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胡安國王來訪

開普敦在英語裡是“Cape town”,意思是“岬角小鎮”。這很符合開普敦的地理位置,因爲,它正好位於好望角這個海岬上。當初建立的時候,就只是個建立在岬角上的小鎮,名稱非常符合其特點。

另外就是,馬林也懶得想另一個名字,覺得這個本就很經典的名字很應景,乾脆就用了原名。

還有就是,給這個重要的地方起一個“岬角小鎮”這樣的名字,更顯得低調。事實上,在好望角這個戰略要地,建一個城鎮,稱爲要塞更爲合適。但是,那樣太高調了,容易被葡萄牙人重視並收回。所以,用“岬角小鎮”這樣的名稱,更容易被葡萄牙人忽略。

反正,葡萄牙人眼皮子本來就很淺。一般而言,在非洲沿海活動的葡萄牙殖民者,只青睞那些出產金沙、象牙的地區。或者,喜歡和一些比較暴力的黑人土著打交道,從他們手裡購買黑奴。但購買黑奴的行爲一般都是伴隨着金沙和象牙的貿易當做添頭收購的,所以,葡萄牙人只把目光投向了西非沿海。因爲,那邊不但有金沙和象牙資源,也能買到黑奴。

而南非好望角這一帶,因爲不能換到金沙,當地黑人土著戰鬥力也很差,葡萄牙人並沒有什麼興趣。因爲,即使是象牙和犀牛角,葡萄牙殖民者也不喜歡親自出馬獵殺,而是喜歡和強大的黑人部族打交道,用不值錢的玻璃製品和當地黑人土著換。

這個年代,南非西南海岸地區的桑人和科伊人,戰鬥力不是很強,獵獲象牙和犀牛角的能力還不如西非那些黑人。畢竟,西非黑人已經進入奴隸時代,還出現了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這樣的文明,文明程度比桑人和科伊人要高,也更有貿易和利用價值。

所以,葡萄牙人竟然放着好望角這麼重要的地方不管,沒有在此建立據點和要塞。然後,直到荷蘭人崛起,在17世紀的1652年纔在此建立城鎮,也就是後來的開普敦。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幾十年,葡萄牙人竟然沒想過在好望角這個重要的地方建立城鎮……

當然,倒不是說之前葡萄牙人完全忽視這個地方。事實上,葡萄牙人也在南非海岸活動過。就像馬林手下的航船報道過的,葡萄牙商船已經在好望角地區活動過。但是,他們不是在此常駐,而是臨時停靠。然後,登岸和當地的桑人和科伊人進行貿易,淘換象牙和犀牛角等物產。而交換結束後,他們則立即離開了,沒有再次建立據點的想法。

也難怪,好望角附近出產的象牙和犀牛角,在大部分非洲海岸都能淘換到,而西非海岸離葡萄牙本土更近,還能換到黃金金沙,比來南非沿海淘換划算多了。所以,短視的葡萄牙人,一直沒在這裡建立永久基地,直到荷蘭人在此建立開普敦……

事實上,荷蘭人當初在好望角建立開普敦,也不是爲了貿易,而是隻是爲了建立一箇中轉的補給站。同時,也肩負攔截敵對國的商船的任務。

畢竟,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前,好望角是歐洲商船去東南亞的唯一通道。荷蘭人只要在此部署戰艦,就能對敵對國的商船進行攔截和洗劫。甚至於,最初的開普敦殖民首領都不叫總督,而是叫司令官,直到1672年才改稱總督。

事實上,一開始,荷蘭人也沒有在開普敦殖民地找到利潤點,而是隻把開普敦當做補給站。爲此,荷蘭人在此建立了不少農場,生產新鮮的蔬菜。因爲,17世紀的時候,歐洲人也意識到了多吃蔬菜可以降低得壞血病的機率。

正是靠着在開普敦建立的幾個簡陋的農場,荷蘭殖民者在開普敦紮根下來,並不斷擴大地盤,最終形成了殖民地,而非殖民據點。

而且,早期的荷蘭人,也不是隻移民荷蘭人來開普敦,而是移民了大量德意志窮苦農民甚至法國農民。畢竟,當時荷蘭商業氛圍濃厚,荷蘭人不是去搞航海殖民了,就是在爲航海殖民服務。種地這種不怎麼賺錢的事,只有德意志農夫和法國農夫纔會幹。當然,也有不少荷蘭貧民接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僱傭,來開普敦討生活,辦農場。所以,後世的南非白人,血脈很雜,並非只是荷蘭人後裔,也有不少德裔和法裔。因爲種羣駁雜,導致當地荷蘭語口音都被帶歪了。然後,布爾人的南非荷蘭語,變得跟荷蘭語越來越不像,成了新的語言。這也導致,後來黑人翻身後,欺負布爾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選擇移民荷蘭。因爲,他們說的南非荷蘭語,已經不荷蘭了。

……

這些原本歷史上的事情,給了馬林足夠的經驗教訓。因此,馬林非常重視殖民地的教育。不但重視文字教育,對於口音的教育也非常重視,特地弄出了標準音標,不允許讀錯。

永遠不要小看口音對政治的影響力,即使是同文同種,說着同一種語言,若是口音有差異,也會產生隔閡。

就像明朝官場,就有很明顯的地方派別之爭。比如,齊黨、楚黨什麼的。最大的派別之爭,就是南方官員和北方官員的對立。

至於爲何如此?一開口,差異就出來了。所以,很多時候,同鄉們不得不抱團取暖。因爲,別人和他們格格不入。

但是,這個問題,在21世紀的華夏,顯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特別是從80後開始,大家普通話都說得賊溜了,天南地北的人,很難聽出口音差異了,地域歧視什麼的,漸漸減少了。到了90後、00後,人家小孩子在學校裡都只說普通話了,比上一輩人更加沒口音差異了。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80後以前的70後和60後,因爲普通話普遍不好,還大量存在同鄉抱團的情況。但從80後開始,因爲大家都說很流利的普通話,地域差異開始變小,人們隔閡也不像以前那麼重了。

當然,80後是華夏普通話開始大力推廣的承上啓下的一代。所以,很多農村出生的80後,普通話也講不太好。這主要是因爲,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教師嚴重缺乏。那個時候,有一種人叫做“民辦教師”。我們姑且不論這些民辦教師對華夏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但客觀地講,這些民辦教師水平真的不咋地。很多鄉村民辦教師中的語文老師,自己就不會講普通話。他們教出來的孩子,自然普通話也講不好。後來當時的“小中專”師範培養出了大量專業的老師,撒向農村,才漸漸改善了這個情況。到了21世紀,國家強制規定課堂教學必須使用普通話。然後,00後和10後的孩子們,平時在家都滿口的普通話了。

而說着相同的普通話,大家就會自然而然第忽略掉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人,也可以成爲很好的朋友,不再有同鄉抱團的行爲。因爲,大家都講普通話,不存在任何交流困難,也就沒必要跟老鄉抱團了。而方言,往往都是在和家裡人打電話時,纔會用到。

所以,有了前世的經驗教訓後,爲了讓國民(包括殖民地的民衆)對國家的認同感加強,同時消除區域差異,避免出現如同原本歷史上一般的“布爾人”,馬林下令——在修建開普敦城堡的同時,挑選傳教士,攜帶“標準”教科書,教當地孩子學習“標準發音”的德語和英語(弗里斯蘭語)。甚至,以後會在開普敦殖民地推行標準德語和標準英語的發音考級,考級不合格的不準擔任公職。如此,也能逼迫當地人不改口音,避免和本土產生文化、語言和認同感的差異。

爲此,馬林事後在紙上寫下了“口音很重要”的句子,並一連寫了三遍,表示重要程度。然後,派人送給凱撒,讓其好好領悟和理解……

第457章 喬基姆一世的建議第1784章 向海地島派遣援軍第1831章 演戲第937章 第一場拍賣第291章 “一萬個英國女朋友”第1663章 馬燈第1755章 拼刺訓練第2008章 民工的巨大作用第1667章 帶頭認購贖罪券第51章 四方會談第1108章 騎士比武大會開始第602章 算計法國人第1359章 橫掃六國第1050章 夜襲失敗第1804章 皇家海軍第901章 亞美利哥再出發第418章 雞飛狗跳的呂貝克第1239章 蘿蔔和大白菜第1204章 “主場優勢”第1767章 開始種痘第483章 偷換概念第1147章 如何定級別第468章 黑衫騎士入場第1578章 城中激戰(上)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473章 定製大批腳鐐第1749章 軍事改革的基礎第1456章 治安官和警長並存制度第1893章 大侄女的婚事第20章 瑞典獨立第1040章 出兵的理由第1955章 軍服一定要騷氣!第364章 找到鎳礦了第1913章 修炮臺保海防第981章 混合油和煤油燈第983章 英(格蘭)蘇(格蘭)開戰第80章 日德蘭大海戰(上)第1196章 完成收購和返航第775章 出國的理由第1054章 聯姻的建議第380章 慘勝第1793章 美洲主教敘任權第57章 瓜分美女第1981章 低廉的養兵成本第619章 南特條約簽訂第118章 條頓國的羊毛第1234章 太湖豬與和牛的配種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137章 出兵第1202章 獲得樟腦第362章 攪動西班牙風雲第九章 安吉拉懷孕第1192章 討要醫生和工匠第1520章 探礦學校第1371章 終於屈服第689章 變相割讓加萊第264章 憤怒的亨利七世第1527章 北海國的農莊生活(上)第578章 印度硝石也不多第1573章 叛逃和告密第1279章 決鬥書第1191章 大明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第140章 自我膨脹了第1819章 污衊安娜王后第1082章 亂成一鍋粥第47章 壞了,這下闖禍了!第1629章 開闢波斯航線第394章 拒絕第674章 圍城開始第212章 拉斯維加斯毛妹出山(下)第67章 提前佈局第505章 宣傳戰第1190章 得償所望第235章 伍爾夫.埃斯布蘭德第三章 風起弗里斯蘭第831章 “皇家禮炮”和淮揚菜第371章 擔任說客?第97章 海軍進攻受挫第977章 變化和糖薑片第669章 可惜我不敢信你第659章 血戰(上)第307章 貿易擴張模式第1963章 主動當託第859章 平衡外交第436章 攤上大事了第1790章 攤上事了第308章 英格蘭退兵第1660章 美洲事宜第1747章 甩鍋第1749章 軍事改革的基礎第1080章 第烏海戰前奏第1461章 英格蘭叛軍覆滅第1803章 德興銅礦第1132章 三哥的瘤牛第1166章 重甲騎兵的用法第156章 去北美造紙第1496章 火車的重要性第1002章 終於破城,王死後逃!第1220章 面癱臉第1201章 沒人管的澎湖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