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章 修炮臺保海防

汪鋐繳獲的葡萄牙人的火炮,大部分都是水鬼們從被燒的沉船上搶救和打撈起來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兩三磅級的小炮。雖然威力不算大,可卻正好適合陸戰。

而府江地區的王公珣起義軍,也只是據險而守,恰恰最怕火炮這樣的利器。而且,葡萄牙戰船上的12磅炮和6磅炮也不少,比較適合攻堅。

陳金得到這三百多門火炮,不說用來擊敗敵人,光是開炮時的動響,就能嚇死個人。另外,那1800杆火繩槍,也夠陳金派出威力強大的火槍陣了,絕對能把王公珣的起義軍壓制得擡不起頭。

做出這個決議後,樑儲和楊一清兩人忽然開始吹捧起火炮的作用,認爲火炮是克敵制勝的超級利器。而且,虎門炮臺擊退葡萄牙戰船的事蹟,也被樑儲和楊一清大加讚賞。

朝中不少大臣似乎也被事先招呼過,所以強烈贊同兩人的意見。然後,滿朝大臣,開始討論起了在東南沿海的各個要害港口都設立炮臺的事宜了。

正德張了張嘴,最終沒說什麼。事實上,整個節奏都被樑儲和楊一清等人帶偏了。本來,正德還想着造幾艘戰艦呢,結果,樑儲和楊一清等朝中清流大臣們,完全忽視了戰船什麼的,直接自顧自地討論起了多鑄造“平虜大炮”,送到各地炮臺佈設的問題……

正德很想插嘴,但他多年來主要思考如何對付北邊的蒙古,對海戰不懂,也插不上話。而且,大臣們說的也很有道理,東南沿海,財稅重地,必須嚴加保護。

至於朝中的閹黨,他們掌控者內八局,涉及到火炮的鑄造。但是,卻不涉及造船。所以,聽說大臣們要大規模鑄造火炮,這些太監們早就眉開眼笑了。因爲,鑄造火炮上面,他們可以上下其手,撈到不少好處。

但對於造船什麼的,這些太監就不關心了。因爲,造船廠一般都在東南沿海或者長江地區,是宮裡的太監們鞭長莫及的地方,和他們沒啥利益相關。

而且,若是花費大量錢財造船,分給鑄炮的資金就少了……

所以,這個時候,正德自己因爲不懂插不上話,而正德麾下的太監們,則因爲利益問題,也支持鑄炮,不支持造船。

如此一來,無論是文官集團還是閹黨集團,都支持多修炮臺,而不支持什麼造船。正德建造船隊的那點想法,也就熄滅了。

而江彬和錢寧兩個不是太監的寵臣,倒是想順着正德來着。畢竟,內八局鑄炮的好處,輪不到他們,那是太監的地盤。

但問題是,錢寧是錦衣衛出身,壓根不懂水師的事情。而江彬更是邊軍軍官出身,更熟悉陸上邊塞事務,根本不懂海上的事情。

所以,兩人也就不糾結鑄炮還是造船的事情了,而是一門心思想鼓動着正德去邊塞地區打仗,好帶着他們撈取軍功。

幾天後,孔泰派來的掮客們,也找上了幾個太監,送上了賄賂。然後,張永和谷大用等太監,就更沒話說了,沒人不開眼去提什麼造船。他們現在最重視的,就是如何瓜分鑄炮的利益了。畢竟,鑄炮需要大量銅,在裡面上下其手,利益還是很豐厚的。

然後,整個大明朝上下,就形成了“修炮臺保證海防安全”的共識。文官集團純粹是因爲儒家“中庸守成”的指導思想,更喜歡防禦,不喜歡進攻。而閹黨,則就是純粹因爲鑄炮的利益,同樣也大力支持修炮臺。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廣州外的珠江口又增設了炮臺。而泉州、福州、寧波、杭州等沿海重鎮,也紛紛定下了修炮臺的計劃。另外,長江口的崇明島上,和兩邊的岸邊,也有了修炮臺的計劃。甚至於,連“京師門戶”的大沽口,也有了修建“大沽炮臺”的計劃。總之,整個大明都開始狂修炮臺,比清朝19世紀纔開始修炮臺早了三百年。

而且,和鴉片戰爭中不一樣,鴉片戰爭開始時,清朝的大炮其實已經落後。因爲,清朝火炮還是滑膛炮,火藥配比和純度也沒人家好。雖然口徑大,但射程竟然不如英國火炮。而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更是搞出了線膛炮——阿姆斯特朗炮,完全碾壓了滿清的炮臺。

此外,清軍的炮臺設計也不合理,彈藥庫竟然位於地表,異常危險。八國聯軍進攻大沽口炮臺時,其實炮戰中大沽口炮臺的克虜伯大炮在對射中不落下風,奈何南北炮臺的彈藥庫都被敵艦擊中,引發殉爆,才無奈戰敗。

而馬林設計的炮臺,顯然沒有這樣的缺陷。在馬林設計的炮臺裡,不但炮臺有“頂蓋”,避免敵人的炮彈拋物線砸到炮臺裡的士兵,而且彈藥庫也嚴格要求位於炮臺地下。

當然,這個年代的炮彈是彈藥分離的。而最沉重的,但該就是鐵球彈了。爲了避免炮手在搬運鐵球時耗費太多體能,馬林設計的彈藥庫,是分成火藥庫和鐵球庫的。

其中,火藥庫嚴格位於地下,所有火藥都用防潮的油紙密封包裝,堆積在地下火藥庫裡。開戰時,負責運送的士兵一袋一袋地地表炮臺拿。那感覺,就像是拿着一袋一袋的鹽……

而鐵球炮彈所在的鐵球庫,則是位於地表的,和炮臺平行,可以由小推車運送,非常方便。

在這樣科學合理的設計下,就不會存在那種因爲彈藥庫被擊中而無奈失敗的可笑事情了。

……

事實上,除了修炮臺明朝用石料,北海國用鋼筋混凝土這一點上有差別外,明朝炮臺和北海國的炮臺差別基本不大。

當然,這唯一的一點差別,也是很關鍵的。這導致了北海國的炮臺根本無法通過炮擊摧毀,而明朝炮臺還有很小的機率被炮擊摧毀。

但是,這個年代,恐怕沒有別的國家能用火炮打壞明朝堅固的石頭炮臺了。畢竟,各國火炮技術還很一般,威力都不大。除非是北海國68磅炮那樣的巨炮研發成功,才能轟開大明石頭堡壘的炮臺。

之前幫明朝修炮臺時,北海國工匠哈多弗在孔泰的授意下,也是傾囊相授。當時,在廣州修炮臺的工匠中,就有工部派去的大匠師傅。

樑儲直接把當初參與修炮臺並接受過哈多弗指導的大匠師傅魯有才召到太和殿上,介紹炮臺的設計思路。

這些設計思路,哪怕是不懂行的文官,聽了也頻頻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而正德帝這個喜好軍事的皇帝,對於炮臺的設計思路,也很是讚賞。

此後,“修炮臺保海防”就成了大明的一項基本國策。而且,在很長時間內,因爲沒有什麼能攻破炮臺的手段,竟然很是剋制葡萄牙戰船和倭寇小船,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第167章 先等等看吧第1765章 取消絕罰的苛刻條件第275章 指點艾伯特第917章 挑選哥薩克的反向操作第1074章 《羅馬公約》和皇帝加冕第1053章 擒賊擒王和輕鬆破關第1646章 狗吃人第651章 法國人入坑第189章 皇帝的嫉妒第1181章 大明未亡,《桃花扇》卻出第1616章 津巴布韋人去城空第893章 楓糖漿壓縮餅乾第310章 間諜學校第1839章 情報第556章 出兵西弗里斯蘭第1770章 南下加冕第465章 往北逃!第779章 槍炮建功(上)第341章 大棒之後的甜棗第536章 “哭泣者”馬林第515章 具體手段第1274章 八國聯軍?第751章 試炮第1664章 發展石油工業第969章 戈雷島第1043章 進軍羅馬(上)第1973章 無題第667章 甩鍋哪家強第1467章 圍魏救趙?法國無動於衷第150章 艾草驅蚊第1139章 南少林無高手第1146章 忌憚第1564章 水手比武大會第1295章 你們打,我弄點王水第288章 馬基雅維利第196章 面對豐收,我已麻木第652章 瘋狂的備戰第380章 慘勝第1867章 信長的衛士第1014章 敗亡第1484章 可怕的謠言第1077章 找替身第1473章 回馬槍第1752章 只是“殘次品”第845章 氫氣球事件第1045章 掉頭北上第761章 哥倫布的藥第783章 北美馬場計劃第1025章 荷蘭人要搞大航海?第1982章 轉變態度第1711章 刺殺計劃第1029章 軍官生的安排第602章 算計法國人第十一章 利益外交第1966章 煮脲爲氨製取銀鏡第1569章 那不勒斯之戰(上)第1413章 三步走戰略第847章 不小心搞出了無煙火藥(中)第1353章 抄家第476章 影帝和利益劃分(下)第1832章 陰謀得逞第968章 安妮王后的姨媽巾第18章 接應哥倫布的準備第1940章 “史上最先進”第1240章 馬六甲驚變第1583章 獻藥第1357章 輕鬆破鐵門第1642章 棚戶區改造和蜂窩煤推廣第1853章 “高速”的柴油機“快艇”第1257章 伏擊諸侯聯軍?第1388章 昂貴的房產第1114章 第六軍團第1296章 防毒面具和高壓鍋第521章 見面就互懟第85章 影響了海戰方式第327章 騎槍不如馬槊第1697章 海地島的資源第235章 伍爾夫.埃斯布蘭德第1691章 默不作聲第1742章 城門激戰第1900章 甜蜜的狠毒第1759章 蠱惑第1050章 夜襲失敗第1392章 拿下不萊梅第1964章 獨家代理銷售權第1451章 外籍軍團第50章 瘋狂的想法第302章 蠻荒恐怖日記(下)第565章 使勁釀酒,使勁養豬第710章 遺書和血色王冠第210章 法軍敗逃第961章 西班牙要爆兵?第1936章 邊角料也有用途第583章 探索智利航線,勢在必行第511章 智取威騰堡(下)第1952章 女售貨員、物流和人力三輪車第387章 羣毆訓練法第72章 鯨肉、鯨油和大豆第332章 裡米尼問題第1059章 進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