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野人劉邦

二世皇帝時期之所以民不聊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徭役過重,田地因爲缺乏青壯的耕種而大片的荒蕪,導致老百姓吃不飽飯。

關中的情況雖然好些,然而也好不到哪去,如今哪怕是大秦有着之前的底子,比關東諸國好些,供養這些軍隊也已經到了極限。

自從兵出南越以來,子嬰遣散回鄉或者送到南越開荒的青壯已經不下數十萬,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青壯不足的問題,也減輕了大秦的糧草方面的壓力。

現在子嬰的目標是,用最少的軍隊,最快的時間平定戰亂,還世間一個安定。

……

大軍開拔之後,兩個好消息襲來讓子嬰甚至對前線的關注都放鬆了一些。

其一,經過子嬰這幾個月的辛苦耕耘,自己的三個女人竟然都懷上了。

剛得到太醫的稟報時,子嬰自己都蒙了。

至於嗎,要不不來,要來三個一起來了,自己的後宮可一共就三個人,錯開個順序也好啊。

三女已經懷有了身孕,自然不適合繼續待在棘原這地方,子嬰準備過幾天就安排人將三女送回咸陽。

想抱孫子已經快要發瘋的大秦太后杜凌,應該會把三女在咸陽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

與自己終於有後相比,另一條消息在平常可能會讓子嬰精神一振,然而在這時卻顯得有些不那麼重要。

留守武關的秦軍,在周圍的山林中抓到了十幾個野人。

赫然就是當年逃進深山的劉邦等人,劉邦等人靠着比較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杳無人煙的山林中竟然存活了數月。

武關周邊的山林究竟不是沛縣周邊他們熟悉的碭山,劉邦等人入山沒幾天便成功的迷路了。

眼瞅着糧食越來越少,酈食其等年老體衰的人便第一時間被劉邦下令拋棄了,然而饒是如此能夠尋到的吃食也是十分稀少。

再加上時不時的碰上一些猛獸,當年入山時上百人的隊伍,被秦軍發現時僅僅剩下了這十餘人。

這十幾人,也已經完全成野生狀態了。

在看到秦軍時,包括劉邦在內,所有的人都直接選擇了投降。

在看到這一條消息時子嬰也是略微舒了一口氣,逮住了就好,這樣的危險分子放在民間終歸是一個隱患。

直接批示道:“劉邦立斬之,餘者押解咸陽。”

雖然子嬰很想有時間的話去這個傳說中的漢太祖面前顯擺一番,然而前世的許多電視劇卻給了他很多的啓事,有多少的反派就是因爲話多,沒有第一時間將主角殺死,反而被逆襲。

雖然子嬰不相信劉邦會是什麼真命天子,然而這等人物還是早弄死早放心。

子嬰不知道的是,此刻仍被關押在武關的劉邦,已經在獄中寫起了認罪書,洋洋灑灑萬餘言,寫的那是情深義重,在信中宣誓一定會效忠大秦、效忠三世皇帝。

熟不知,子嬰根本沒有留着他的想法。

而比劉邦早進山幾天的張良等人就幸運多了,雖然進山不久張良他們也同樣的迷失了道路,然而學識淵博的張良卻是憑藉着晚上的星象,硬生生的確定了方位,在沒有指南針帶領的情況下,帶着自己的幾個門客走出了大山。

離開大山便是南陽郡,爲了躲避秦軍的搜捕,張良他們基本上是晝伏夜出,每天緊走一小段路向着韓國的方位走去,畢竟如今他的身份依然是韓國司徒。

然而等到他們費勁千辛萬苦,躲過秦軍的一次次搜索到了韓國,已經是聯軍解散之後,此時韓國已經不是張良記憶裡的韓國。

楚軍回返之時路過韓國,因爲項羽惱怒韓王在之前鉅鹿之戰前的“不作爲”和派遣張良相助劉邦,竟然直接派人將韓王成誅殺,立自己的親信鄭昌爲新的韓王。

鉅鹿之戰不作爲,並非只有韓國,實際上當時幾國除了楚國之外都選擇了作壁上觀。

而項羽和劉邦的仇恨卻是實打實的,當年項梁身死後就是劉邦這小人率軍南下相助楚懷王奪了項家的軍權,這一份仇恨並沒有因爲劉邦的兵敗而消弭,韓王成派自己的司徒去相助劉邦項羽又怎能不惱怒。

派張良去相助劉邦雖然是項羽滅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更多的是因爲范增的一段進言。

“韓國近秦而臨楚,韓強可爲楚之屏障,韓不亡秦不敢攻楚,上將軍亦早圖之。”

韓國雖然在復國的幾國裡屬於最爲弱小的一個,然而他的位置卻極爲重要,韓國不滅便等於在秦國南下的路上埋下了一個釘子,秦國便不能全力南下攻打楚國,這便能給項羽和范增爭取更多的時間。

然而韓王成的能力,實在是乏善可陳,這麼說吧,韓國不但是原本的關東六國最後一個復國的,而且復國的極爲坎坷,麾下軍隊甚至連一些秦國的郡縣兵都打不過。

經常是今天打下一座城池,明天大秦的一個縣令組織一點兵力就給奪了回去,如此戰鬥力實在很難爲楚國爭取多少時間,恐怕秦國的正規軍一到,韓國就差不多該亡了。

所以在范增的建議下,項羽二話不說直接順手把韓國滅了。在整個過程中因爲韓**隊大多數都曾在前線受過項羽的指揮,竟然根本沒有敢於反抗,眼睜睜的看着項羽把自家的國王給砍了,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項羽在給鄭昌留下了五萬軍隊,幫助他防守秦軍之後,便率領着剩下的軍隊徑直向着楚國而去。

韓國雖然還是叫韓國,然而王座上坐的卻已經不是韓王室的後裔,這樣的韓國對於張良來說只不過是頂着韓國名號的假冒僞劣而已。

而且在打聽到,韓王成的死與自己相助劉邦有所關聯之後,張良更是羞愧的難以附加。

自己一生以復興韓國爲己任,韓國好不容易復國,然而卻因爲自己的原因被再次滅亡,這讓張良如何接受的了。

“項藉,吾與你勢不兩立!”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張良滿臉淚水的仰天長嘯道。

好在張良此時仍處在一個小城外的山林中,沒有人聽到張良的滿含着怒火的嘯聲。

而後張良仿若失去了全部的力氣一般,衝着韓都的方向重重的跪了下去。“王,張良一定會爲你報仇雪恨。”

張良口中的王自然是韓王成,而劉邦因爲死的有點早與張良的關係還沒好到那個地步。

此時的楚國,在張良的眼中甚至比大秦仇恨更深一籌,因爲項羽親手毀了他千辛萬苦恢復的家國。

“先生,我們現在去哪?”良久,張良的一個門客看着張良已經慢慢的平靜了下來,小心的向着張良詢問道。

聽到門客的詢問,張良默默地擡起了頭來,瞪着佈滿血絲的雙眼,滿眼仇恨的看着楚國的方向一字一句說道:“我們去齊國!”

以張良的眼光,自然看得出來,如今韓趙魏燕等國已經完全靠不上了,不但在之前幾國的軍隊都曾是項羽的屬下,根本不可能反抗楚國,而且他們在秦軍的兵鋒下,恐怕已經自身難保。

如今除了秦國之外,唯一有實力能夠與楚國叫板的就只有齊國了。

齊國在之前秦國的統一之戰時,就沒有遭受兵災,關東揭竿而起後,齊國的腹地也是沒有較大的戰爭,故而實力保存比較完整。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齊楚之間本來就有些間隙,當年的項梁的身死與齊國的見死不救也不無關係。

第三百七十章 坑隊友第四百一十四章 實施方案第六十二章 計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回馬槍第一百一十三章 易水送別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爭起航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劉邦去向第二百一十二章 戰事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韓魏生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詭異第四百八十六章 秦帝子嬰第五百五十章 晾上一陣第九十章 重返饒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易水送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冒頓的反應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爭起航第二百一十四章 斬殺第一百零六章 比試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族歸一第三十九章 神秘墨門 下第五百一十章 井陘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功與我無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將歸位第二百八十六章 英氏遺婦第二十三章 二坑徐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求援第五百零五章 野人劉邦第二百七十七章 力士被擒第四百九十七章 吾有計破敵第四百零九章 風波漸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真言之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一章 目標——草原之王第三百一十章 少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姑娘燙錯地方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設計祖賢第五百二十三章 蘭書柳的消息第五百零一章 韓信歸心第五十六章 戰果第三百一十七章 離開第一百六十章 驅敵衝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伐楚之策第四百零五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巴掌拍飛第五百零五章 野人劉邦第一百四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一十四章 東越暗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流不盡第一百三十章 伐楚之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博望坡第一百零四章 斷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何願可求第二十二章 狸陽有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海底針第一百七十三章 賣身協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震懾蒙恬第五百三十六章 最後的戰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安君好色第五百六十一章 跳板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燒王庭第二百二十一章 帶走交差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是見義勇爲第三百三十九章 亡族之論 一第四百章 水下搏殺第五百零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十四章 矛與盾第二百五十八章 劉邦的謀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急報又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投石之戲第三百二十五章 悲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一路向南第十四章 謀士鮑生第七十八章 邯鄲觀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廢氏稱姓第一百六十章 驅敵衝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策而滅楚第五百二十七章 北地風雲第三百零八章 標槍雨第三百零七章 誘敵第二百零二章 千金市骨第五百五十五章 全完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情到深處了無音第二百一十六章 勾連南越第七十二章 後撤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第四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燒王庭第五百五十三章 七軍逐塞北第九十一章 荊軻第三百三十九章 亡族之論 一第二百零六章 悲慘的經歷第一百三十一章 變故橫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毒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之好?第七十五章 邯鄲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又一個傻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情到深處了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