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返回基隆和戰端將啓

“我勒個去,你連這個都想到了?”馬林大爲震驚。

之前,馬林派張彩去太湖沿岸地區收購太湖豬,同時吩咐他收購嚇煞人香(碧螺春)的茶種,偏偏忘記了囑咐張彩收購桑樹和蠶種。

事實上,大明最好的蠶絲湖州絲的產地湖州,就在太湖南岸。張彩在收購太湖豬的時候,就去過湖州尋找馬林說的“一胎產崽十幾只”的家豬品種。

當然,在湖州,張彩並未找到多少“一胎產崽十幾只”的家豬。但是,來到這裡的張彩,卻想起了當地最著名的特產——湖絲。那可是大明最好的絲綢,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絲綢。

而且,張彩也聽說過,馬林好像特別看重大明產的絲綢和瓷器。瓷器他沒辦法,但是,路過湖州,豈能放過湖州蠶絲?

所以,張彩假模假樣地在湖州當地官差的監督下,在當地收購了幾頭當地產的家豬。然後,又招募了因爲借了高利貸還不起,快要家破人亡的兩家蠶農。當然,名義上是“僱傭他們幫忙養豬”,騙過了監視的當地衙役。然後,趁着大晚上,張彩又悄悄派人去收購了幾百株湖桑的桑苗和一袋湖州當地的蠶種,好帶去臺島種植和飼養……

張彩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湖州絲之所以名震天下,除了當地氣候條件好之外,當地的蠶種和桑樹品種好,也是重要的原因。

比如,歐洲本地的絲綢,之所以質量不好,就和引進的蠶種和桑樹品種不好有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馬林上輩子家裡就養過蠶,而且種植過大片的湖桑,也引進過湖州的蠶種。不過,那是上輩子小時候的事情了。

當時,年紀還小的馬林還以爲“湖桑”叫“胡桑”呢,以爲是外國品種。直到長大了後才知道,家裡種植的叫“湖桑”,湖是湖州的“湖”,而不是代表外來的“胡”。

馬林清晰地記得,當時家裡養蠶,特地弄出蠶房。不但要求保暖,而且經常撒生石灰和漂白粉,用於消毒,避免蠶寶寶感染生病。

當時,爲了撒石灰,馬林的母親都是帶着專門遮擋住眼睛的潛水鏡和口罩,以避免生石灰粉傷到眼睛。甚至,還有類似防毒面具的東西。

年少的馬林,就經常帶着媽媽的“防毒面具”,出去扮演生化兵,和小夥伴們玩打仗的遊戲。

而當年的湖桑田,也是馬林和小夥伴們的重要“戰場”。因爲,每到夏季,湖桑田裡的湖桑枝上,都掛滿了桑葚……

90年代江北農村還比較窮,農村孩子一般根本吃不上水果。所以,湖桑田裡的桑葚,就成了孩子們最好的水果。馬林上輩子就經常衝進湖桑田,吃得滿嘴烏黑。甚至,還因爲桑葚吃多了牙齒痠疼的……

所以,看到這幾百株湖桑苗,馬林感慨萬千,想起了上輩子小時候吃桑葚的經歷……

對於張彩的機靈,馬林自然是大加讚賞。果然是當過大明組織部長的大人物,能力就是強。自己這個老爺差點疏漏的事情,他給想到和辦好了。

將那些太湖豬、桑樹苗、蠶種、碧螺春茶種和招募的人員安置上船後,馬林的船隊繼續向東航行。

路過瓜洲渡後,馬林向北看了看——那是他上輩子的老家……

但馬林並不打算回老家去尋根問祖了,畢竟,他現在是個德國佬的身體,遇到祖先該怎麼說?

而且,據說他後世居住的馬家莊,是清朝後期才建立的,祖上是從哪兒來的則弄不清楚。因爲,馬家的家譜在十年不可描述時期被當做“封建殘餘”給焚燒了。甚至,連祭祖都不讓。好像只要信了大鬍子,祖宗都可以不要了……而自從家族裡有文化且負責保管家譜的三太公80年去世後,馬家就沒人知道老祖宗的來源了……

既然找不到來源,馬林幹嘛去找?而且,找到了也不好處理。總不能對對方說——“祖宗,我是您後代”吧?而以自己目前的長相,也會嚇着對方的……

……

進入東海後,因爲海上風浪大,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暈船……

大明朝廷賜給馬林的200醫生,包括那5名戴罪的御醫,有過半的人暈船。其中,5名前太醫就有2人暈船。

而隨船的三千多移民,也有過半的人暈船。畢竟,這些北方移民,很不習慣坐船,尤其是坐海船。

好在馬林早有準備,讓人事先準備了大量的薑片,讓人含着,倒也讓大部分暈船者渡過了難關。只有少部分暈船者,還是半死不活的樣子。

最扯淡的是,那兩千頭太湖豬,居然也有1460頭暈船……

……

馬林氣得直跳腳,暈船的人,是根本無法跟船返回北海國的,包括那些暈船的太湖豬……

張彩倒是很鎮定,他向馬林建議道:

“主公莫急,雖然有很多人和豬暈船,但還不是有很多醫者和豬不暈船麼?您就帶這些不暈船的先回去就是了!”

馬林想了想,也接受了這個事實。反正,200醫生,有近半還是不暈船的,帶回北海國,倒也夠用了。只是那些太湖豬,居然有近三分之二不能帶回國,讓他很鬱悶啊……

聽到馬林的擔憂,張彩呵呵笑道:

“主公,您也知道這些太湖豬最厲害的就是繁殖。您帶回去五百多頭,有400頭是母豬,而這些母豬每胎都能產崽十幾只,崽再產崽,不出幾年,就能破萬頭。主公當初特地尋找這種豬,不就是看中了它繁殖速度快嗎?”

馬林想了想,也是,太湖豬這麼能生。只要早期控制住少殺點豬,種羣擴大還是非常快的。畢竟,一頭母豬一胎能產十幾只,一年能生二胎,那數量增加速度,快得不要不要的。

和歐洲本土體型瘦小且每胎只能產崽三五隻的破豬相比,太湖豬絕對是神豬啊……不過,必須注意不能感染豬瘟,那可是家豬殺手。但也沒啥好擔心的,只要把每頭豬都隔離開,只有配種的時候再弄一起,還是能儘可能避免豬瘟擴散的……

帶着複雜的心情,馬林返回了東番島基隆港。登陸後,那些暈船難受到快死的人終於重新變得生龍活虎了。

但帶了幾千人回來後,馬林發現——單是基隆灣附近那點土地,好像不夠安置這幾千人了。想要土地,必須要擴張了……

所以,接下來,要和土著大戰一場了。而最適合奪取的地方,自然是臺北盆地了。那邊土地面積夠大,而且西邊還有鶯歌瓷土區,是最佳的優先動手對象……

正好,趁着馬林帶着護衛部隊回來,而且現在是初春,天氣不熱,很適合戰士們穿上鎧甲進攻臺北盆地……

第598章 火鍋白酒連鎖店第1431章 誤抓弗朗索瓦一世第1642章 棚戶區改造和蜂窩煤推廣第270章 小哥倫布第866章 論如何弄死凱撒第1477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306章 海狸皮貿易第1215章 秘密返回本土第1523章 衝出亞馬遜第1933章 舊皮做皮甲第330章 用錢砸!第1677章 火攻之法第1683章 文武分責第396章 “麻將墊子”和木製“摩托頭盔”第586章 建立都會區的想法第1070章 幫教廷鑄幣第1515章 農民起義軍戰俘買賣第1028章 少年軍官班的學生們第926章 感冒和拉肚子是大病第698章 亨利七世的對策第1416章 聲東擊西第1783章 論毒打的重要性(中秋快樂)第1956章 新達比克草原之戰(上)第407章 刺殺第1439章 戰錘和戰斧第593章 哥倫布要去大明第127章 狂發公文第194章 滿載而歸第114章 目標達成第248章 沒那麼簡單第949章 栽贓嫁禍第199章 我盧漢三又回來了(下)第757章 瘋狂大采購(下)第89章 基爾運河的設想第六章 你們打,我賣武器鎧甲第1650章 孔泰建議嚼檳榔?第334章 忽悠瘸了(上)第1506章 出手幫忙第1367章 談妥條件第848章 不小心搞出了無煙火藥(下)第1833章 醜話說在前頭第1706章 黃銅“金”首飾和印度第53章 求炮第677章 西瓦格的直覺第1990章 海地島叛亂平息第1715章 優惠酬賓和限購第1970章 搶先佔據菲律賓第41章 想要美女?拿戰功來換第1404章 佈局英格蘭第648章 充滿默契的“海戰”第1808章 麥哲倫上門第1688章 公開處決第186章 南下羅馬第1811章 去埃及吧第698章 亨利七世的對策第1040章 出兵的理由第1594章 四贏第1631章 埃及波斯結盟第762章 花生米和辣椒第1763章 法軍撤離第1477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71章 一盤大米飯第1010章 喋血街頭之戰無不勝(下)第660章 血戰(中)第570章 紐芬蘭島上的危險第1791章 搭建關塔那摩“片場”第1384章 清算不萊梅第27章 哥倫布回來了第1633章 發現廷巴克圖貿易路線第831章 “皇家禮炮”和淮揚菜第1471章 糧草算計第880章 馬耕也很重要第692 海上機動,繞到敵後第905章 羽絨服和草衣(下)第1366章 妥協和平衡之道第397章 齊格蒙特一世來訪第585章 封賞和遙領制度第1710章 批發爵位封地第918章 草原叢林法則第746章 又種小麥和紐約長島第2000章 倒黴的丟勒第885章 印度教第635章 開始“調虎離山”第1296章 防毒面具和高壓鍋第281章 靜靜地等待第57章 瓜分美女第74章 大盾兵第659章 血戰(上)第122章 抓獲漢斯國王第1159章 馬老師講故事(續)第543章 對瑞典關係的調整第1333章 殘酷的火槍對射第690章 先消滅蘇格蘭軍隊第15章 西蒙長大了第1054章 聯姻的建議第1529章 警察的目光第517章 趕往沃爾姆斯第1713章 酒館和打折第1241章 去大明求救第1121章 《穿越者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