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

上山入林隱巖洞,出凡入世顯神通。

濟世度人逍遙遊,相逢一笑此山中。

且說張李二仙約定:從安濟橋這頭走到那頭,誰先到誰就是贏了。若鐵柺李贏了,張果老日後就得倒騎毛驢,若張果老贏了,鐵柺李日後也得倒着走。

兩人說好,張果老還不放心,又將了鐵柺李一軍:“不許反悔。”鐵柺李也不示弱:“咱們擊掌爲定。”

兩人走到一起,伸手擊掌。張果老又向鐵柺李伸手示意:“請!”鐵柺李也一伸手道:“請!”

兩人禮畢,各自前行。張果老“得”的一聲,驢兒撒腿就向前衝去。鐵柺李收起鐵柺,兩腿不瘸也不拐了,他緊走兩步,走到了驢兒的前頭。

張果老見狀,掏出魚鼓,將魚鼓變作鞭子,鞭催驢兒快走。可任憑他如何鞭抽,怎麼吆喝,驢子總也趕不上鐵柺李,鐵柺李總落他的驢兒一尺多遠,分明鐵柺李在成心氣他。

此時橋上行人正多,見兩人一驢如此玩耍甚感有趣,個個站下看個熱鬧。有人吶喊爲他們鼓勁:“嗨!快跑,驢兒要攆上了。”“驢兒,快跑!”有人索性拿張果老開涮:“驢兒,加鞭!”不時還有一陣陣笑聲。張果老顧不了許多,一個勁地搖鞭吆喝。

張果老只看到鐵柺李一瘸一拐,一時忘記了鐵柺李也是個神仙。他的驢兒再快也快不過神仙,他的驢兒再神也神不過真神真仙。

不一時兩人走到了橋頭,張果老仍是不服:“這次不算,你把鐵柺扔了不算。”鐵柺李笑說道:“你想反悔?拿着鐵柺走得更快,不忍心把你落得太遠而已。再說,當初你並未說不許收起鐵柺。”

張果老只好服輸:“罷了,我倒騎毛驢便是。”鐵柺李卻很大度:“認輸就行了,毛驢就莫倒騎了。”張果老拍拍毛驢:“咱說得到輸得起。”從此他便倒騎毛驢了。

張果老和鐵柺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把這段經過講完,鍾離權對何仙姑道:“李孔目盡幹些作弄人的勾當,他在人間做善事也是如此。”張果老趁機附和道:“對,他是個古董的老東西。”鐵柺李指着張果老道:“趁機報復不是?”張果老對鍾離權道:“你說說他乾的好事。”

鍾離權舉杯說道:“且飲一杯再說無妨。”於是三人也舉起杯,四人一飲而盡。飲畢鍾離權講起了鐵柺李與狗皮膏藥的事。

鐵柺李自得了太上老君送的葫蘆,便背上它雲遊四方,一邊修仙訪道,一邊行醫送藥。一日他見一行醫的郎中醫術高明、待人和善,不過這郎中對陳瘡爛毒卻束手無策,鐵柺李見此便有意要幫幫他。

這日郎中要外出行醫,一出門見一老者衣衫破縷、蓬頭垢面,手持木杖一瘸一拐地向他走來。郎中一見便迎上前去說道:“老人家,有何不適,我能否幫你啊?”老者搖搖頭,指指腿,邊將褲腿捲起來給郎中看,邊說道:“疼啊!這個可能治?”

郎中蹲下看了看,見老者腿上不過長了個小膿瘡而已,便點點頭說道:“這個不難。”說着從藥箱裡拿出一貼膏藥爲老人貼上,邊貼邊說道:“這個貼上,明日就好。”老者點點頭道:“那就好,可我沒錢給你啊。”郎中說道:“不礙事,你趕快回家歇去吧。”邊說邊起身走去。

次日這老者又一瘸一拐地來到郎中家,郎中家的看家狗見着這老者吠個不停。郎中見狀忙起身迎出,喝退看家狗,笑着對老者說道:“老人家,腿怎樣?”這老者哎呀哎呀地叫個不停,又彎腰捲起褲腿道:“哎呀,你看看吧。”

郎中蹲下來將膏藥揭開一看,那膿瘡不但沒好,反而變大了一半。郎中看罷說道:“老人家,你莫急,你這瘡毒還沒出來,我給你換貼藥,明日一準能好。”說着起身,又爲老者取來一貼膏藥爲他貼上。貼完藥,老者又哎呀哎呀地走了。

第三日一早,這老者又哎呀哎呀地來到郎中家,那看家狗依舊跟着他叫個不停。郎中一見有些傻了眼。他沒顧得上去管這個看家狗,徑直走到老者跟前,緊忙揭開膏藥一看,那膿瘡又比昨日大了一半。郎中自語道:“這個怪了。不過老人家,你忍着點,我去給你配一貼最好的膏藥。”

郎中去後院配藥,這狗依舊盯着這老者狂吠不停,老者舉起木杖向狗打去。這狗真不禁打,竟被一棍子打死。這老者將木棍一晃,那木棍竟變作了一把刀,他蹲下身,三下五除二就把狗皮給剝了下來。

郎中後院一心配藥,並未注意前院所發生的一切。等他配完藥回來看到前院的慘狀,卻不知該如何處置。他看着那老者結結巴巴地說道:“你,這,…。”

那老者卻笑着向郎中招招手,示意郎中過去。老者要過郎中手中配好的藥,將其攤在剪下的一塊狗皮上,又貼在自己的膿瘡上,然後起身健步而走。

郎中緊步跟出門外,卻見這老者飛昇而起,眨眼間不見了蹤影。郎中看着驚奇萬分,猛想起老者的木杖還在院中,急回身去尋,搜遍整個院子也沒尋見。

郎中正在納悶,忽然意識到這是神仙鐵柺李在向他傳授治瘡良方,他忙跪地向天而拜。自此,人間便有了狗皮膏藥。

鍾離權剛說完,張果老便對何仙姑說道:“你看這個李孔目是否古董?傳授藥方不好好傳授,竟把郎中折騰得要死!”仙姑聽了只是笑。鐵柺李辯解道:“這樣他才能知道這個方子的利害。”

張果老又對鐵柺李笑說道:“對了,前些日子我在宮中,遇到了你的一位弟子,他曾問起我你爲什麼能治百病卻還是個柺子?”鐵柺李道:“又再胡言亂語,我成道幾百年來不曾收過徒弟,哪來的弟子?”張果老道:“你以後的弟子。”鐵柺李道:“胡說!我以後的弟子你也知道?”張果老道:“你還未見到他,你見到他就知道了。”

何仙姑聽了拍手笑道:“好啊,我們又有一位道友了。這樣就有五個道友了,離八仙聚齊不遠了啊!”說得衆仙都笑了。何仙姑又對鐵柺李道:“你快去度他成仙!”鍾離權道:“凡事順其自然,時候不到,你去度他他也不能醒悟。”張果老道:“此言甚是!如今他還在癡迷不悟。他雖是大仙之才,有成仙得道之運,但最終他能否成仙得道,還得看他自己的造化!”

四仙在終南山且說且飲,遊玩幾日,各自散去。何仙姑也對鍾離權道:“我且到增城去看看。”鍾離權笑道:“當去,我亦云游去了。”

何仙姑來到增城,時下天氣炎熱,仙姑悄悄看望父母后便在離家不遠的樹林裡乘涼。適逢這兒遭受大旱,已有兩個月不曾下雨。仙姑在樹林裡聽林邊過路的兩人說道:“這個鬼天,若再不下雨,今年可要完了。”忽又聽另一人說道:“你看那樹林裡是誰,可像成仙的素女?”

仙姑聽有人認出她來了,匆忙離開,並留下了一條綠絲帶。這兩人走進樹林,沒見着人,卻看到一條絲帶。兩人彎腰將其撿起一看,見上面有一首詩:

麻姑怪我戀塵囂,一隔仙凡兩相遙。

留絲弄雨慰親人,倒騎黃鶴聽鸞簫。

兩人一見,頓時興奮不已:“果然是何仙姑,我們有救了。”兩人急忙拿着絲帶來到何泰家,未及進院就大喊:“仙姑來了,素女來了!”何泰夫婦聞聽,慌忙出來:“在哪?”

兩人揮舞着絲帶:“在這兒,在這兒!”何泰夫婦不解,兩人忙將剛纔看到的述說一遍,又把絲帶上的詩句念給夫婦二人聽。

婦人接過絲帶,顫抖着手說道:“她來看我來了。”說着竟哭了起來,邊哭邊說:“這孩子怎不進屋,怎不讓我看她一眼,她不知道我想她啊?!她也不想看看我,神仙竟是狠心腸哪!”衆人一旁勸道:“她不是來看你來了。”“她能看到你,你看不到她。”正說間,忽然風起雲涌、電閃雷鳴,衆人擡頭一看,竟見雲頭仙姑手持荷花,倒騎黃鶴徐徐而過。

婦人見狀朝天哭喊仙姑的名字,何泰仰天注視,其他人不約而同地跪地就拜。不多時仙姑過去,天上陰雲密佈,大雨傾盆而下。衆人喊道:“仙姑起雨來了,快進屋避雨。”夫人不肯進屋,衆人強行將其架入屋內。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鐵柺李一日在長安雲遊,見街上有一人手持三尺長的大拍板在邊走邊唱。一羣人正跟在他後面邊追邊笑,有的孩童還跟着他學唱。但見此人雖時值盛夏,卻穿一件破爛的藍色棉衫,腰扎一寬約六寸的黑色腰帶,光着一隻腳,另一隻腳卻穿着只破靴子。這人邊走邊唱道: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爲報大宅主,雲地騎白牛。

跟在他後面的一個人問道:“瘋子,你叫什麼?”他聽了也不惱,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唱:

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三春樹,流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又有人問道:“你叫藍采和吧?你多大了?”他聽了哈哈大笑,然後又拍着拍板有板有眼地唱道:

騮馬珊瑚鞭,驅馳蕩蕩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髮應會生,紅顏豈長保。

但看見邱山,介是蓬萊島。

這時有人說道:“你唱的是什麼啊?他在問你是多大了?”他聽後繼而唱道: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復死。

昨朝猶二八,壯氣胸襟土。

如今七十過,困苦形憔悴。

恰似春回花,朝開暮落矣。

有人說道:“七十多了,可不像!信口胡說吧?”也有的說道:“他瘋瘋癲癲的,你能聽他的?”

這人正是藍采和,他出生於周(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時。其父藍明德,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六月初五日午時,原居汝寧府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至唐天授元年(690年)時任揚州節度使。時武后臨朝,改唐爲周,任用酷吏、殘害忠良,後移遷於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藍采和的母親陳氏,久未懷孕。藍明德夫妻40餘歲時求禱於嵩嶽神人,回來後即夜夢神人饋藥一丸,吞後即覺異香襲體,紅光滿室,香氣不散,夢後懷上了藍采和。

藍采和爲人耿直,自幼發奮讀書,娶妻蕭氏,繼配岳氏。藍采和夫妻育有三子,名本仁、本俊、本信。本俊、本信早殤。

藍采和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中進士,後授左闕諫議大夫。其爲官期間就博覽羣書,尤對道書愛不釋手,並常與道士談經論道,也常於府中按着道書及道士所言習煉道功,對道家功法頗有領悟,雖未隱居起來全身心地修煉,但也受益匪淺。他爲人坦誠,樂善好施;爲官清正,剛直不阿。

後來唐朝皇宮出了一個楊貴妃,楊貴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藍采和的命運,也改變了唐玄宗和唐王朝的命運。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9年)出生於四川,祖籍陝西,其父楊玄炎任蜀州司戶,父死後依叔父楊玄珪爲生。開元22年,17歲的楊玉環被送入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後宮,封爲王妃。壽王瑁爲唐玄宗與其愛妃武惠妃所生,所以楊玉環原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

唐玄宗後宮嬪妃成羣,但唯獨寵愛武惠妃,不幸的是後來武惠妃因病而死。唐玄宗十分懷念武惠妃,鬱鬱寡歡,雖後宮佳人數千,卻無可心之人。

一次,唐玄宗到華清池洗浴,在走廊上發現了一個女子。這女子隔着廊兒,在花窗下斜倚着,她揹着身子,雲髻半偏,襯着柔軟的腰肢。她突然又轉過臉來,半邊腮兒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兒掩住,露出那半面粉頰來,玄宗驚心亂目地看着,不禁朝她微微一笑,那女子立時羞的面色緋紅,好似花兒綻放,與芙蓉融爲一體。玄宗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女子見狀慌忙走開。但那女子好像有意在吊唐玄宗的胃口,不即不離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總與玄宗保持着一段距離。玄宗緊追其後,中官高力士莫名其妙地跟在他們後面。

這女子正是壽王妃楊玉環,這天她隨壽王一起來華清池避暑,恰好碰上了唐玄宗。

楊玉環的美麗與柔媚一下子把唐玄宗給迷住了,晚上玄宗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楊玉環的身影清晰地在他眼前晃來晃去,好像池塘蓮荷中的花影,那麼婀娜,那麼神秘,她似乎就站在他的身旁,紅脣皓齒,一笑一顰都那麼燦爛。

第二天一大早,他一臉倦意地對高力士感嘆道:“這美人兒真可愛!叫朕心下好難拋!”高力士馬上明白了皇上的心意,於是奏道:“萬歲如果喜歡那楊氏,奴才替萬歲爺去召她進宮來見一面兒。”玄宗嘆口氣道:“我們翁媳見一面兒有什麼意思,眼見這相思病要害到底了!”高力士眼珠一轉有了主意,附在玄宗耳邊嘀咕了一通,玄宗聽了連聲稱讚:“好主意!”

於是高力士把萬歲爺的意思告訴了楊玉環,並勸她丟下壽王,進宮去博得萬歲爺的寵愛。楊玉環在華清池見皇帝對她癡癡顛顛的樣子,早已柔情盪漾,聽高力士一說,自是欣然同意。

夜裡高力士悄悄把楊玉環帶到了唐玄宗面前,玄宗一見到楊玉環,兩眼就色迷迷地上下打量開了,高力士當即讓楊玉環入浴。玄宗看着浴池裡的楊玉環,玉體白皙如“凝脂”,在朦朧的霧氣中時隱時現,如同仙女一般,不禁眼花繚亂,神魂顛倒。

當夜56歲的唐玄宗與22歲的兒媳楊玉環在繡帳中極盡**,綱常倫理全拋在了腦後。

此後楊玉環按照高力士的精心安排,離開壽王先到內宮的太真觀做了一個女道士,取號太真,並身穿道服,目的是消除人們對玄宗**的議論,以使玄宗可以堂而皇之地將楊玉環迎入後宮。

楊玉環明知這是唐玄宗的權宜之計,可又害怕日子久了會夜長夢多進不了後宮。於是在一次與玄宗同寢時,她把臉伏在玄宗的胸上,嬌聲說道:“陛下一定要把臣妾呼爲太真,一輩子禁閉在太真宮?”玄宗撫摸着楊玉環說道:“不,不,你只是暫避太真宮,區區小事何必如此認真!”楊玉環哭說道:“對陛下來說是小事,對臣妾來說卻是終身大事。妾自身蒙聖上垂愛,深感於懷,若不能常侍陛下於左右,今生今世則無顏活在人世!”眼淚溼潤了玄宗的胸脯。玄宗頓起憐愛之情,將楊玉環緊緊地抱在懷裡。從此玄宗開始稱楊玉環爲娘子,並令別人也照此稱呼。

壽王見王妃被父皇搶去,無可奈何,半個不字也不敢說,只好忍氣吞聲。玄宗爲了補償,便聘韋詔訓的女兒爲壽王妃。

開元29年正月,玄宗下詔改年號天寶,楊玉環走出了太真宮,與玄宗一起迎接普天同慶的天寶元年。自此玄宗整日與楊玉環在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每晚必與楊玉環同榻尋歡,至午夜不肯作罷,次日日上三竿方起,就連早朝慣例也被取消了。這正是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所說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楊玉環姿容出衆,不僅體態豐腴,肌膚細膩,面似桃花,單純快樂,而且通音律,善歌舞。玄宗也自幼喜愛音樂,會作曲,能舞蹈,共同的愛好,更使玄宗如癡如狂地迷戀着楊玉環。玄宗曾創作《霓裳羽衣曲》,楊玉環只是稍加瀏覽,就將其編成了舞蹈。楊玉環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出一種縹緲神奇的意境,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爲其伴奏。

天寶四年楊玉環被冊立爲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登峰造極。一日楊貴妃隨口提到蜀中荔枝味道鮮美,玄宗隨即詔令嶺南送荔枝進京,爲了保證到京的荔枝新鮮,運送荔枝五里換馬,十里換人,馬不停蹄,日夜兼程。

玄宗有一弟弟寧王,兩人感情融洽,常同席飲酒。寧王也通曉音律,擅長吹奏玉笛。楊貴妃常向寧王借玉笛,據傳兩人一來二去就暖昧起來,進而發展爲私通。有人把這一傳聞寫成了一首詩:“梨園靜悄悄,笛聲飄渺,隔牆相思怎得了,頻借笛聲傳報。寧王弄情聲聲,貴妃聞聲銷魂,回想先前吻‘小’時,禁不住,暗將笛管細咬。這一切,玄宗皇帝哪知道,只有邊上人,聞笛聲,代他把可憐的淚兒拋。”這首詩迅速傳開,連宮女也偷着傳唱,不久,也傳到了玄宗的耳朵裡。玄宗一怒之下把楊貴妃攆回了孃家,但還不到一天,玄宗就開始絕食,發脾氣打人。高力士問要不要給楊貴妃送點東西,玄宗把自己的飯也送過去了。在家惶惶不安的楊貴妃,見到玄宗派來的中使,哭着說道:“請上奏皇帝,妾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只有髮膚是父母所生。今當即死,無以謝上。”遂剪一縷頭髮請中使獻給玄宗。玄宗見到中使肩上放着一縷頭髮,大吃一驚,以爲貴妃要自裁,急命高力士接貴妃回宮。楊貴妃見事情敗露,並有感於玄宗對他的寬愛,便不再與寧王來往。玄宗也從此更加溺愛楊貴妃,對楊貴妃言聽計從,有求必應。楊玉環有三姐妹,皆被封爲國夫人之號,其父被追封爲太尉、齊國公,其母被封爲涼國夫人。

天寶二年正月,安祿山入朝。安祿山生於武周長安三年(公元703年)正月,本是營州(今遼寧朝陽)胡人,身材高大,皮膚白淨,既有武藝在身,又有智謀在心,經過一番征戰,終於從一名普通的士卒而成爲有名的大將軍。爲了討得玄宗的歡心,他入朝謊奏說:“去年七月,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蠶食禾苗,臣焚香對天說:‘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抵,願使蟲散。’忽然來了一大羣紅頭黑鳥,霎時把蟲吃得精光。”安祿山講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玄宗以爲他對己忠誠無二。安祿山原任平盧節度使,後又相繼兼任范陽節度使及河東節度使,並封東平郡王。

以前,唐分別把公主嫁與奚與契丹,雙方關係友好和睦。天寶四年,安祿山欲以邊功邀寵,屢次侵犯北方的奚與契丹,逼其各殺公主叛唐,安祿山擊敗契丹,並藉機擴大自己的實力,招兵買馬。玄宗是個喜好邊功的人,安祿山的所作所爲正合他的心意,他卻不知安祿山竟暗藏殺機。

天寶六年,安祿山又奉召來朝,玄宗設宴款待了他,他趁機上奏玄宗說:“臣蕃戎賤臣,受主寵榮過甚,臣無異才爲陛下用,願以此身爲陛下死。”玄宗聞奏大喜,命楊貴妃與安祿山以兄妹相稱。安祿山見楊貴妃寵冠六宮,與她搞好關係對自己有利,便求比自己小十六歲的楊貴妃認他做養子。楊貴妃故意笑而不答,玄宗卻當即應允。安祿山馬上跪倒在楊貴妃腳下,給“母親大人”行禮。

從此,安祿山有了隨意出入禁中的藉口,他有時與楊貴妃對面而食,有時在後宮中通宵達旦,以致流言四起,只是玄宗被矇在鼓裡。

安祿山身材魁梧,面貌堂堂,又善甜言蜜語,竟把楊貴妃給迷得心馳神往。楊貴妃暗想:皇上是玩弄自己的人,而這個可愛的胡人是可供自己玩弄的人。

“洗三”是當時嬰兒出生後家人所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嬰兒出生後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爲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洗三”是爲了洗滌污穢,消災免難,圖個吉利。給小兒“洗三”是很正常的,而給年壯的乾兒子“洗三”,大概只有楊貴妃能做得出來。

據《通鑑紀事本末·安史之亂》記載,天寶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安祿山豐厚的生日禮物。過罷生日的第三天,楊貴妃特召安祿山進見,替這個“大兒子”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讓人把安祿山當做嬰兒放在大澡盆中,爲他洗澡,洗完澡後,又用錦繡料子特製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祿山,讓宮女們把他放在一個彩轎上擡着,在後宮花園中轉來轉去,口呼“祿兒、祿兒”,嬉戲取樂。玄宗聽得吵鬧,問內侍太監怎麼回事。太監打探後告訴他原委,玄宗聞聽也跑去看熱鬧。老皇帝哪見過如此滑稽的場面,當場捧腹大笑,又賜給楊貴妃洗兒錢,並賜安祿山許多東西。

玄宗走後,楊貴妃讓宮女把祿兒擡入臥室,並讓宮女用五色錦緞結成一個搖籃,把祿兒放入搖籃。安祿山知趣地口喚媽媽,一會兒又裝作孩兒啼哭,楊貴妃便將她抱在懷裡,任意撫摸、捏弄。

妙女摸捏壯男,哪能不走火?摸着摸着,安祿山就哭喊着要吃奶。祿兒的這一請求,正中楊貴妃的下懷。她笑眯眯地解開酥胸,一對渾圓雪白的狂乳顯露了出來。安祿山握在手裡,一下就將紅杏兒銜在口裡,他瘋狂地抽吸着,兩手在楊貴妃的酥胸上狂亂地抓撓着。

第二十六回 谷就誤傳爲國舅 八仙過海顯神通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九回 韓湘妙法娛嬌妻 林英奇招降頑夫引 子第二十三回 白家女兩拒闊少 呂洞賓三戲牡丹引 子附記1:福建武平也曾出過一個何仙姑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二十三回 白家女兩拒闊少 呂洞賓三戲牡丹第三回 玄宗毒酒試張果 張果山野戲少婦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二回 仙姑漂屍救親人 張果施術驚玄宗第十六回 呂壽上山探叔嬸 兒子下山備後事第三回 玄宗毒酒試張果 張果山野戲少婦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十七回 鍾離權笑說李玄 呂洞賓初試仙術第十九回 呂洞賓下山雲遊 荷花女上山護法第十二回 韓湘子東海吹簫 呂洞賓河中出世第二十七回 敖廣盛情宴八仙 八仙醉酒困魔海第十四回 鍾離論道終南山 呂煜改名呂洞賓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二十三回 白家女兩拒闊少 呂洞賓三戲牡丹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二十三回 白家女兩拒闊少 呂洞賓三戲牡丹第十五回 呂岩修道上九峰 金氏護法入山林第十九回 呂洞賓下山雲遊 荷花女上山護法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八回 鍾離權再試韓湘 韓湘子夜返長安第二十七回 敖廣盛情宴八仙 八仙醉酒困魔海第九回 韓湘妙法娛嬌妻 林英奇招降頑夫第十八回 呂洞賓九峰送妻 鐵柺李幽州擡槓第十三回 呂煜勸友入洞房 苟杳感恩送棺木引 子第九回 韓湘妙法娛嬌妻 林英奇招降頑夫第二回 仙姑漂屍救親人 張果施術驚玄宗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十四回 鍾離論道終南山 呂煜改名呂洞賓第二十五回 呂仙苦勸郭上竈 梅花再度老樹精第二十二回 陳摶京都拒高官 呂岩華山哭陳摶第十四回 鍾離論道終南山 呂煜改名呂洞賓第十九回 呂洞賓下山雲遊 荷花女上山護法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第三回 玄宗毒酒試張果 張果山野戲少婦第十六回 呂壽上山探叔嬸 兒子下山備後事第十八回 呂洞賓九峰送妻 鐵柺李幽州擡槓第二十六回 谷就誤傳爲國舅 八仙過海顯神通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七回 韓湘遇師學道法 林英吟詩吐真情第十回 韓愈直諫貶潮州 湘子得道現藍關第十八回 呂洞賓九峰送妻 鐵柺李幽州擡槓引 子第三十回 全真弟子遍天下 老莊大道傳千古引 子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第二十三回 白家女兩拒闊少 呂洞賓三戲牡丹第二回 仙姑漂屍救親人 張果施術驚玄宗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十八回 呂洞賓九峰送妻 鐵柺李幽州擡槓第二十回 火龍現身授天遁 鍾離舉升勸洞賓第十六回 呂壽上山探叔嬸 兒子下山備後事第七回 韓湘遇師學道法 林英吟詩吐真情第二十二回 陳摶京都拒高官 呂岩華山哭陳摶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十七回 鍾離權笑說李玄 呂洞賓初試仙術第二十二回 陳摶京都拒高官 呂岩華山哭陳摶附記1:福建武平也曾出過一個何仙姑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第二十六回 谷就誤傳爲國舅 八仙過海顯神通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六回 岳氏遇夫言悲切 韓愈遣使祭親人第十二回 韓湘子東海吹簫 呂洞賓河中出世第十八回 呂洞賓九峰送妻 鐵柺李幽州擡槓第十二回 韓湘子東海吹簫 呂洞賓河中出世第五回 藍采和着魔踏歌 鐵柺李賜藥收徒第十九回 呂洞賓下山雲遊 荷花女上山護法第二十八回 八仙佈陣煉靈珠 孝廉裝病隱鬧市第十六回 呂壽上山探叔嬸 兒子下山備後事附記1:福建武平也曾出過一個何仙姑第二回 仙姑漂屍救親人 張果施術驚玄宗第九回 韓湘妙法娛嬌妻 林英奇招降頑夫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十一回 林英掘洞城南莊 韓湘官拜大理承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十五回 呂岩修道上九峰 金氏護法入山林第四回 玄宗罷佔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第一回 何仙姑大婚得道 縣太爺斷案抓人第三回 玄宗毒酒試張果 張果山野戲少婦第三十回 全真弟子遍天下 老莊大道傳千古第八回 鍾離權再試韓湘 韓湘子夜返長安第十一回 林英掘洞城南莊 韓湘官拜大理承第七回 韓湘遇師學道法 林英吟詩吐真情第六回 岳氏遇夫言悲切 韓愈遣使祭親人第十回 韓愈直諫貶潮州 湘子得道現藍關第十五回 呂岩修道上九峰 金氏護法入山林第二十一回 呂仙酒肆畫黃鶴 辛氏武昌修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