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哭嫁歌

碼頭下船,再倒兩回汽車,又步行半個小時,小毛父子倆才問路到達新郎官徐老師在鄉下的家裡。這時候結婚的儀式已過,正準備開酒席。

這是一處上海鄉下常見的小院落。黑瓦白牆的二層小樓,屋前左側有一個小池塘,岸邊有五六棵高大的水杉筆直地伸向天空。

水杉葉子已經全掉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和深褐色的樹皮。樹幹筆直粗糙,皺皺疤疤的,像一個個飽經風霜和滄桑的老人,在溫柔的冬日照耀下,默默矗立着,迎接着遠方的客人……

小院裡婚慶的氣氛濃厚,紅色理所當然是主色調。從家門口到路邊,一路紅旗飄飄,喜氣洋洋。農宅的欄杆上掛了長長的紅布,大紅燈籠被高高掛起,硃紅的對聯不可缺少,甚至連門把手上也用紅絲帶紮了蝴蝶結,

見着面,新郎官徐老師拉着王國良父子,熱情地把他們向雙方家長和新娘子分別做了介紹。

意外的是,郭老師也在。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和徐老師是表兄弟,這一樁婚事,大媒人竟然是郭老師的母親。

院子裡搭起來一個簡易的臺子,有一老一少兩個女人正在臺上唱戲。雖然寒風凜凜,吹在人面孔上生生地疼。但戲臺下面還是坐了好多的人,每次臺上唱罷一小段,叫好聲,鼓掌聲不斷。

(娘)唱道:

囡啦,

儂到格拉姓啥門裡做媳婦,

總要改換門風學好伊,

儂長出志氣敬大人,

長出才情待大人。

儂總要鴛鴦油條一條心,

鴛鴦山芋一根筋,

儂勿要反轉膏藥貼勒廊柱浪,

儂勿要冷水澆勒鴨背浪。

(囡)唱道:

親孃啦,

我生煞拉格姓,

釘煞拉格秤。

奈(現在)我到人家浪做媳婦,

頭雞啼麼催起身,

二雞啼麼梳頭打扮出房門,

三雞啼麼拿仔四角升羅蔑青淘籮問大人。

我問問婆麼假聾甏,

問問公麼假瞎眼,

問問姑娘小叔尤如肉刺毛。

叫我燒勒多麼無規程,

燒勒少麼小出身,

叫我小小女囡哪裡湊得上。

小毛和阿爹平時都歡喜看戲,只要有機會一般都會想辦法去看。但是今天台上的這場戲,亦唱亦哭,看了好一會兒,他愣是沒有看出名堂來,不知道到底是唱的哪一齣。

阿爹在一旁介紹道,老早子在這邊開過生活船,故所以我曉得的。這是哭嫁歌,南匯沿海地區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千百年來在當地、特別是在當地的婦女中長期流傳有唱哭嫁歌、哭喪歌的民間習俗。

舊時,南匯沿海經常遭遇颱風海潮等自然災害,人民生活極其困苦。200多年前修築的欽公塘,把南匯分成東西兩部分的自然區域。

哭嫁歌、哭喪歌主要流傳在東半區海邊的書院、萬祥、老港、祝橋以及大團等地區。當地人把這兩種歌統稱爲“哭歌”。他們常常借哭歌來發泄、悲嘆苦難的命運。這一片沿海土地成陸較晚,地區比較荒僻,交通閉塞,正好成了這種十分古老的婚喪儀式哭歌完整保存了下來的重要環境。

其中的哭嫁歌,其實就是舊時出嫁女子向姑娘時代哭別的歌。哭嫁歌的內容來自當地生活,歌詞反覆設喻,層層排比,迴環往復,詭譎瑰麗,辭必極致而後快,情必盡泄而後止。

在出嫁前幾天,禮俗上允許女子盡情地訴苦。所以當地女子不但出嫁時唱,還把它作爲藝術品來欣賞,視其爲一種文化娛樂的形式。

也正是由於哭嫁歌被當地婦女廣泛地傳唱,因此歌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才得以較爲完整地保存下來。

哭嫁歌的句子歌詞具體有多少,沒有準確統計過。但是一般的說法,哭嫁歌歌詞八千多行,當地甚至有些優秀歌手能唱數百行甚至上千行歌詞的。

小毛這才知道,女子長大成婚,本是喜慶之事,但是南匯一帶過去新娘出嫁時卻要大哭一場,而且還要哭出許多名堂,這是當地一種沿襲已久的傳統婚俗形式。

哭嫁歌在當地叫“哭出嫁”、“哭嫁囡”。在正式場合,哭嫁歌必須伴隨婚俗儀式而唱。

按當地習俗,女兒出嫁的前夜,父母爲其所備的嫁妝要經過哥嫂的清點,並由哥嫂將衣被布匹等放入箱籠,此舉俗稱“填箱”。這時母女兩人便要開始對唱《填箱》歌。

一般先由母親開場,詞意主要是表示疼愛女兒的心意,然後女兒接着唱一些感謝爹孃養育之恩的歌詞。填箱之夜,宅上的姆媽嬸嬸、小姊妹等都會趕來聽。相好的小姊妹還要上前勸哭,實爲引出話題。

娘囡兩人順着話題盡情發揮,傾訴離別之情,這同時也是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一直鬧到深夜才散。

新娘梳妝完畢由喜娘攙着到客堂告別長輩,新娘見到誰就唱謝誰的歌,如“謝爺”、“謝阿奶”、“謝孃舅”、“謝舅媽”、“謝姑母”、“謝姨母”等等,感謝長輩平時的呵護照顧。

接着唱“謝媒相”,內容都爲譏諷媒人油嘴滑舌,有的甚至藉機罵媒人,發泄心中不滿。

然後新娘換上繡花鞋,由阿哥抱上轎。新娘臨上轎前又要唱上一番“謝阿哥”之類的歌,以感謝兄長對她的關心與照顧。

這其中,尤以《娘囡對唱》和《謝阿哥》兩段最爲精彩。

因爲女兒是娘身上的一塊肉,娘平時對女兒愛護有加,一旦分離,娘自然難過;而女兒此時對孃親之恩也是百般留戀,“再好的婆婆抵不過壞的娘”。到了婆家,不知婆婆與丈夫怎樣對待自己,對此心裡充滿憂慮、恐懼。因此,此時娘和女兒都有說不完的話。哥是妹妹的孃家代表,妹妹在夫家如果受到虐待,要由他出面講話,因此妹妹出嫁時也要對哥千叮嚀萬囑咐。

從前這裡的女子幾乎人人會唱哭嫁歌,不但舉行婚嫁儀式時唱,平時在田間勞動,家中紡紗時也唱這種歌,成爲當地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女孩子長到十三四歲時,邊幹農活邊跟媽媽嬸嬸學唱哭嫁歌。

如果宅上和鄰村有姑娘出嫁,也會趕去聽,並將其默記在心,回家後仔細揣摩,反覆操練。待到自己出嫁時,若不會唱哭嫁歌,便會遭到旁人的譏諷與輕視,傳到婆家,也要被婆家人瞧不起。因此,學唱哭嫁歌成了當地女孩子的必修課。

以前南匯沿海地區直至60年代,海邊幾個鄉鎮都還沒有通往縣城的公共汽車。因爲不受上海都市文化的影響,哭出嫁之類的古老風俗比較盛行。即使到了現在,母親唱哭嫁歌叮囑出嫁女兒的習俗仍有保留。

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18章 說書老者第362章 圖什麼?第203章 上海丈母孃第20章 吃生活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19章 油菜花第201章 小爺爺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195章 虎頭奔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69章 夜談第66章 回不去了第256章 高橋鬆餅題外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167章 老小孩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243章 宣講會第122章 優化第359章 做個好人第137章 黑杜酒第32章 多多學習第10章 何萍第66章 回不去了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4章 蘆葦根第300章 “四眼”失蹤(1984年)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25章 兩句話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225章 蔥油餅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108章 拷老酒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180章 汽笛聲聲第324章 隱隱生疼第28章 炒青菜第59章 陽陽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224章 外灘“情人牆”第49章 養殖場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104章 新課題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133章 自己領會第197章 看“西洋鏡”的交警第52章 聚會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107章 心有餘悸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樂)第53章 粢飯豆漿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64章 擔心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64章 擔心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91章 忍俊不禁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85章第227章 這麼多豬肉?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75章 大橋合龍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301章 “ 迪多”第362章 圖什麼?第360章 囑咐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