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時候,康熙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皇子們都捱了打,但康熙就給胤祥一個人賜下膏藥,這說明了什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看來這十三郡王胤祥,還真是皇上最爲屬意之人,從小疼到大,而且十三郡王要能力有能力要人緣有人緣,人品也是槓槓的,這康熙到底要傳位給誰,這不是很明瞭了嗎?
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胤祥苦笑,他只是單純的在關心康熙的身體,絕沒有其他的想法,皇位什麼的他真的不想要。雖然這話聽上去很矯情,但真的是他的心裡話。
康熙病了,所有皇子都捱了板子,這紫禁城的氣氛分外的沉悶,每個人行事都小心翼翼,唯恐觸黴頭,皇子們可以打一頓板子完事,但大臣們,說不定就是丟官了。
康熙喝了伊嬈送來的藥酒,身子頓時好了不少,仙家藥酒,那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身子好了,但縈繞在康熙心頭的陰雲並沒有散去,這幫皇子太過分,他不狠狠折騰他們一番他心裡不舒服。
誰讓他不舒服不一陣子,他就讓誰不舒服一輩子,身爲皇帝,且兒子多,他就是可以這麼任性。比如說大阿哥和胤礽,一個是長子一個是嫡子,這兩個人都被圈了,其他人還能倖免嗎?還敢去挑戰康熙嗎?
若說現在誰最不舒服,那自然是八阿哥,他心裡像是揣了只兔子似的,一直動來動去,一刻都不得安寧,康熙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什麼最煎熬?這種時候最煎熬,頭頂像是懸了一把劍,隨時都能落下來,心裡的恐懼一直難以消除,就那麼仰着頭,注視着那把劍,渴求它落下來,心裡卻又帶點僥倖,期望它永遠都不會落下來。
康熙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吊着八阿哥,讓八阿哥滿心煎熬的等待着隨時都能降臨的刑罰。想要通透快快的臨頭一刀?想得美,不折騰夠他不會罷手。
能夠下牀走動了,過了兩日,康熙身子徹底好利索了,他開始去參觀衆位皇子的府邸,當然這時候衆位皇子的屁股也好的差不多了,能夠好好的招待他了。
康熙首先去的是三阿哥的王府,三阿哥那個驚喜哇,恨不得把天下間的奇珍都蒐羅到府中給康熙觀賞,可惜康熙來之前沒提前通知他,匆忙之下只能開庫房,把庫房裡的好東西搬出來供康熙欣賞。
而且中午用午膳的時候,三阿哥可着勁的上各種山珍海味,一桌飯菜價值近千兩,就這還一直說寒酸,沒什麼可吃的,望皇阿瑪見諒巴拉巴拉的。
看着桌子上色香味俱佳的菜餚,康熙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早膳:他最近幾日都沒什麼胃口,早上只喝了碗小米粥,吃了個沒滋沒味的水煮蛋。和三阿哥比起來,其實他纔是寒酸的那個吧。
一頓飯康熙吃的很不是滋味,踏出三阿哥的府邸,他的臉立馬陰了下去,兒子過的比他這個當爹的不知舒坦多少倍,不平衡!
康熙沒有回宮,坐上馬車拐去了四郡王府,此時胤禛剛用過午膳,正打算午睡一會兒,康熙突然駕臨,嚇了他一大跳,怎麼這個時候微服私訪來了?
康熙話說的很漂亮“前幾日罰了你們衆兄弟,朕今日過來是探望你的,剛纔去了你三哥的府邸,他恢復的差不多了,你呢?你替小十七多捱了三十板子,現在怎麼樣了?”
“謝皇阿瑪關心,兒臣已經痊癒,倒是皇阿瑪您,您病剛好,正應該多歇息,想知道兒臣的身體情況,打發個人來問就是了。”胤禛恭敬的回答道。
“痊癒就好,朕也不用擔心了,至於朕,你也別擔心,正是因爲坐得久了,所以身子骨纔不舒服,就應該多走動走動。”康熙說着四處張望,道“難得來你府上一趟,帶着朕到處瞧瞧看看吧。”
胤禛應了聲是,和婉寧一道帶着康熙在府內四處轉悠,說實話,和三阿哥比起來,胤禛的府邸看上去要清雅不少,沒有什麼金碧輝煌之處,以舒適爲主,很樸素。雖然三阿哥是讀書人,但光看住宅的話,反倒是胤禛更像個溫文爾雅的讀書人,他的情調風雅深入到骨髓裡。
更奇特的是,在別院裡康熙還看到一塊不大的菜地,菜地裡種着最尋常的白菜和蘿蔔,二菜地旁邊還有一塊土地,上面種着竟種着麥苗,綠油油的麥苗剛冒出頭,嫩嫩的新綠,在這荒蕪蒼白的冬季特別惹眼。
康熙看的大爲驚奇,道“怎有一塊菜地和麥地?”
胤禛回道“回皇阿瑪的話,都說百姓苦,百姓苦,兒臣就是想知道百姓到底有多苦,做農活到底有多累,所以才弄了塊菜地和麥地,真正體會到百姓的苦,兒臣才知道該如何去做,才能不辜負這個位置,不辜負皇阿瑪對兒臣多年的教育。”
一席話說的深得康熙認同,可不是,這世間所有的苦,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能知道到底有多苦,從別人嘴巴里聽來的,終究都是虛言。
“你倒是有心了。”康熙大有深意的看了胤禛一眼,根據他收集到的情報,胤禛養死士,貌似也沒幹過啥傷天害理的事,就是打探一些消息。
唉,愁人啊,胤禛犯了他的大忌,但從其他方面來說,又很不錯:重兄弟情誼,從小和胤祥秀深厚的兄弟情,常看得他渾身直起雞皮疙瘩,又對百姓對大清真正的上心,這樣的品行,其實足夠擔得起大清的擔子了。
康熙盯着綠油油的麥苗沉思了一會兒,心中也沒下決斷,算了,他身子還湊合,再看看吧。
康熙在胤禛府上待了一下午,並且還用了晚膳,胤禛不像三阿哥,什麼珍貴上什麼,他追求的是新,康熙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既然康熙難得來一次,那他自然要努力給康熙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去外面購置了不少民間小吃回來,讓康熙品嚐百姓們真正日常所吃的東西。
果然,這在康熙心中又刷了不少好感分,胤禛真是摸透了康熙的心思,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