“你們都不要動彈, 太子二哥來調整。”說這話又把四阿哥也給抱起來,把兩個弟弟調換了位置,自己則是躺在了牀的中間。

再檢查一次確認兩位弟弟的兩側邊被子都蓋嚴實了, 小太子繼續囑咐:“明兒你們起牀後,孤可能已經去上早課了。春蘭姑姑會照顧你們起牀梳洗,用早膳,然後再送你們去慈寧宮陪伴烏庫瑪嬤。四弟和五弟記得要乖乖的,不要太鬧烏庫瑪嬤。”

“太子二哥,放心。胤禛是巴圖魯,胤禛會照顧好烏庫瑪嬤和五弟的。”

“胤祺很乖,太子二哥,四哥。”

“好,都是乖寶貝。現在閉上眼睛,開始睡覺。”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還不到五點的時候,外面一片烏漆嘛黑的,小太子就因爲自己的生物鐘,習慣性的醒來了。

怕今兒早上他起牀影響到睡的正香的弟弟們,小太子昨晚上就吩咐春蘭姑姑他們,不要弄出什麼動靜兒出來。因此胤礽就藉着門口小宮女手上的燈籠散發出來的朦朧亮光,悄悄兒的,把小四阿哥伸到他肚子上的胖大腿給挪下來。再慢慢兒的,把自己的另一隻胳膊從趴着睡的小五阿哥身子低下抽出來。

悄無聲息的下牀,套上棉拖鞋,胤礽來到自己平時住的這間寢室,在春蘭姑姑的伺候下,開始梳洗穿衣。

此時小太子不由的輕輕呼出一口氣,暗自慶幸他現在的身體素質很好,還養成了在睡覺的時候運轉內功心法的本能習慣。否則這樣一晚上下來,不光是手腳僵硬痠痛難免的,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影響到今天拜師的動作儀態。

不管具體的文化差異,對於尊師重道這一方面,各個民族都是一樣的。康熙皇帝對於小太子的這次拜師進學,更是極爲重視。這不光是胤礽首次正式的進入文武羣臣的視線,更是滿清統治者藉此宣告天下,他們的繼承人長大了,不光身體素質特別棒,尤其還非常的聰明好學。

天下的各行各業都特別重視老師對於學生的教導和幫助。有沒有老師,有個什麼樣的老師,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簡直是太重要了。每一個孩子到了開蒙的年齡,都必須拜師進學,纔算是正式開始自己的人生。

而皇家子弟隆重拜師這一久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周朝時期,雖然那時候還沒有正式的師生關係。被評價爲“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的周公,可以算是華夏曆史記載中最早的皇子老師,雖然他是成王的親叔叔,成王也沒有拜師。

周公的哥哥武王去世的早,他輔助尚在襁褓中的成王登基爲帝,培養教導成王,七年後成王長大,又毫不留戀的把政權還給成王。“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說的周公的功績和功德。

春秋時期孔聖人曾經有言:“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嘗無誨焉。”講究的就是心意第一,束脩爲輔的一種樸素簡單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這種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一直延續到唐朝貞觀年間,才發生變化,只因爲唐太宗這位千古一帝他特別的重視,他的兒子們和皇家老師們的關係。

唐太宗認爲只有自己以身作則的表示出皇家老師們的尊重和重視,老師們纔會沒有拘束的,盡心盡力的輔佐,教導他的兒子們。而他的兒子們,只有在對自己的老師有了足夠的尊敬和敬畏後,才能打心眼裡感受到老師的人品貴重和學識淵博,纔會跟着老師們認真努力的學習。

爲此他不光經常□□皇家子弟“對待老師要如同對他這個皇父一樣”,給皇家老師們正式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官位,還親自下詔提高皇家老師們的“王師”地位,並且在詔書裡面詳細具體的規定了,皇家子弟尊師重道的執行方式。

尤其是對當時的東宮太子,即那位和“漢武帝的劉據太子”,“康熙朝的胤礽太子”並稱史上三大悽慘太子的“唐太宗的承乾太子”李承乾的要求,最高最細,嚴禁太子在任何小細節上對東宮的老師們有所怠慢。

老師來到東宮時,太子必須親自出殿門迎接;在外面見到老師時,太子先鞠躬作揖,老師還禮時,太子要給老師行答謝禮;和老師一起進出時,始終讓老師先行一步;老師站着的時候,太子要先請老師落座,然後自己才能坐。各種禮節禮儀不一而足。

後來的各朝各代統治者都發現了,這個方法對於皇家籠絡天下文豪大儒的方便之處,因此基本上都延續了唐太宗親自設定的這些尊師禮節。

只是隨着君權的不斷集中,官場上開始越發的講究起“天地君親師”這一套規矩,“君”在“天地”後,“師”在“君親”後。所謂的尊師重道對於皇家而言,基本上就是流於表面了。

到滿人入關後,雖然大多數都沿襲了前朝制度,大力推廣和學習儒家文化,尤其在前朝興盛的程朱理學。但是滿人統治者跟着漢人大儒學習是一方面,教導皇家阿哥如何治理天下,當差辦事甚至防備,領導漢臣又是另一方面。 於是皇家的老師們就變成了類似於輔佐阿哥們的“臣子”,“幕僚”這一類。

比如康熙皇帝對於小太子的教育,因爲不放心漢臣大儒對小太子的教導,怕小太子“移了性情”,儒家文化最重要的四書五經這一塊,都是他在這幾年裡,每天擠出一點時間,親自給小太子講解授課的。

現在他覺得太子性情已定,該學的地方也都學的差不多了,纔給小太子安排了兩個忠於滿清朝廷的漢臣做老師,向天下人尤其是漢人們表示一下,滿清統治者對於尊師重道這方面的重視。

小太子來到無逸齋的時候,大阿哥和三阿哥還沒到,打開書本,先把昨天皇阿瑪講解的經義複習一遍,再把後面要學的內容背背,一早上的時間就匆匆的過去了。

小太子再次感激自己“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的能力,否則這麼多書,不說都背出來,光是每篇的一百二十遍熟讀,都要花好多好多時間。

怪不得各類歷史記載中對於康熙朝“胤礽太子”的描述都是非常同情,唏噓不已的語氣。

打五歲起,每天4點不到就起牀,晚上6點才結束學習,中午的休息時間也是非常短。就這樣,長大成人後在代理監國,處理大小繁瑣的政事,主持各種的祭祀封賞儀式的同時,還是要不斷的學習。

從小到大這麼拼命的去做個合格的大清太子,最後卻是不光被自己尊敬崇拜的皇阿瑪猜忌防備,更是被兄弟們合着夥拉下了太子的位子,落得個圈禁到死的下場。

雖然這其中也有“胤礽太子”自己的性格原因,尤其後期在各種壓力下變得愈加暴躁偏激,結黨營私的時候,確實有點兒像後世醫學中,精神病症中的“人格分裂症”。但是總體上,康熙朝“胤礽太子”的整個人生,還是讓無數後人們每每提到這些明君們的太子們的時候,都爲之嘆息不已。

小太子把昨天晚上準備的那個小匣子交給康熙皇帝,沒去關注康熙皇帝看到《標點符號使用說明》的驚喜表情,鄭重的提出他要面見施閏章大人,商談讓他出任女子學院協理的事情。

還有就是要提醒這次去拜訪四位先生送手錶禮的官員們,最好能說服幾位先生們的學生或者思想學說的追隨者們,進京做館講說,尤其是女子學院。

小太子覺得這些事兒很重要,康熙皇帝卻是覺得無可無不可,自是滿口答應下來。

此刻他已經沒有了,因爲昨天和阿茹娜格格的談話一夜噩夢連連,萎靡不振,強打精神的模樣。捧着那兩張紙雙眼發亮,如獲至寶,在心裡不停的琢磨着,怎麼利用這個標點符號去打擊一下漢人們,在歷史文化傳承上的優越心理,樹立滿人不再是“蠻夷”,更是博學多才的形象。

畢竟小太子目前折騰出來的這些,包括蒸汽機和除塵機,哪怕這些東西對於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是方便實用,於國於民都着有大大的好處,也都只是“奇術巧技”。屬於“士農工商”的中第三位的“工”,暫時還看不出來對於社會的統治階層士大夫們有什麼實際的影響。

可是他現在手裡的這個標點符號,卻是實實在在的關係到天下士大夫們讀書寫作的大事,康熙皇帝當然不能以等閒視之。

至於剛剛小太子和他解釋的,這是後來無數東西方文豪大家的智慧結晶等等,康熙皇帝纔不理會。他只知道這是太子孝敬給他這個皇阿瑪的就好。反正太子這個天賜的小金童是他兒子,是個滿人,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

···只能慶幸小太子不知道他尊敬愛戴的皇阿瑪這無比賴皮的想法兒。當然,以小太子對康熙皇帝“帝王性格”的瞭解和他那寡淡無波的性子,即使知道了也或許只是皺了皺眉,就丟過手不做理會。

早膳過去,康熙皇帝去上朝,小太子則是回毓慶宮做拜師儀式開始之前的各項準備事宜。

剛進毓慶宮,春蘭姑姑就來向胤礽稟告,她親自伺候着四阿哥和五阿哥梳洗收拾妥當,用完早膳,兩位阿哥爺都很懂事,吃的也挺舒坦。膳後又親自帶人把他們送到慈寧宮交給蘇沫兒姑姑。

胤礽點了點頭,春蘭姑姑做事他是放心的。隨後就在宮女太監們的伺候下,開始換上內務府特地爲了他這次的拜師儀式準備的學生服“大清太子青衿”。

說實話,內務府織造處的各位裁縫,這次真的是煞費苦心,超長髮揮。

這件學生服不光有讓康熙皇帝和滿清大臣滿意的一些特色明顯的滿族服飾元素,又有小太子《冬裝》一書中的新式服裝味道。關鍵它還能讓那些天天嘰嘰歪歪的漢臣們也喜歡,一看就知道太子殿下這是要拜師進學了。

瞧瞧這件我們儒家讀書人的“青衿”,在太子殿下的身上多儒雅俊秀,比我家那小子穿着好看多了。

九點整,太陽又大又圓的掛在大清東方藍藍的天空上,幾朵零散的白雲在一陣陣西南風輕輕的吹動下,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玩的是不亦樂乎。小太子這邊的拜師儀式也正式開始了。

文華殿院內兩旁,宮廷樂隊敲起了編鐘,建鼓,奏起了壎、簫、笛、琴,莊重雅緻的《中和韶樂》徐徐響起,玉振金聲,天地同和。

胤礽在康熙皇帝的鼓勵下,在文武大臣,宗室勳貴們沉默的注視中,神色平靜,步伐勻稱的跟隨着禮儀官走在去傳心殿的青磚路上,那裡是明清兩代皇帝每次舉行“經筵”前祭祀孔聖人的地方,也是今天小太子行拜師儀式的地方。

張英和李光地兩位老師分別候在孔子塑像的兩側,看到胤礽面色鎮定的款款邁步而來,都在心裡點了點頭。在胤礽動作迅速的避開他們的君臣之禮的時候,更是十分滿意。

小太子整理一下自己絲毫無亂的衣冠,又在禮儀官端到他面前的水盆裡洗了洗手,最後纔到儒家聖人孔子的香案前,認真肅穆的上香,動作標準的鞠躬行禮。

三炷香完畢,接着就是三獻禮。初獻是一段黃色的絲綢和一尊春秋時期的酒杯,禮儀官將這兩樣供奉到香案上後,開始宣讀並供奉祭文,小太子和殿內衆人緊跟其後,對着孔聖人的塑像五鞠躬,開始一起唱誦《孔子贊》。

後面的亞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禮儀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再來兩次和初獻相同的程序。

因爲此前在小太子的要求下,取消了時下讀書人拜師的時候,由禮儀官唱誦《朱子訓學》那一段兒,因此給他們節省了不少時間。禮儀官直接奉上康熙皇帝給小太子準備的兩份束脩,讓小太子分別敬送給張英,李光地兩位老師。

這也就是天下讀書人拜師,不管是皇太子還是州縣地方上的學子們的通禮,“帛五匹、酒二斗、修(肉乾)五脡;州縣學生僅須奉帛一匹,酒與修則相同”。

張英和李光地兩位大人接過了小太子的拜師禮,又喝了小太子雙手奉上的敬師茶,就開始了他們的“師傅訓話”階段。小太子恭敬的站好,肅着手認真的聆聽師訓,然後又雙手接過兩位老師回贈給他這個學生的禮物,兩套筆墨紙硯和四書五經。

到了此時,這個耗時兩個小時的拜師儀式基本就是完成了。

小太子在禮儀官的引導下從傳心殿側門轉出來,就聽到整個文華殿裡,滿漢大臣們此起披伏的恭賀康熙皇帝“家有好兒初長成”的聲音。當然他的皇阿瑪此時是滿臉的“謙虛誠懇”的笑容,樂呵呵聽着一位又一位大臣的捧場之詞,照單全收,來者不拒。

作者有話要說:  哭暈,我果然是不適合用草稿箱,我設立了10點,但是自己忘記了,發的是真的草稿。 哭暈。 哇哇哇。 在我更改完以前,有93位寶寶看過了。 你們有空的話再看看。 現在是1點38分。 哭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