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伺機而動

在袁紹和他麾下文武的心目中,貌似強大的青州其實早就危機四伏,數年來一意孤行的青州新政雖然帶來巨大財富,卻得罪了天下士紳豪門,就連劉存耗費巨資建立起來匯聚天下英才的琅琊書院,如今也與劉存離心離德,漸行漸遠。

聖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袁紹和他麾下文武看來,劉存數年來的所作所爲,完全背離了統治者的立場,不但觸犯了傳承千年的法度,還嚴重損害了整個大漢絕大多數士紳豪門的利益,距離徹底失去人心走向衰落已經爲期不遠了。

就以眼下的徐州來說,富甲天下的糜氏家族是劉存的姻親,數年來被蠅頭小利所矇蔽的徐州人早已自豪地把劉存視爲徐州女婿,若是徐州有難青州不盡快救援,劉存定會落下薄情寡義的壞名聲,多年來苦苦維護的聲譽很可能就此損毀。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許攸的看法獲得大多文武的支持,均認爲劉存之所以突然出現在北面的高陽,最大的目的只能是展示其維護幽州的態度,幽州的煤、鐵和牛馬一直是青州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青州生產的各種商品同樣需要通過幽州源源不斷銷往廣闊的草原,這恐怕也是渾身銅臭的劉存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與公孫瓚結盟聯手消滅大漢皇親劉虞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至於跟隨在車騎將軍大旗下的上萬流民,只不過是劉存沽名釣譽的慣用手段而已,不值一提。

看到大多數心腹的意見趨向一致,袁紹望向仍在低頭沉思的首席謀士田豐:“元皓是否另有看法?”

田豐猶猶豫豫地擡起頭:“主公,劉子鑑此舉似乎警告的意味居多,雖然到目前爲止青州各部駐軍沒有異動。但不得不防備我軍與公孫瓚交戰之後,公然與公孫瓚結盟的劉存調集青州軍夾擊我右翼……”

“哈哈!元浩兄多慮了。”

身居次席的審配笑完侃侃而談:“如今的青州已經處於內外交困、危機四伏的艱險境地,東面的兗州戰火蔓延。西面的洛陽牽扯了劉存和整個青州的巨大財力和精力,南面的徐州更是危在旦夕。劉存根本就無力與咱們主公爭奪冀州!”

“劉存之所以自損名譽與公孫瓚公然結盟,之所以突然出現在咱們北面的高陽,歸根結底是爲了保住已成爲天下糧倉的渤海郡,保住長期以來爲青州源源不斷提供巨量煤、鐵、牛馬和財富的幽州。”

“因此,本人認爲,無需再度修改整個作戰計劃,趁幽州軍尚未平復內亂之機果斷揮師北上,佔領幽冀邊境線以南的土地。然後暫且停下腳步,伺機而動。如此一來,公孫瓚和劉存自然就沒了與我軍交戰的藉口,而且短時間內他們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衆人紛紛贊同,袁紹也得意地輕掠長鬚,滿臉笑容,只有田豐依然猶猶豫豫,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就在袁紹與麾下心腹文武重新確定戰略方針的時候,劉存與匆匆趕來的公孫瓚同樣在高陽城北細細商議。

“爲何賢弟不贊成我軍主動出擊?只要牽制住袁紹,賢弟就能出其不意,其他書友正在看:。揮師截斷其十萬大軍的退路,南北夾擊之下袁紹豈有不敗之理?”

公孫瓚對劉存建議他陳兵邊境伺機而動一直不理解,別人瞭解長期以來刻意隱瞞實力的青州軍。公孫瓚可是一清二楚的,否則他絕不會甘心放棄冀州的利益換來與劉存的結盟。

劉存只能把真實想法告知:“並非咱們的十五萬聯軍無法擊敗袁軍十萬烏合之衆,小弟也不擔心幽州內部的零星反叛會影響大局,之所以再三建議兄長示敵以弱,完全是出於整個戰局考慮。”

“說實話,小弟心裡一直存着個見不得人的願望,說出來還請兄長不要外傳,那就是徹底消滅袁紹及其勢力,不但要擊敗他。而且要取下他的首級!”

公孫瓚樂了:“明白了,賢弟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啊!”

劉存非常感慨地嘆息道:“正是如此。小弟數年來苦苦隱忍,苦苦等待。等的就是眼前這個稍縱即逝的時機啊!”

“兄長也知道,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影響遍及大漢天下,數年來不但獲得那些富甲天下的世家豪門鼎力支持,出自袁氏門閥的那些文武大臣們竟然還在掌控朝廷乃至我大漢的命運……”

“可以說,如今的袁家兄弟不僅僅是世家門閥競相追隨的領袖,還是野心勃勃惑亂天下的罪魁禍首,一日不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小弟就一日不得安寧!”

公孫瓚立刻收斂笑容,深有感觸地附和道:“確實如此!若不是那些貪得無厭的世家門閥把持朝政,惑亂天下,我大漢王朝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境地,正如賢弟所言,唯有剷除袁氏兄弟,我等寒門子弟纔有出頭之日!”

“唉,雖然賢弟是大漢皇親,但賢弟經歷坎坷,品德高尚,與大漢所有的權貴都不一樣,數年來賢弟在青州的所作所爲,令愚兄欽佩不已,更感慨萬千,也給了愚兄巨大的信心啊!”

“兄長過獎了,以後的路還很長啊!”劉存謙遜地笑了笑。

公孫瓚也笑了:“放心吧,聽你的,示敵以弱,就讓袁本初再得意幾天吧,哈哈!對了,再送我一些高橋鞍和馬蹄鐵吧,你麾下水軍最新送來的五千套高橋鞍和馬蹄鐵太好用了,我軍中弟兄試用之後愛不釋手,均認爲有了連帶精巧馬鐙的高橋鞍,釘上了馬蹄鐵,無論是衝擊力還是馬上戰力都能提升數倍,戰馬更是得到很好的保護,實在是巧奪天工的無上利器!”

劉存當即答應下來:“行,小弟回去之後立刻湊齊五千套,連同製造的圖紙也給兄長一併送來……這些東西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工藝,兄長治下有的是精鐵、毛皮、木材和工匠,只需組織人力造就行了,等完袁紹,咱們還要一起討伐烏桓,一起征戰天下呢。”

公孫瓚大喜過望:“愚兄就不謝了……回去後愚兄再讓人給小弟送去一萬匹戰馬。”

“謝過兄長。”

劉存拱拱手,想了想有些不放心地提醒道:“既然兄長需要人力,城外的萬餘流民就交給兄長安置了,不過有一點還請兄長注意,雖然幽州北部和西部的零星叛亂不影響大局,但小弟還是建議兄長儘快平息下來,一旦大戰發起,咱們就沒精力管那麼多了,唯有一鼓作氣消滅袁紹才能騰出手來。”

公孫瓚哈哈一笑:“放心吧,賢弟,小事而已,那些漏網的殘餘蹦躂不了幾天了……”

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127章 管亥歸來(上)第160章 所謀乃大(上)東武城安丘黔陬縣夏河城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260章 不歡而散第244章 迴天無力第58章 勤王(下)第245章 決戰前夕(上)第186章 步步緊逼(上)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12章 災禍突至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212章 北上(上)第123章 蓄勢(上)第115章 轟動(上)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35章 東莞城(上)第156章 惑敵之計(上)第236章 顏良(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192章 破城第179章 駕馭之道(下)第261章 決斷(上)第85章 順勢而動(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174章 四方來投(上)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183章 報復(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252章 震懾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88章 誓言(下)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琅琊國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81章 整軍(上)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259章 陽謀(下)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145章 朝貢(下)第237章 決斷(上)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208章 鷹視狼顧(下)第228章 激怒(下)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235章 顏良(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57章 勤王(上)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56章 承諾(下)第131章 潛移默化(上)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208章 鷹視狼顧(下)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111章 奉詔進京(中)東武城安丘黔陬縣夏河城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97章 建衙(下)第155章 形勢逼人(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67章 嶄新格局(下)第172章 瞞天過海(上)第87章 誓言(上)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2章 擴張(續)第215章 破城(上)第190章 激戰(上)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10章 文姬(下)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138章 謀算(下)第253章 高調納妾(上)第215章 破城(上)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26章 擴軍第123章 蓄勢(上)第82章 整軍(下)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