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的情況要比其他地方更早的統計出來。
多處出現房屋倒塌的事情,人員傷亡嚴重,甚至還有不少官吏在此次地震中喪生。
皇宮各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損壞。就連乾清宮也沒能避免,當時沐君宸走了之後,虧得傅玉書的功力也不算差,勉強護的他和李玄歆的安全。至於那樓閣他可無能無力,總不能讓他用一己肉軀去抵擋那要傾塌的樓宇吧,會被砸成渣渣的。
“衆愛卿有何良策!”
這文武百官享受着朝廷的俸祿,關鍵時刻就得獻計獻策啊。不要以爲官家的飯就是那麼好吃的,在沐君宸這裡,有能力多吃,他喜聞樂見。想混吃等死的,他會讓人把腸子都吐出來的。
“冬季馬上要來臨如果百姓沒有住宿的地方和保暖的衣物將會造成更嚴重的死亡情況,所以必須立刻對受災的老百姓加以撫卹,並且安排好衣食住這三方面。”傅玉書建議戶部撥款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臣認爲傅大人所說有理。”
“是啊,是啊,理應如此。”
傅玉書爲官多年,門生無數,在這朝內的響應者不少,他一提出來,和他一派的人紛紛響應。
“傅大人說的輕巧,可是這銀錢從何而來,難道靠傅大人張嘴說說就能蹦出來嗎?”
刑部尚書徐彥出言反對。
“我這嘴說說能不能蹦出來不知道,但是徐尚書的只要動動嘴怕是不少人上趕着要巴結送禮啊。”
“你,傅大人請不要血口噴人。下官爲官多年,一向奉公守法,絕不收受賄賂,請傅大人不要隨意抹黑下官。”
“抹黑你?哼!”
傅玉書鳳眼斜睨對方一眼,天下烏鴉一般黑,他倒真好意思標榜自己是良民,如果沒收,他那南廣濟街的小妾住的那五進的大房子是怎麼來的?這誰不知道徐尚書的夫人是南朝有名的黑臉母老虎,人長的難看還不許徐尚書納小妾。憋得沒辦法的徐尚書才偷着摸着在外邊養了個外室。
可徐尚書的俸祿有個幾斤幾兩他的夫人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每個月少拿回去一兩都得鬧個天翻地覆的。就這樣徐尚書能攢下給小妾買宅子的銀兩?做夢呢?不過這事情還不是現在捅出來的時候,等他把徐尚書的底都摸清楚了,必定讓對方好看。
“皇上,臣是清白的。求皇上明鑑。”
這徐尚書哭的鼻涕橫流的請沐君宸給他做主。和傅玉書對上,對方的嘴皮子可不是他能吃到消得。
“好了,今天是討論救災的問題的,徐尚書的事情,朕給傅大人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有證據可以擺上來,如果沒有,那傅大人就交給徐尚書處置了。徐尚書可還滿意?”
沐君宸把問題甩給兩個人自己去處理,既然說人家貪污就要把證據拿出來,這樣他就可以有理由下手了,說沒貪污的那個真要是一清二白到時候怎麼處置傅玉書是他們私下的事情了。這樣做沐君宸可以當甩手掌櫃的,讓他們兩個人去撕咬。
“皇上,這災後重建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可是現在國庫空虛,恐怕一時不能拿出這麼大一筆錢來。而且宮內各殿的維修費用就不是一個小數,兩下加到一起,恐怕,”
戶部尚書話沒說完,不過意思再那裡擺着呢。朝廷國庫空虛,拿不出那麼多的錢財。僅僅是宮殿維修這一項就已經非常吃力了。只能二選一。
“皇上,微臣以爲現在首先要做的是要穩住民心。爲避免引起禍亂,微臣提議減免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至於宮殿維修,微臣建議不如等百姓安穩之後再說。”
李玄歆說道。
每次災難之後,民亂是最容易爆發的時候,這幾年南唐在沐君宸的統治下國力越來越強盛。沐君宸是個睿智的君主,而且還有南宮家的支持,創造的財富也不少,這些全都衝到國庫是筆不小的數目。可偏生這幾年碰上的天災太多,導致國庫入不敷出。眼下這次地震才讓朝廷如此糾結。
“國庫本就空虛,如果再減免賦稅,那以後的情況豈不更不容樂觀。再說,宮殿代表一國的臉面,臣認爲趁着這次機會正好翻新重建更好的。而且還要在全國各地抽調年輕勞壯力建設宮殿,保證能儘快完工,最好能趕在明年各國使臣來之前完工。”
刑部尚書徐彥提議加強賦稅,因爲如果減免賦稅,朝廷的開支就是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周邊小國明年將會來南朝朝賀,如果沒有巍峨的宮殿,華麗的宮廷用具如何能震懾他們。
“臣附議,臣認爲除了加強賦稅。我們可以和周邊國家聯姻,並許諾充足的好處。從他國借來錢財週轉。”
吏部尚書唐天德也同樣加收賦稅,同時提出用聯姻的方式向周邊國家借款。
“聯姻?唐尚書說的簡單,如今聖上正值壯年,膝下並沒有合適的公主,如何聯姻?唐尚書準備給聖上送個女兒嗎?”傅玉書嘲諷道。
“能爲國效力是小女的榮幸,倘若皇上需要,臣必當把小女雙手奉上。”
唐尚書義正言辭的說道。
沐君宸心裡冷哼,這唐尚書說的是叫一個大義凜然,可他那剛滿五歲的女兒要來有什麼用?
“皇上且不說和親人選問題,單單是給他國許諾好處這一項,是萬萬不能。如果被他國知道我朝已經到如此地步,肯定會趁火打劫。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派人去其他國家談判等到把事情都定下來時間也太晚了,這種時候穩定民心是最關鍵的。”
“聯姻之事,無需再提,朕不同意。許諾他國好處,那和跟對方伏低做小有什麼區別。南唐絕不會有那一刻。”
沐君宸冷眼看着唐尚書,沒想到他的臣子竟然還有這種軟骨頭。不積極的想辦法,竟想些歪門邪道。此人以後肯定不能繼續再得重用了。
早朝之前,沐君宸已經派人悄悄的給戶部尚書遞了口信,讓他在說話之前看他的臉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