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坑隊友之奇葩排行

1945年4月7日,日本海軍集結殘存力量,發動孤注一擲的自殺攻擊"菊水作戰",雪風被編入艦隊,爲艦隊的旗艦、爲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驕傲--“大和”號戰列艦護航。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大和想不沉都沒有天理了···此役,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自大和以下,巡洋艦“矢矧”、驅逐艦“磯風”因爲鍋爐被擊穿不能行動,被雪風號用**擊沉。“濱風”被美軍海軍航空兵炸沉。“朝霞”、“霞”均被擊沉或重創後自沉。雪風毫髮無損。

菊水之後,日本海軍已名存實亡。剩餘的幾艘戰艦躲在各處軍港中苟延殘喘。雪風先後在舞鶴、宮津灣及吳港轉場,經歷了合計15000 架次敵機的數十次大規模空襲卻僅中彈一枚,事後發現雪風的糧倉中有一顆未爆的美軍**。這顆**一旦爆炸便可能將雪風船底炸穿而直接沉沒--但它卻是顆啞彈!

一次空襲中,雪風爲了躲避**不慎撞上自家鋪設的**,但雪風詛咒再次應驗--**引信失靈了!而旁邊的“初霜”號驅逐艦同樣撞上了**,當場沉沒。

到1945年8 月15日,雪風號成爲1941年時的聯合艦隊82艘驅逐艦中,僅有的兩艘浮在水面上的驅逐艦之一。

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航程20萬公里,僅戰死10人,5 任艦長善終,艦體只受過輕傷。可以說這艘雪風號驅逐艦在戰場上能將隊友的好運氣全部吸走,而且每場戰爭只要有它參與,那麼戰爭肯定會失敗,所以這艘軍艦也被日本海軍稱之爲掃把星軍艦,讓人頭疼不已。

還有一艘更邪的“時雨”號,屬於“白露”級驅逐艦,1935年服役,其“事蹟”和“雪風”號十分接近,都是“幸福我一個,倒黴千萬人”的極品掃把星,被它剋死的重型戰艦共計有:“霧島”、“山城”、“扶桑”三艘戰列艦和“最上”號重巡洋艦,輕型戰艦數量則要翻幾倍。

“時雨”也和“雪風”一樣擁有“無敵”之身,大大小小的海戰打了不少,中的炮彈**也不少,仍然能堅持不沉。甚至有一次還中過一發203毫米的重型炮彈,竟然也沒爆,看着周圍的同伴紛紛化爲零件,自己卻硬是不死。

更讓人心寒的是,“雪風”即使再禍害同伴,好歹每次還救起了大批落水的己方士兵,而“時雨”號則根本就沒救過多少,這並不是因爲它不願意救,而是因爲戰鬥結束時海面上基本已沒有活人。

在接連剋死了數艘己方艦艇之後,日本海軍裡流傳起了“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的說法,就是說的這兩個黴運製造者。不過“時雨”還不象“雪風”,沒能把掃把星精神發揮到最後一刻,在戰爭已近尾聲的1945年初的一次海戰中被美國潛艇擊沉,這也許就是它那些葬身海底的戰友們的詛咒吧,同時也應了一句流行的名言“出來混,是遲早要還的。”

另一艘奇葩是“野分”號驅逐艦,“野分”號是雪風的姊妹艦,同屬“陽炎”級。雖然名氣不如前面兩艘大,但“野分”有個很特別的本事那就是擊沉自己人,比較知名的犧牲品有“赤城”、“大鳳”號航母,“鳥海”、“築摩”和“鈴谷”號重巡洋艦。

有人做過統計,“野分”恐怕是世界上擊沉軍艦總噸位最大的一艘驅逐艦,但很不幸的是這些犧牲者多數都是自己人。

“雪風”和“時雨”雖然會給自己人帶來黴運,但畢竟一般不會朝自己人開火,“野分”號在這方面來看就兇猛得多,儘管它只是按照上頭的命令擊沉已嚴重受損的己方艦艇,但仍背上了一個“補槍王”的惡名。

或許是由於這些炮下亡魂的怨念,“野分”最後也恰恰是因爲“補槍”導致了自身的覆滅:在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中,它由於奉命擊沉己方三艘重巡洋艦掉隊,之後在追趕大部隊途中倒黴的撞上美軍艦隊,在若干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炮火之下灰飛煙滅。

雪風號驅逐艦作爲僅存的“抗日”的軍艦,趙繼統肯定要千方百計的弄到手中,別人嫌棄它是“掃把星”,趙繼統可將它當作“祥瑞”看待。

四大盟國用抽籤分配這些軍艦,經過多方“公關”,中國代表抽中的第2份日本軍艦是個“上上籤”。這份配額共34艘軍艦,包括7艘驅逐艦、17艘護航驅逐艦、2艘驅潛艦、1艘運輸艦和7艘其他艦隻,總噸位約3.6萬噸,無論從噸位及艦況來看,均優於美、英、蘇三國所抽中的份額。

雪風號就是7艘驅逐艦之一,改名丹陽號,加入中華民國海軍。1966年11月16日丹陽號退役,停留海軍官校小港碼頭做練習艦用。1971年12月8日,丹陽號被解體。

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於6月底強渡黃河,先在魯西南地區求殲敵軍,爾後向大別山進擊,在鄂豫皖邊界地區實施戰略展開。劉伯承、***根據這一指示和國民黨軍設防情況,決心集中4個縱隊又兩個獨立旅,從山東省陽谷以東張秋鎮至菏澤以北臨濮集150公里的8個地段上突破黃河防線。

其部署是::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旅於6月27日先行秘密渡河,在戴廟、蔡家莊地區接應第1縱隊渡河,並配合第1、第2縱隊行動;原在黃河南岸的獨立第2旅在舊城集、臨濮集地區接應第6縱隊渡河,並配合其作戰;第1縱隊於魏家山、張堂等渡口渡河,在獨立第1旅協同下,圍殲鄆城及其以北守軍;第2縱隊於孫口、林樓等渡口渡河,以1個旅圍殲皇姑庵守敵,主力插至鄆城以西協同第1縱隊作戰;第6縱隊於李橋、於莊等渡口渡河,圍殲鄄城及其西北地區守軍;第3縱隊爲戰役預備隊,進至白衣閣附近,視情況隨第6縱隊或第2縱隊渡河,擴大戰果。

在主力渡河的前一天,以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各一部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在黃河兩岸分別向當面之敵發起攻擊,迷惑和牽制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