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花媒

由兩個年輕人發起的蓬州旅遊開發項目,竟然轉化成了政府行爲。

資金到位了,人馬開始行動了。各種材料很快進了施工現場。朱友康與何海雲奔走相告,爲自己的行爲而歡欣鼓舞。

朱友康覺得,政府既然重視了教育,那就從實際問題幹起來。在改陋習,樹新風的同時,他自發地組織年輕人拜老教師爲師,開始進教室聽課學習。

他的語文課成績呈現了突飛猛進的態勢,除了他的文章不斷變成鉛字,發表在不同期刊之外,他的學生也效仿他開始學做投稿。

其中一個叫高俊彥的學生,深得他作家叔叔的引領,在新州日報週末班開始發表作品。朱友康的名氣一下子傳播開來。

學生家長在招生時,指名道姓要進朱友康這個班。

團縣委那裡,他是先進團高官,在教學上他是學科骨幹,在年輕教師中他是佼佼者,協作商更是得心應手,文章頻發。

眼看着一顆教育新星就要亮起來了,朱友康心裡也明白,自己年齡不小了,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爽性跟何海雲就挑明瞭他們的關心。

他不知道怎麼浪漫,就漫山遍野的跑,漫山遍野的找,他終於湊夠了99朵百合花。

百合是何海雲最喜歡的花,百合花的含義非常好,百年好合幸福生活,朱友康想要和何海雲百年好合,永不分離。

選擇一個什麼節點和地點呢?

總不能在陰森的恐怖的廟羣裡吧,也不能在熱鬧非凡的校園裡。最終他選擇了石腦峰。他選擇了一個星期天,沒有回家。

他邀請何海雲一起去爬山,他事先備用了充足何海雲最愛吃的水煮雞蛋、水果、花生和水。一路上手拉手,相互攙扶着,匍匐前行。

累了就選擇一個制高點,一邊欣賞着山下的美麗風景,一邊吃着水果。玩得非常開心高興。

到了山頂朱友康還即興爲何海雲做了一首詩:

“雲藏心懷上山輕,領略腦山數步程。

眼底風景哪裡存,一閃一拍一人生。”

很顯然,朱友康把何海雲已經收藏在心中,只有這樣,爬起山來,走起步來,才感覺到渾身的輕鬆,眼下這麼美好的風景,存放在哪裡啊?

一定要珍惜時光,珍惜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因爲,人的一輩子,也就閃一下,拍一次就結束了。

何海雲已經心領神會,她深情地面對朱友康,顯然已經被朱友康這首詩的意境所感動。

在這恰如其分時刻,朱友康從隨身攜帶的揹包裡,掏出那早已經準備好了的99朵百合花,前腿彎曲,雙手捧着99朵盛開的百合花,正式向何海雲跪拜求婚。

何海雲沒有猶豫,低下頭彎下腰,雙手接住這99朵百合花,含情脈脈地注視着朱友康……

當他們的愛情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他們正在交接這99朵百合花的時候,蓬州縣委三樓會議室裡,聚集了縣直各單位、各鄉鎮、駐蓬州的外地機構、組織、企業主要負責人。

張俊生被任命爲蓬州縣革委會主任、縣高官。

事情的發展,正如張俊生的預期,不過,這個預期滯後了一些。

原來的縣長王茂奎提前進入新州市司法局當了局長。

副縣長馬振邦通過法律程序,當選爲蓬州縣縣長。

原來的書記及革委會主任路明樓,也調整到另一個大縣當縣高官去了。

老學究任之問抓教育持之以恆,深入學校,深入文物單位,深入教學第一線,措施有力,效果不錯,至今仍然在忘我地工作着。

一石激起千層浪,蓬州縣幹部隊伍又要大變天了。

何樹坤心情是愉悅的,鞏麗君心裡已經開滿了花。

文化局的孫局長只恨自己不爭氣,年齡太老了。

這次重返蓬州的張俊生,春風得意,滿面威風。

他要重整他的新蓬州,他要實施他的新戰略。當然,他也沒有忘記他的藍顏知己鞏麗君,更沒有忘記,他爲了兒子做出的安排。

他心裡暗暗較勁兒,蓬州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包括全縣300多名主要幹部,包括我們的所有子民們。

除了人事,除了感情,除了關係,除了幹部,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實施他那壓抑了七八年之久的新州白瓷開發戰略、文物保護與開發戰略,以及名勝古蹟廟宇復原等新戰略。

這次他來這裡還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兒子的工作落實和完婚計劃。

在張俊生夫婦心目中,兒子張峰與何海雲仍然保持着良好關係。因爲,他們曾經在一起聯繫過一段時間,這是張俊生夫婦主導的,也是他們所熟知的。

自從那次在幾個同學的小小聚會上,發生尷尬之後,何海雲就不再與張峰聯繫了。這是他們夫婦所不知道的。

但是虛榮心強,又很愛面子的張峰,一直隱瞞事實真相,告訴父親和母親,說他們之間關係正常,發展良好。

更讓他父母親擔憂的是,張峰所在的拖拉機廠已經下馬一年多了,張峰一直沒有合適的工作,在一家柔道聚落部當外聯經理。

張俊生這次職務的調整,他希望能再次把張峰帶過來,安排一個合適的工作。

因爲張峰沒有學歷,在工作之後,再讓他進修一個大專文憑。

現在看來,他們的關係不錯,只好把他們湊合到一起了。

當張俊生第二次來蓬州後,第一次見到鞏麗君時,就問起了她女兒的情況。

鞏麗君告訴他,女兒何海雲在文保所做臨時工作,需要得到張俊生的幫助,至於他們倆年輕人關係相處的如何,她確實不太清楚。

這次是蓬州縣的一把手,這點事對他來說,真是易如反掌。

張俊生主持蓬州工作沒有多久,縣裡的人事很快做了部分調整。

城關公社副書記郭佳琪任公社書記。

石腦公社高書記被停職檢查,中丘公社郝書記調任石腦公社書記。

教育系統主要有以下變化:

萬龍平任教育局局長,免去蓬州縣城關公社書記職務。

韓玉冰任蓬州縣第二中學校長,原蓬州縣第二中學王校長到齡退休。

教育局副局長李天明任蓬州中學校長。

石腦中學樑校長調任蓬州公社初中任校長。

蓬州中學原團高官張雪峰任石腦中學校長。

文化系統也做了個別調整:

張建任文化局局長。孫局長到齡退休。

何樹坤任文化局第一副局長。這一次去掉了上次任命副局長後面的括號。

說明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副科級幹部。

第三百三十四章 先行第二章 第一場考驗第二百零二章 怪相第三百一十五章 深挖第四百章 絕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兔緣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聯第一百三十九章 兔緣第一百七十六章 轟動第六十一章 殘疾第一百三十三章 告急第九十五章 惱怒第一百一十章 底線第四百零三章 相向第三百一十八章 融合第五十八章 探秘第八十一章 咋辦第二百零五章 叩首第八十一章 咋辦第二百六十章 默認第三百六十九章 焦慮第二百三十五章 “壯舉”第九章 焦頭爛額第三百一十六章 組團第一百一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八十四章 喘息第二百九十七章 闊斧第一百九十章 報到第一百七十九章 轉晴第一百五十二章 變天第八章 開具介紹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慫樣第一百九十八章 運石第三十四章 偷偷地愛第一百一十章 底線第五十四章 洗碗第一百零一章 放假第五十七章 推夢第二百八十九章 分錢第二十五章 遭遇車禍第一百四十六章 捲紙第一百九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三章 調度第三百四十一章 自破第七十四章 表現第一百一十五章 勘察第三十四章 偷偷地愛第三百一十四章 跨越第二百零二章 怪相第八十一章 咋辦第四百零二章 紙條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哭第七十三章 回家第二百八十章 策力第二百八十九章 分錢第一百五十一章 歪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燒第八十五章 破案第三百三十八章 遷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砌牆第一百零一章 放假第二百二十一章 “陰謀”第二百八十七章 筆錄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焚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海第一百一十五章 勘察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星第三百四十六章 理順第十八章 上工第二百九十四章 黎明第三章 焦急的等待第五章 夾心糖火燒第一百二十六章 復工第四十六章 喝酒第十九章 菜園第七十章 張峰第一百三十九章 兔緣第三百八十二章 回暖第九十二章 憂鬱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攻第八十一章 咋辦第二百二十八章 分配第二十七章 繼續趕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低潮第三百七十六章 膠着第九十七章 濃淡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花媒第三百六十六章 較勁第三百五十二章 厚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悼念第二百零七章 退親第九十三章 調度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着急第六十四章 等待第一百八十九章 追蹤第五十四章 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