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

【鬆錦大戰中明朝最後一支精銳之師覆滅,籌碼盡失的崇禎皇帝終於下決心與清朝議和。】

【崇禎十四年(1641)五月初一,皇太極送議和信,約定以後兩國有吉凶大事,要遣使交相慶弔,每年明朝給清朝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清朝則回饋明朝人蔘千斤、貂皮千張。】

【雙方逃至對方的人員需要遣還,另外還要劃定雙方國界,以寧遠和雙樹堡中間土嶺爲明國界,以塔山爲清國界,以連山爲適中之地進行邊貿,兩國不直接接壤。】

【但此次議和因爲一件非常戲劇化的事件失敗了。】

【議和文書交給兵部尚書陳新甲,陳新甲看完後將報告放在書桌上,他的家童誤以爲是公開的塘報,就把它發送給各個衙門傳抄了,於是言路譁然,衆起彈劾陳新甲擅自議和。】

……

大漢。

呂雉實在無法相信這種沒有腦子的巧合。

“這也太離譜了。”

“真的假的?”

劉邦倒是無所謂真假,因爲明朝一定不會同意議和。

“文臣以口舌紙筆支吾了事,不肯擔當以玷清議,武官只垂手聽人指揮,不敢專決。”

“宋朝前例在那裡擺着,不會有人同意議和的。”

“靖康恥……這事太大了。”

“沒有人能擔得起這個罵名。”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但是……”

劉邦倒是覺得議和這事不是不能談。

畢竟宋朝最起碼還能和遼、金野戰,甚至還取勝不少,以戰迫和。

明朝此時在戰場上卻完全不是清朝的對手。

大漢與匈奴的和親獲得了寶貴的七十年和平,纔有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的北伐匈奴。

明朝此時間面臨兩線作戰,幾乎使國力耗盡。與清和談,從而避免雙線作戰不失爲一個自救的方法。

問題是……

“後面的皇帝能不能有惠文景武那兩下子。”

劉邦保持懷疑的態度。

……

【但陳新甲不願意承認是自己擅自議和,表示議和是崇禎帝的指示,並有崇禎的敕諭。】

【崇禎帝此時又一次甩鍋,不僅不願意承認是自己授意、指使議和,還要求陳新甲自我坦白擅自議和的罪行。】

【眼看自己要成爲背鍋俠,成爲袁崇煥第二,陳新甲多次上書,咬住皇帝。】

【崇禎大怒,以對清軍作戰失敗爲緣由將陳新甲斬首於西市。】

……

炎漢·光武帝時期

“人經常因爲自己做錯了決定,感到懊惱而展開反省,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認識到現實世界不是我能夠完全操控的。”

“不是我如何計劃、如何想象,別人就會依照我的計劃行事,事情就會依照我的想象發生。”

劉秀對氣呼呼的劉莊開解道:

“如此一來,我們就受到了約束限縮,以後就不可能再如此獨斷。”

劉莊看着天幕裡皇帝,撇了撇嘴。

“兒子可沒看出他哪裡受了約束。”

劉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所以,就要不斷的遷怒,深深相信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我之所以失敗、之所以無法得到計劃中的結果,不是我的計劃有問題,不是我太一廂情願想象,都是別人害的。”

“獨斷專行永遠和遷怒的反應聯結在一起。”

“越會遷怒的人便越是自我中心。”

“倒過來,要一直保有這種不聽人言的獨斷,也非不斷遷怒不可。”

“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指的是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有這樣一份最誠實真摯的反省之意,那不是表現於外、對別人認錯,不是迫於形勢或爲了挽回面子給自己下臺階而認錯,是自己真切感受到違背了原則,必定如此認錯。”

“如此才能不貳過,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

劉莊看向天幕。

“那他可真是同樣的錯誤重複犯了。”

劉秀也看向天幕。

“因爲他心中帶着深層的遷怒轉移習慣,認定別人是錯誤的來源,而以憤怒發泄表現出來。”

“一個經常處於憤怒狀況中的人,往往便是以憤怒爲儀式,藉着對別人生氣,撇清自己的責任。”

“都是你們胡亂來,都是你們不聽我的,都是你們沒有注意,都是你們不夠認真……”

“都是你們讓我如此生氣。”

“於是造成這樣錯誤的結果就和我無關了。”

“越是怕責任沾上來,就要表現得越憤怒。”

……

【明朝與清朝談和的路被堵死,皇太極決定發動第六次入塞作戰。】

【但就在皇太極準備再次對明朝動手之際。】

【大明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夜裡“端坐而崩”。】

【皇太極在位十七年,五十二歲去世,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的笑意僵在臉上。

“怎會如此!”

講實話,五十二歲的壽數也不算短了。

但他還沒有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

他還沒有問鼎中原!

……

大明·崇禎時期

被議和兩字打懵圈的朱由檢看到皇太極的死訊,感嘆一聲:

“好死!”

然後就是繼續犯愁。

朱由檢看着手裡的“死亡名單”

他如果現在說,朕將對你們百分百信任。

他們會不會信?

孫承宗與盧象升應該會信……吧?

至於洪承疇……

他咬了咬牙,要說沒有殺他的心那是純粹放屁。

但這人還真不能殺。

不但不能殺,還得大肆封賞且深表信任。

千金買馬骨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

大金·世宗時期

完顏雍饒有趣味盯着天幕。

這皇太極不知評績如何。

軍事肯定不能差了,就那看民生內政如何了。

“哼,南邊那羣人看不起我們女真。”

“我們女真偏要讓你們看看。”

“你們做得了事,我們也做得了!”

“你們做不了的事,我們同樣能做得了!”

“女真一生,不弱於人!”

“皇太極,可別我們女真人丟份啊!”

“好好打打他們的臉!”

……

【清太宗·皇太極】

【軍事成績:平草原、定朝鮮、三入明關。】

【評價A級·得四分】

……

後金。

努爾哈赤看得來氣。

“這也算割據啊!”

“大明都被打廢了,怎麼就不能上個五分?”

“你可真死板!”

……

【制度建設:清朝的基本制度框架都出自皇太極,大都是對明朝的復刻。】

【設置文館,翻譯漢文典籍並記錄後金的政治事件,用這種效法漢族統治的方法來總結自己施政的經驗教訓。】

【後將其分爲三院,成爲內三院,也就是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

【其在實際的作用上已經取代了努爾哈赤時期八旗旗主“共議國策”的體制。】

【仿製明朝的制度,設立六部、設立都察院,同時授予都察院可以勸諫、彈劾、糾察貝勒和大臣,甚至還可以對皇帝實行這些權力。】

【評價B級·得三分】

第675章 崇禎的功績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320章 唐懿宗李漼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514章 李景隆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9章 斷電了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94章 朱棣:永樂?!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9章 斷電了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71章 廁所政變!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329章 大唐落幕。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