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吃過中午飯,喝過老酒,又閒聊了一會兒。李尚提議去鎮上的老街走走,家裡人同意了。
從家裡出來,李尚笑了笑,說:“鄉下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我怕你和我爸媽第一次見面,有些放不開,纔想辦法帶你出來透口氣的。”
王建浦笑笑,說:“第一次,沒有經驗,確實有些緊張。想起來,好像還有當初剛進單位,夏主任和我們處長找我談話時的感覺。”
李尚哈哈一樂,上前不動聲色挽着了王建浦的胳膊。
兩人沿着泖港中興路南走。
李尚說,“泖港”,因東瀕大泖港,故名。清咸豐年間泖港設立釐卡局。當時有顧、吳、陳三姓搭草棚設攤,後發展成鎮。
“卡子?什麼意思?”王建浦問。
“就是清朝時候,當局攔船收稅的地方啊,俗稱“卡子”。?講起來你也是在黃浦江邊長大的,這也不知道?”李尚問。
王建浦笑笑,不作聲。
鎮呈長方形,街道自東至西往北,很短,估計全長不到一公里,道路也很窄,時窄時寬,以四五米居多。
李尚繼續介紹,清朝晚期泖港鎮形成後,曾經以以氽來廟爲鎮名,解放後改爲泖港鎮。地處江浙滬水路通道,有“活水碼頭”之稱。
有一個典故。
不知是哪個朝代,從大泖港上“氽”來一個木佛像的頭像,比人頭要大,雕畫刻劃惟妙惟肖,有人在河邊看見撿到後先是不知道爲何物,一看是不實用的佛像後,就把它扔了,想不到,這佛像又回到了原地,又把它扔遠,哪想的到,過一段時間,佛像竟然又到和原來差不多的地方。
這時扔的人心裡開始發毛,在當地一些人的討論下,都說“這佛像神哩,恐怕它是不肯走了,大家應該在這把它供奉起來。”
於是,人們就給它把它留下來建了一座廟,因佛像是外來泊來物,人們稱它是“氽來之物”,後來定廟名叫日暉墩廟,但人們大都沿襲相傳着俗稱“氽來廟”。因此地歷屬泖港,“氽來廟”名望日盛,竟然代替了泖港這地方的名字。
不一會,兩人便來到了泖港中大街,這離就是當地人口中的“泖港老街”了。
放眼望去,一排排老房依然保留着上世紀江南水鄉建築的特色,帶着西洋氣息的五彩玻璃以及屋檐下胡纏的電線,讓你確信了這帶街區的歷史和熱鬧繁華。
老街的旁邊便是港口,正是夏季貨物物流高峰的時候,江面上來來往往的船隻絡繹不絕……
只是現在的泖港老街只剩下中大街一條街了。以大泖港河爲界,以南屬金山區,氽來廟的遺址就在大泖港河以南金山區三圖村裡。但一些上了歲數的仍習慣把泖港叫作“氽來廟”或“卡子”。
李尚說,泖港老街的歷史並不長,主要還是水路交通較發達,作爲港口而發展起來的。老街的歷史雖然有二百多年,但是並沒有什麼文人名士,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
往前走,過泖港糧站,王建浦看到一處高大的老宅。
這是一幢較完好的二層老建築,房屋外觀看上去結構還比較完整,木製雕花門窗,外面涼曬有衣服,應該是還有人住在裡面。
李尚說,這處宅子在從前是泖港鎮的一處大戶人家,後來成了公社,老早子我小時候,裡面甚至還有銀行,信用社的。
王建浦來了興趣,說進去看看。
推開門,只見老房子裡堆積了很多雜亂的老物件,竹梯子,老凳子,老桌子……
往上一瞧,房頂的木板已經明顯的看出發黴,有好些顯然已經腐爛了。
但是,整個院落看上去雖然有些破舊,但內有乾坤:
側門旁邊還有一處原生態的石頭砌就得天井。沾滿了灰塵的牆壁,已經斑駁的不成樣子了,裸露出一塊塊充滿歷史氣息的青磚。
還有青石板鋪就的小徑,在老樹枝葉的覆蓋下顯得很幽靜……
有一個老阿姨正站在最靠裡面的房間門口。
看到王建浦他們,王建浦他倆走過去和老阿姨交談了起來。
老阿姨現在80歲,是在這條街上土生土長的,曾經也是書香門第大戶人家。從21歲嫁到這邊,如今時光匆匆,少女變阿婆,曾經的繁華的大街也變得落寞……
院子裡得很多人都陸陸續續已經搬走了,去了居住條件更好的地方。
房間裡另一位老阿姨默默的坐着,不知道朝門口凝望着什麼。
出來院子,不知不覺便到了老街的盡頭,堆積着一些雜物。
長長的老街,發黑的木質樓房,交錯的電線,還有一些佝僂的老人……
王建浦反身看着眼前的這一切,不由得有一陣陣的傷感。
他看得出來,現在的泖港老街,雖然表面還是熱鬧,但是實際上已經逐漸被遺棄了。
街道上雖然老建築不少,但是很多已經人去樓空了。很多門面的大門或是窗戶上,都貼着“房屋出租”。
他心裡想,也不知如今這條街上土生土長的泖港人還有多少!
“這裡的年輕人,爲了打工,賺錢,做生意,大多已經搬到金山市區或者上海市區居住。泖港鎮的中大街可能要更像一處孤獨老人的療養所了。”看到這裡稍顯破敗的景象,李尚也很有感觸。
王建浦想了想,說:“但這裡畢竟是生養自己的地方,誰願意沒緣由的離開?”
兩人再往前走不久,就看到了泖港大橋。
有“中國斜拉橋之母”之稱的泖港大橋,位於泖港鎮東側大泖港之上,跨大泖港連接葉新公路。1982年6月,大橋竣工通車,是上海第一座斜拉橋,也是當時上海跨徑最大的橋樑。
泖港鎮是上海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水、陸、空交通運輸都十分便利。
雖然時過境遷,這座大橋在當時卻是非常先進,也代表了松江浦南地區曾經的輝煌。
李尚心情明顯好了很多,開玩笑道:“從這裡坐船沿黃浦江順流而下,可以直接到達市區的。”
“也能到達董家渡我家的。”王建浦笑了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