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

十六世紀後半期,法蘭西的歷史就是一部新教與天主教互相爭鬥流血的歷史。

兩種信仰都在爭取獲得唯一合法性存在,而背後則是在野勢力向當朝勢力挑戰,新教成爲在野勢力信仰合法性。

在這一過程中,有實力的各派領袖以宗教爭論,來實現各派及其領袖的野心。

當朝天主教信仰勢力擁有現實的實力,但是新教卻能夠爲部落民衆提供切切實實的利益。

法蘭西部落新教能夠傳播與大不列顛部落差不多,都是從波西米亞到日耳曼部落然後逐漸傳入法蘭西部落,最後是大不列顛部落。

也就是說波西米亞的胡斯實爲宗教改革的第一人,以其堅定的信念,不懼羅馬天主教及宗教大會對其活活燒死。

伴隨波西米亞各階層的支持,才促使羅馬天主教及各部落教士在宗教大會上,達成宗教大會的權力置於羅馬天主教教主之上的根基性改變。

在胡斯之後,纔出現了西歐各部落的教士出現反思反抗,以壓迫最深的日耳曼部落路德教士、及瑞士部落茲溫利教士、加爾文教士呼聲見解最爲響亮。

對於羅馬天主教教會及教主的反抗,也促使各部落開始了自我的覺醒。

無論是路德將拉丁文聖經翻譯成德文,法蘭西勒菲佛爾(1450-1537)將拉丁文聖經翻譯成法文,亨利八世下令把拉丁文翻譯成英文,這其實也是一種創立本部落文字的一種文化覺醒。

文化上的覺醒成爲後來民族認同的基礎,也爲後來形成國家奠定了文化上的凝聚力。

那麼反過來說,在16世紀及以前這些部落是沒有文字的。

部落酋長貴族不識字,識字的是教會教士,而教會教士使用的是意大利半島地區的拉丁文。

法蘭西部落大酋長法蘭西斯一世對於新教的態度,與西歐地區各部落大酋長的態度沒有兩樣。

在可以利用的時候適當利用一下,在影響到自身利益的時候,便開始打壓。

公元1535年,有數名新教徒被法蘭西斯一世下令活活燒死。

新教教士加爾文被迫逃到了巴塞爾定居點,並在那裡寫了《基督教原理》一書。

在書中還請求法蘭西部落大酋長法蘭西斯一世能夠保護新教徒,還幻想有改良的願望。

西歐各部落酋長沒有遠見認識到,整個底層已經相當不滿羅馬天主教,且新教的發展是趨勢,自信於自己的權力可以壓制一切反對力量。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自信,公元1545年,法蘭西斯一世對於信仰新教的奴隸反抗,將新教華爾多派奴隸三千人處死。

法蘭西斯一死,其子亨利二世(1547-1559)繼位大酋長,一意撲滅新教徒,被活活燒死的新教徒有數百人。

只因法蘭西部落和日耳曼部落不和,所以允許與日耳曼部落毗鄰的梅斯、凡爾登、圖爾三個教區的新教徒可以援助日耳曼部落的新教徒,以此來噁心日耳曼部落大汗查理五世。

法蘭西大酋長亨利二世與人決鬥被殺死,留下三個兒子先後繼承其部落。

長子法蘭西斯二世繼位(1559-1560),只有十六歲,法蘭西斯二世娶了蘇格蘭部落詹姆斯五世酋長的女兒瑪麗·斯圖亞特爲妻(他日著名的蘇格蘭女酋長)。

因其法蘭西斯二世年幼,部落權力被兩個出身吉斯公氏族和羅馬天主教教會教主閣員的後母把持。

吉斯公氏族掌握軍權,教主閣員把持部落日常政務。

這位短命的法蘭西斯一世在位一年就掛了,法蘭西部落出現了四十多年的以維護神聖羅馬天主教的部落爭權奪利。

法蘭西斯二世死後,其十歲的兄弟查理九世(1560-1574)即位,母親凱瑟琳出自意大利半島地區佛路倫薩的美第奇氏族,要求攝政。

當時部落內的局勢已經混亂不堪,又有大酋長一族中的波旁一支參與其中。

波旁系與胡格諾新教徒聯合,胡格諾新教徒爲加爾文新教在法蘭西部落的稱呼。

胡格諾新教中有許多部落貴族,以宗教動機來實現政治目的,這本就是政治鬥爭的一種。

無論如何就看哪種信仰能夠給一個部落帶來未來,且能夠在權力場中達成一種平衡。

查理九世年幼,其母凱瑟琳也沒有實權,只能夠在羅馬天主教實權派和胡格諾新教挑戰派之間互相平衡。

顯然新教這一派是弱勢派,所以凱瑟琳就支持新教派打壓天主教實權派,以此來維護自己及其兒子的地位。

公元1562年,凱瑟琳以調和兩派爲理由,下令宗教信仰自由的命令,修改昔日反對新教的一切部落規定,允許新教徒公開活動。

但是在天主教的眼中,這種自由是不能夠容忍的。

握有實權的吉斯公以挑釁的行爲,挑起了法蘭西部落的內亂。

三十年間,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新教徒之間互相敵對,宗教戰爭與其他各部落類似。

公元1570年,因外部西班牙部落腓力二世的威脅,天主教和胡格諾新教有合作的舉動。

胡格諾新教領袖克利尼得勢,得以掌控法蘭西部落政局。

意欲聯合新舊教一起對付西班牙部落,以期待獲得勃良第伯領地及東北一帶的要塞,且可以爲荷蘭的新教徒聲援。

吉斯公一派天主教徒可沒有這麼美好的願望,向凱瑟琳告狀克利尼有不軌之心,並派人刺殺克利尼。

凱瑟琳隨後向法蘭西大酋長查理九世勸告,大酋長信了,天主教教徒於是有殺光新教徒的計劃。

計劃定於公元1572年8月23日晚,借新教徒聚集在巴黎觀看納瓦拉酋長亨利與法蘭西大酋長之妹婚禮之時,下令屠殺新教徒。

計劃成功,巴黎新教徒被殺者不下兩千人,後各地新教徒被殺者有萬餘人。

羅馬天主教教會及教主、西班牙大酋長腓力二世以法蘭西部落能夠忠於羅馬天主教教會及教主表示滿意。

天主教教徒以吉斯公族的亨利(1585-1589)爲首領,組織神聖同盟以維持天主教勢力及剷除新教及新教徒爲宗旨。

查理九世去世後,亨利二世的幼子亨利三世即位(1574-1589),無子女,部落大酋長的位置問題便出現了。

當時納瓦拉酋長的亨利爲大酋長一族中血緣最近的人,但是其信奉新教,神聖同盟強烈反對。

天主教領袖吉斯公族的亨利也有出任大酋長的野心。

也就出現了法蘭西部落歷史中的三亨利之爭權戰(1585-1589),亨利三世派人刺殺了吉斯公族的亨利,然後神聖同盟也派人刺殺了亨利三世,最後實力最不濟的新教徒亨利活了下來。

公元1589年,新教徒亨利即位法蘭西部落大酋長,稱亨利四世(1589-1610).

亨利四世雖然信奉新教,但是在即位後面臨的局勢任然是天主教勢力任然很大。

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但是又對新教做出妥協。

以協調部落內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在互相爭鬥多年之後法蘭西部落大傷元氣,而妥協只不過是互相之間的暫時休戰。

亨利四世任命加爾文派新教蘇利文執掌政務,蘇利文鞏固部落酋長的權力,減輕部落債務、修築大道、開鑿運河、提倡農業商業、裁剪官僚冗員。

假使措施得以一直實行,法蘭西部落強大之日可待。

公元1610年,亨利四世被天主教教徒刺殺而死,其母攝政,蘇利文辭職。

不久,黎塞留掌握政務(1624-1643)無異於法蘭西部落大酋長,法蘭西大酋長路易十三(1610-1643)傀儡一個。

十六世紀大不列顛部落因爲地處偏僻,沒有受到宗教鬥爭的太多波及。

大不列顛部落女酋長瑪麗死後,其妹伊麗莎白(1558-1603)即位,大不列顛部落政務被新教徒掌控。

伊麗莎白女酋長知道天主教已經不可能再繼續存在下去,但是其制度保存了下來,但是卻讓新教徒出任教會的教職。

伊麗莎白在第一次部落大會中,雖然部落大會沒有給予宗教領袖的名義,但是給予其大不列顛宗教教主的權力。

伊麗莎白女大酋長面臨的問題始於蘇格蘭,蘇格蘭酋長及貴族想要獲得天主教主教領土及其收入,所以有廢除天主教的舉動。

蘇格蘭約翰·諾克斯引入加爾文所創立的長老會派新教及其組織,至今仍然存在。

公元1561年,蘇格蘭女酋長瑪麗·斯圖亞特因法蘭西部落大酋長法蘭西斯二世去世,回到蘇格蘭,但是其信奉天主教。

瑪麗·斯圖亞特年僅19歲,非常美麗,其祖母爲英格蘭部落亨利八世的妹妹,所以要求如伊麗莎白無子女,瑪麗·斯圖亞特應該繼承大不列顛部落大酋長之位。

西歐天主教教徒中如西班牙大酋長腓力二世及吉斯公族,都希望蘇格蘭部落女酋長成爲恢復天主教的又一箇中心,希望英格蘭部落和蘇格蘭部落都能夠恢復天主教。

蘇格蘭女酋長瑪麗·斯圖亞特沒有推翻約翰·諾克斯的新教事業,但是沒有獲得天主教和新教的信任。

瑪麗又嫁給達恩利,據說私生活不檢點,達恩利被炸身亡,蘇格蘭部落民衆認爲是瑪麗所爲。

後瑪麗又嫁給韋思爾,部落民衆及貴族比較不滿,欲查清真相。

瑪麗退其酋長位傳其子詹姆斯六世,而跑到了英格蘭部落向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求援。

公元1569年,大不列顛北部天主教徒發生叛亂,大不列顛部落天主教教徒以擁戴瑪麗之子爲大酋長。

不久後羅馬天主教教會教主開除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出教會,同時宣佈大不列顛部落天主教教徒沒有忠於伊麗莎白女酋長的義務。

但是當時大不列顛的天主教徒,得不到在尼德蘭平叛的阿爾瓦公或法蘭西大酋長的援助。

當時西班牙應付尼德蘭北部荷蘭等七個部落的叛亂,無暇他顧,法蘭西大酋長查理九世當時非常信任新教執政克利尼。

大不列顛北部的天主教徒沒有取得外部援助,且刺殺伊麗莎白女酋長的陰謀被破壞。

西班牙大酋長腓力二世一生致力於撲滅新教,對大不列顛部落卻沒有奈何。

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資助大不列顛海盜到處打劫西班牙商船,海盜打劫到金銀都需要向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繳納乾股。

當時大不列顛海盜德雷克率海盜船進入太平洋,到處打劫,滿載而歸。

最後獲得一艘大船,黃金八世磅、銀幣十三箱,生銀二世二十六噸,還有其它珍寶。

德雷克環航地球,回到大不列顛,把珍寶呈給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

西班牙部落大酋長腓力二世抗議,但是伊麗莎白女酋長依然支持海盜打劫西班牙商船,而德雷克只是其中的一個海盜。

所以真實的歷史並不如加勒比海盜電影,大不列顛伊麗莎白女酋長實爲海盜的背後出資人。

大不列顛的天主教教徒又希望得到愛爾蘭的援助,但是愛爾蘭與大不列顛互相仇視。

愛爾蘭自聖格列高利一世時代,已經衰落。

英格蘭部落以武力征服,從亨利二世成長以後,英格蘭部落稱獲得愛爾蘭土地爲根據地。

在亨利八世的時候,愛爾蘭部落反抗被鎮壓,英格蘭部落酋長自封愛爾蘭酋長。

瑪麗在位時期,曾殖民愛爾蘭各部落,以殺光愛爾蘭人爲後快。

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害怕愛爾蘭成爲天主教活動的根據地,所以對愛爾蘭更加殘酷的鎮壓。

公元1582年,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導致愛爾蘭被餓死的人據說至少有三萬人。

西班牙部落腓力二世在尼德蘭南部進展順利,所以1580年派遣耶穌會兩名教士協助大不列顛天主教教徒反抗女酋長伊麗莎白。

大不列顛部落大會於是決定,凡是不遵守部落宗教者,處以罰金、監禁、處死。

最後耶穌社兩個人,一人被殺、一人逃跑。

公元1582年,西班牙腓力二世大酋長計劃暗殺大不列顛女酋長伊麗莎白。

計劃是西班牙腓力二世聯繫大不列顛部落內天主教教徒刺殺伊麗莎白,當伊麗莎白被刺殺,法蘭西部落吉斯公就派兵進入大不列顛以恢復天主教。

但是當時法蘭西部落內有三亨利權鬥,無暇他顧,腓力二世不得已單獨出兵征服大不列顛部落。

公元1587年,伊麗莎白處死瑪麗,因其參與西班牙腓力二世大酋長謀殺伊麗莎白女酋長的陰謀。

公元1588年,西班牙腓力二世大酋長派遣完備強大的“無敵艦隊”入侵大不列顛。

大不列顛沒有海軍,只有海盜船隻,但是海盜經驗豐富,像海盜德雷克和霍金斯都是女酋長伊麗莎白得力的屬下。

大不列顛海盜船隊引誘西班牙艦隊進入大不列顛海峽,以地理和氣候彌補了裝備的不足。

西班牙艦隊有一百二十艘船,回到西班牙只有五十四艘,其餘不是被擊沉就是被風浪所覆滅。

自此以後,大不列顛沒有了西班牙入侵的威脅。

十六世紀西歐地區大半時間的歷史主軸,是以西班牙部落大酋長腓力二世時代,實爲羅馬天主教勢力對新起的各部落新教勢力打壓的歷史。

在腓力二世即位時,日耳曼部落、瑞士部落、尼德蘭大部分均信仰新教。

大不列顛及法蘭西部落內部新舊教鬥爭,然而天主教爲落後之信仰,雖然極力剷除新教卻不能成功。

羅馬天主教教會及教主勢力向東沒有能夠打敗土耳其阿拉伯教勢力,只能在西歐地區撲滅新教以獲得苟延殘喘。

同時成立耶穌會向世界各地輸出天主教,以期獲得華麗轉身並能夠生存下來,就像利瑪竇那些傳教士都是天主教耶穌會的成員(起到傳播天主教、刺探情報、偷盜技術的目的)。

西班牙在十六世紀爲西歐地區最爲強大富有的部落,然而其仍舊有信仰天主教的支持者。不做改變,只能夠進入歷史舞臺。

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四十四章 法蘭西大革命將起之際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四十四章 法蘭西大革命將起之際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四十四章 法蘭西大革命將起之際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