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你怎麼看?

一杯水喝完,王建浦心中已經有了主意。站起來說道:“我先過去處長那邊了。”

李尚想了想,叮囑道:“少說多聽,姿態放低一點。儂曉得伐?”

王建浦點點頭,笑了笑就出去了。

敲門進去,史處長正在批閱文件。看見王建浦進來,擡頭示意他先坐下來,說:“稍等一下,馬上就好。”

王建浦笑笑,沒有落座,看看處長水杯,然後去拿開水壺給領導加水。

過一會兒,史處長放下筆。手中的文件收拾好,朝王建浦笑了笑,他低聲說道:“師弟,這次是大好事?”

王建浦在辦公桌前的椅子上小心地坐下來。

“是這樣。現在室裡的情況,你應該也知道一些吧?”

王建浦不知道史處長要說什麼,不敢亂講,於是模棱兩可的說:“我這一向都呆在保稅區,對室裡的工作還真是不太清楚。”

史處長呵呵一笑,說:“你本人確實是不在單位,但小李每天還在單位的啊?你不要以爲我們不知道你們的關係,曉得伐?”

“今天領導你着急讓我回來,和這也有關係?”王建浦想了想,忍不住問道。

史處長笑了笑,卻沒有直接回答王建浦的疑問。

喝過一口茶水,他而是說:“我就開門見山。現在室裡的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員的調整。你可能知道的,現在機關工作人員下海,已經成爲一種潮流。”

王建浦心裡一想,幸好早有對策。整理一下思路,於是他試探地說:“現在全社會都在鼓勵創業。我個人覺得,可能還是現在總體的環境,給了大家這樣的一次機遇。”

“你說的沒有用錯。自從南巡講話之後,全國各地立即出現了一股辦公司熱,這是前所未有的。”史處長笑笑,說,“我聽說,北京市甚至連庫存的公司營業執照現在都已經全部發光。他們市工商局不得不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個執照以解燃眉之急。”

王建浦附和說:“這還不算什麼。上次夏主任從深圳回來後聽他說,現在國內最高的國際貿易中心大廈裡,一層25個房間,最多的擁擠着20多家公司,有的甚至只是一張寫字檯,就是一家公司。”

史處長呵呵一笑,說:“前幾天報道出來,甚至還出現有靠賣點子,頭一個發大財的。”

靠出點子發財,這事王建浦知道。

前幾天的《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頭條別出心裁的刊出過一家獨家新聞:《何陽賣主意,賺錢40萬》。消息稱,北京一個叫做何陽的發明家光靠給企業出謀劃策,就賺了40萬元。

“嘖嘖,你看看,40萬元,對比一下我們現在每個月領到手的工資,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

王建浦不響。

史處長端起來水杯,剛要喝水,但是又放下了。他突然間說道:“現在還有時間,我們多聊聊。那……,你對於現在機關幹部下海的現象,怎麼看?”

王建浦想了想,說:“要說起來如今的“下海潮’,我覺得可能還要從八十年代的第一波“下海經商”潮說起。”

史處長點點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在中國企業史上,1984年是個不同尋常的那年份。這一年前後,萬科、聯想、海爾、上海大衆、健力寶……等等,這些現在中國風雲馳騁的企業相繼誕生。一批批科技人員的“下海”也讓全社會都充滿躁動。也正是因爲如此,1984年成了許多人口中的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

王建浦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主要有三。一是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越來越多體制內的國家公職人員何科技人員開始嚮往外面精彩的世界。

二是這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確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進一步打破了人們的思想禁錮,激發了人們跳出體制、投身市場經濟之海的熱情。

最後一點,當年“老人家南巡”及經濟特區的示範效應,使得一大批嗅覺靈敏的先知先覺者紛紛踏上創業之路,從而掀起了以1984年爲發端的第一波“下海”浪潮。

王建浦講完,史處長沉默很久。

“在當年的創業者中,以個體戶居多,其中很多人其實都是被逼無奈而自謀生計的城鎮待業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被動創業者。史處長似乎有感而發,接着說,

“當時來講,下海一詞本身,甚至都隱隱含有從高就低的意味。在那個年代,下海確實很被人看不起,就是那些勇敢者做的事情,這些勇敢者在過去就是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人。”

王建沒有作聲。

史處長說:“也許,當時那些下海者,他們尋找的不僅僅只是錢,可能還有生命的意義。所以只要體制透出一個小小的口,活力就會像水一樣噴涌而出,打破了國有企事業單位“死水一潭”的局面!

“實際上,商海沉浮,風險往往與機遇並存。從響應號召而下海,支撐着這些曾經手捧“金飯碗”人們的,或許就是他們骨子裡帶的衝勁。這些早期“下海”的弄潮兒們,在爲經濟創造財富的同時,其實也走出了一條更能發揮自己潛質、更能提升自我價值的道路。”史處長停頓一下,說,

“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幹部強調組織安排,忽視個性追求。幹部似乎就是鐵飯碗,不能變動。現在來看,顯然是不對的。”

辦公室裡忽然間沉悶下來。

過一會兒,王建浦繼續說:“今年年初,老人家完成了他的第二次南巡,而這次南巡在全國開啓了全然不同的“下海”氣侯。”

“有哪些明顯不同,那你先說說看?”史處長問。

王建浦說:“南方談話發表後,國家立即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過去頒發的約束經商的文件。《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鼓勵人們“下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一輪“下海潮”席捲全國,其規模遠超過80年代。這是其一。”

第61章 運氣好第303章 有一說一第186章 衆怒第57章 輕舞飛揚第180章 汽笛聲聲第133章 自己領會第114章 說來話長第3章 纜索廠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79章 油墩子第138章 夜晚的黃浦江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168章 第一次第32章 多多學習第28章 炒青菜第32章 多多學習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48章 荷葉田田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44章 黃浦江的味道第261章 辦公室做衛生第207章 盾構第104章 新課題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355章 門當戶對第65章 讀書重要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38章 夜晚的黃浦江第102章 靈活變通第346章 惻隱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39章 囁嚅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7章 紅燒肉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362章 圖什麼?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57章 熱天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9章 腳踏車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228章 瑪瑙螺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85章第247章 浦東成陸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83章 城市良心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20章 吃生活第131章 “花樣年華”第77章 菜滷蛋第107章 心有餘悸第83章 城市良心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236章 喇叭褲第49章 養殖場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159章 痛苦來哉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95章 兩條標語第58章 爆米花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283章 “ 微縮版的山東”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348章 做個好人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湯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65章 讀書重要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342章 烤紅薯第193章 王埭莊第78章 碗對碗第20章 吃生活第318章 第三“喜”第43章 菱角第242章 阻力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108章 拷老酒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99章 冬天汰浴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78章 碗對碗第103章 意外第351章 深以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