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蘭楨最近很忙。
十二月份逼近,意味着高考這段路將近走完了它的三分之一,她能感覺到老師在不動聲色地加大習題量,同學之間的較勁也更加明顯了。
而且……被地理老師大大表揚一番,並給了紀蘭楨一個廣播站地理知識顧問的頭銜後,紀蘭楨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越來越沉重。
尹老師人很鬼靈精,他讓紀蘭楨擔了這個名頭,但是具體每一期地理知識的範圍是由他去劃定,然後具體材料蒐集交由紀蘭楨。
紀蘭楨漸漸發現,尹老師給的內容往往不超過書本,題型變化也很靈活,整個就是高考地理複習的走向標。
這相當於老師在變相地給紀蘭楨走後門了。
紀蘭楨內心很感激老師對她的幫助,因此學習更加勤奮,有好幾次,她都認真想過變成植物,只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就可以常駐教室裡。
因爲有了其他事情需要去做,她的生活重心就不再只盯着食物一個方面,做的事情多了,注意力就被分散去了各處。
再加上最近一直有鄭麒盯着她沒法不吃晚飯,三餐也變得規律起來。
但這不意味着她心裡就放下了對熱量的警惕。
食堂臨近小超市,有時候午飯吃完,紀蘭楨會到繞到超市裡去逛逛,看見架子上琳琅滿目的零食,她是饞的。
可她只有饞的感覺,沒有買和吃的勇氣。
她拿起貨架上的零食,第一件事就是翻過去看配料表,白砂糖pass,每百克熱量超過1000kj也不行……一番盤算下來,想吃的食物再也沒有了吸引她的地方。
控制自己不買零食還不算難事,最最讓紀蘭楨害怕的是別人請她吃零食。
這種情況大概率不會在教室發生,和鄭麒他們也不會,發生場合頻率最高的在廣播站。
廣播站學生多,都在不同年級班級,人生地不熟,要想拉近和別人之間的距離,最簡單也最好的辦法就是請客吃零食。
請的人能得到一個大方的名號,吃的人拿別人的心軟,一來二去,關係就成了。
紀蘭楨做不了這種關係裡的任何一方,她明知道對方請吃東西是好意,可是她不得不拒絕。
因爲一旦接受,她心裡的惡魔會低吟,她會爲還沒入嘴但即將成爲腹中之物的多攝入的熱量失魂落魄,她會自責。
紀蘭楨只能客氣地拒絕,然後在類似於茶會話的時候一個人坐得直直的。
她知道自己會變成別人的談資,會冠上一個不好接觸的名聲。但她不在意,她已經習慣了。
不過,廣播站裡還是有些學生對她表示友好的。
“人家不吃就不吃唄,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呀。”
在幫紀蘭楨說話的女孩中,有一個對紀蘭楨表現得特別熱情。
她就是上次告訴紀蘭楨王玲玲拿走她的信的女孩,叫何單單,今年高二,和王玲玲同班。
何單單是坦率外向的女孩,又帶着點迷糊勁兒,本來是“知識問答”這個板塊的播音員,後來“我是你的樹洞”開始成立小組,又被重新劃歸到趙鳴那邊去了。
紀蘭楨現在主要受尹老師託付,在“知識問答”板塊擔任地理知識顧問,所以現在基本上沒和何單單他們碰上過,也少了聯繫。
這天紀蘭楨吃過午飯,到七樓廣播室把下期的稿子交過去,正巧撞上這個高二學妹。
“學姐!”
何單單見她表現得很興奮,本來趴在圓桌上一副萎靡不振的勁,現在立馬一橫三尺高。
“你怎麼在這裡?”紀蘭楨問。
今天不是他們小組的廣播節目纔對。
“我值班呢。”何單單解釋:“現在廣播站新規定下來了,午休也要有人在這裡值班,今天剛好輪到我。”
原來是這樣,紀蘭楨點點頭。
“學姐,你中午有事嗎?”何單單見紀蘭楨似乎是交完稿子要走。
得到紀蘭楨否定後,她猶猶豫豫地開口:“那學姐,你能留下來陪陪我嗎?廣播室就我中午一個是在太孤單了。”
在這裡什麼都不能做,無聊又枯燥。
紀蘭楨確實也沒什麼事情,本來打算回去就午休的,現在聽她的邀請,想了想答應了。
何單單樂了,移開身邊的椅子:“學姐請!”
紀蘭楨坐到她旁邊的座位上,有陽光透過玻璃,在廣播室潑灑了一片金,正好照在她們後背舒服極了。
何單單面前攤着一份報紙,她仔細一瞧,原來是一份英語週報。
“嗨呀。”何單單察覺到紀蘭楨的視線,連忙捂住報紙上的分數,她有點不好意思:“我英語成績不好,學姐見笑了。”
三位數的總分,她考的只有兩位數。她之前在學年大榜上頻頻看見紀蘭楨的名字,心想自己這點成績就不要在學姐面前丟人現眼了。
哪想到學姐好像並不介意自己慘淡的分數,反倒是說:“你錯在哪裡,需要我幫忙嗎?”
“可以嗎?”
何單單心裡一暖,移開了遮擋嚴嚴實實的報紙。老師只在錯的地方畫叉,可是這份英語週報沒被紅筆侵染的地方不多了。
“當然可以,你主要問題在哪裡?”
紀蘭楨隨着何單單的手指而視線下移。
看來是閱讀理解。
“我單詞量不夠,看閱讀磕磕絆絆的,好不容易把它看完,結果再做選擇時又要重新去找一遍,哪有這麼多時間”何單單看樣子極其苦惱。
紀蘭楨點點頭,說了起來:“做閱讀理解不需要先看文章的,你應該先去看題目。”
何單單瞪大眼睛,似乎很是不可思議。
“閱讀理解出的問題很有針對性,多是中心主旨題、推理題,但更多的還是細節問題。細節問題考的是什麼?是差別,你只需要找出每個選項不一樣的地方就可以了。這些差別,就是細節題的關鍵詞。”
她說着就拿其中的一題作爲例子,然後輕而易舉地就把答案選了出來。
速度之快,何單單不禁感嘆:
“學姐,你也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