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

{我記得這玩意沒有明確規定吧?}

{最早提出元朝人分等級的,是在清朝咸豐三年,魏源在其所著《元史新編》中提出的元朝用人“分三等”。}

{之後,1916年,日本學者箭內亙寫出《元代社會的三階級》,提出“蒙古、色目、漢人三階級”}

{到1934年,史學家屠寄於《蒙兀兒史記》中才正式提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的“四等人制”,可也並沒提出來源。}

{怎麼可能有明確劃分,忽必烈又不傻,但具體規則上是有具體偏向的。}

{無論在法律、賦役、選舉、任官等等方面,漢人南人都受着不平等的待遇。}

{“諸蒙古人與漢人爭,毆漢人,漢人勿還報,許訴於有司。”}

{“如有違犯之人,嚴行斷罪”,甚至因而被殺以懲衆。}

{要是毆打至死,賠燒埋銀五十兩付於苦主就完事了,這是一般的規定。}

{“諸蒙古人因爭及乘醉毆死漢人者,斷罰出徵,並全徵燒埋銀。”這就爲蒙古人任意毆殺漢人預設了免死償命的特惠。}

{還有對罪犯的審理,論法的監舉,比比皆是。}

{從元英宗頒行《大元通制》一直到元朝滅亡,始終沒有一部完備而公平的法典。}

……

大秦。

嬴政靜坐着。

臉上平靜無比。

他不知後世子孫爲何如此詫異此事。

但是成王敗寇、遠近親疏,這些都是明明白白的現實。

就如尊王攘夷。

蠻夷自然在華夏之下。

就如一城之內,居城、郭、郊、野的“百姓”也自有高下之分。

打死奴隸也不犯法。

又像他對待六國遺民一般。

這些事是對的嗎?

若是以往,他自然認爲是對的。

因爲一直以來就是如此。

但現在。

他覺得這事對與否,恐怕另有說法。

但他想不通。

還差一點。

……

大漢。

“嗨!”

劉邦一扔果核,口齒不清的嘟囔着。

“這不就是春秋貴族那一套嗎!”

呂雉陰陽怪氣道:

“呦,你還知道貴族如何製法呢?”

劉邦無語的白了她一眼,嚥下嘴裡的東西。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刨除族羣不同,此法的本質就是重跟腳。”

“也就是貴族封建制。”

“而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劉邦舔了舔牙齒,平靜道:

“忽必烈集權失敗了。”

“元朝開始走回頭路。”

“後果是好不了的。”

“就是天下百姓,又要受苦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抱着小劉據,指着天幕給他講解着。

“封邦建國與集權皇權有着很大區別。”

“其區別就在於皇帝的權力並不絕對,一定程度上要受制於貴族。”

“因此在任官上只能以親疏爲根本,難以完全以皇權爲依歸。”

五歲的小劉據迷茫的看着天幕,手中緊緊握着一枚燕几板。

但劉徹不在乎他能不能聽懂。

只要內宮、中朝、外朝,知道他鐘意太子就可以了。

一如阿父當年一般。

……

【其實從一開始建國之初的舉動,可以明確看出忽必烈希望改變大蒙古國時期落後的貴族封建制,儘可能實現皇權集權。】

【稱汗伊始,忽必烈就問計於謀臣劉秉忠】

【劉秉忠明確建議“採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於今者,條列以聞。於是下詔建元紀歲,立中書省、宣撫司”】

【要將“漢法”與蒙古傳統相結合,繼承中原王朝前代之定製】

【但因傳統力量強大,漢胡之間的差異,事情逐漸不了了之。】

……

北魏·孝文帝時期

拓跋宏看着劉秉忠三字,臉上浮現一抹笑意。

“果然,若想徹底以外族統治中原。”

“還是要承中原之王脈。”

“這是正路。”

……

大清·乾隆時期

“元世祖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乾隆美滋滋的飲着御茶。

看着清涼的茶湯,吐槽着。

“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

“中書右、左丞相、平章政事。”

“沒一個官位上有漢人。”

“丞相奏事內廷,若有關兵機,雖位居右、左丞或參知政事的漢人,還均須迴避。”

“你連個口子都不肯開,怎麼讓他們上進賣命啊。”

和珅笑着給乾隆斟茶。

“哎喲,萬歲爺。”

“您學富五車,文識之大,車載斗量亦杓之不盡!”

“那元世祖怎麼能跟您比啊!”

乾隆的茶杯放到嘴邊,聞言輕瞥一下,淡淡道:

“和珅啊,話有點多了。”

……

【同時,元朝漢臣對科舉也極爲牴觸】

【“記誦章句、訓詁、註疏之學也,聖經一言,而訓釋百言、千萬言,愈博而愈不知其要,勞苦終身而心無所得,何功之有”】

【忽必烈也認爲“科舉虛誕,朕所不取”】

【而出於對務實的考慮,忽必烈對於官員的選拔,就主要靠推舉和蔭敘了。】

【所謂推舉,就是將“吏”推選爲“官”】

【蔭敘就是指老子當官兒子也可以當,但是要降五級。】

【“諸職官子孫蔭敘,正一品子,正五品敘……”】

【吏的地位雖低,卻很重要,真正做事的往往都是吏,要說對國情民瘼諸方面的瞭解,十個官也未必及得上一個吏。】

【可這推舉制度名爲“制度”,卻沒有“機制”。】

【一個胥吏要成爲官員,能否被推舉,沒有固定的選拔模式,是否能力出衆沒有統一標準。】

【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

【“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通過人情關係、賄賂請託等手段獲取推舉就大行其道。】

【從而,整個元朝從一開始就定下了破爛的根基】

……

大元。

忽必烈越聽越不對勁。

你這是罵我,還是罵我啊!

怎麼到我這就成了一無是處了!

朕稱帝以後,下詔嚴禁軍隊放養馬匹糟踐農田,同時要求地方官吏加強農桑建設。

還在之前發行紙鈔的基礎上,正式在全國全面發行“中統元寶交鈔”,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經濟恢復。

這些你是隻字不提啊!

“仲晦,難道宋朝科舉之士不疲於仕途競奔,而無治國之實嗎?”

“一個個滿腹經綸又如何?”

“就連范文正公都無統籌全局、治國平天下之能!”

“這科舉有什麼好存在的必要!”

忽必烈帶着幾分怨氣。

宋朝是科舉不錯。

有用嗎?

你是打過遼國了,還是打過西夏了?

是打過金國了,還是打過我大元了!

治國也沒見你們治明白啊!

年年變法,越變越爛。

而一旁的劉秉忠早就驚呆了。

不說那自掘墳墓的四等人觀念。

“陛下,自春秋封邦建國,貴族與天子同治天下。”

劉秉忠收拾心情,開始勸阻忽必烈。

“東漢、魏晉南北朝時,天下實行察舉制。”

“而察舉制是皇帝只有任命權,舉薦人才則是世族的權力。”

“唐朝開始興科舉,將選任官員的權力完全收歸皇帝。”

“但當時世族尚未完全衰落,唐朝的科舉並未完全實現太宗皇帝“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設想。”

“世族仍能很大程度地把持官僚體系。”

“經黃巢之亂與五代十國,直到宋朝,世族徹底衰落,宋朝皇帝才真正用科舉做到選官任官皆出自皇帝。”

“科舉的好處在於,它能將皇權攏於皇帝手中。”

劉秉忠點出科舉本質。

忽必烈也收拾好憤憤不平之心。

“但是仲晦,漢人實在太多了,親疏有別啊。”

劉秉忠抿了抿嘴,他瞥一眼天幕,最終狠下心道:

“陛下,皇權的邏輯往往並不看親疏。”

“而看對皇帝本身權力的穩固和擴張是否有利。”

“陛下難道忘了如何真正得到汗位的嗎?”

忽必烈微微一愣,隨後臉色變換不停。

劉秉忠覺得應該再次加點分量。

“陛下難道覺得,此等國制,能讓文天祥甘心輔佐陛下嗎?”

忽必烈受到會心一擊!

“陛下莫不是不以高祖皇帝爲念?”

暴擊!

“陛下,元承漢嗣,能絕漢人乎?”

絕殺!

“我得仲晦,如得蕭何啊!”

……

【內政上牽制衝突,軍事上也開始受挫。】

【公元1281年,已經滅亡南宋的元朝,準備第二次出兵,向日本復仇。】

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44章 新始祖王莽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38章 南園遺愛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