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爲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聖”陸羽
陸羽,名疾,字鴻漸、季疵,號桑苧翁、竟陵子,唐代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爲“茶仙”,尊爲“茶聖”,祀爲“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陸文學自傳》中陸羽寫到“陸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雖然用語詼諧,但也透露出難以言說的辛酸。
陸羽是一個棄嬰,《唐國史補》、《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裡,對此都毫不隱諱。公元733年深秋的一個清晨,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羣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羣大雁正用翅膀護衛着一個男嬰,男嬰讓嚴霜凍得瑟瑟發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這座石橋後來就被人們稱爲“古雁橋”,附近的街道稱“雁叫街”,遺蹟至今猶在。
積公是唐朝著名高僧,附近的寺西村裡居住一位飽學儒士的李公。李公曾爲幕府官吏,動亂時棄職,在景色秀麗的龍蓋山麓開學館教授村童,與積公感情深厚。積公就請李公夫婦哺育拾得的棄嬰,當時,李氏夫婦的女兒李季蘭剛滿週歲,就依着季蘭的名字取名季疵,視作親生一般。季蘭季疵同一張桌子吃飯,同一塊草甸上玩耍,一晃長到七八歲光景,李公夫婦年事漸高,思鄉之情日篤,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鄉湖州。
而季疵則回到龍蓋寺,在積公身邊煮茶奉水。積公有意栽培他,煞費苦心地爲他占卦取名,以《易》佔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意思是鴻雁飛於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爲通途。於是定姓爲“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爲字。積公還煮得一手好茶,讓陸羽自幼學得了藝茶之術。十二歲那年,陸羽終於離開了龍蓋寺。此後,陸羽在當地的戲班子裡當過丑角演員,兼做編劇和作曲,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去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受業七年,直到十九歲那年才學成下山。
據說唐中期陸羽隨誠州難民北上,州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爲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陸羽面前,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隨後也就越發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時的一些茶藝專家認爲,南零水和臨岸江水,一清一濁,一輕一重,對茶聖陸羽來說是不難分辨的。陸羽逝世,後人尊其爲“茶神”。
《茶經》是中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爲茶葉百科全書,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陸羽二十一歲時決心寫《茶經》,爲此開始了對茶的遊歷考察,他一路風塵,飢食乾糧,渴飲茶水,經義陽、襄陽,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每到一處,即與當地村老討論茶事,將各種茶葉製成各種標本,將途中所瞭解的茶的見聞軼事記下,做了大量的“茶記”。
經過十餘年,實地考察三十二個州,陸羽最後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開始對茶的研究著述,歷時五年寫成《茶經》初稿。以後五年又增補修訂,這才正式定稿。此時陸羽已四十七歲,前後總共歷時二十六年,才最終完成這第一部研究茶的鉅作《茶經》。
陸羽聲名遠揚,朝廷有意留他在京爲官,但他陳辭不就,仍周遊各地,推廣茶藝,影響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多在藥用,僅少數地區以茶做飲料。自陸羽後,茶才成爲中國民間的主要飲料,茶盛於唐,飲茶之風普及於大江南北,飲茶品茗遂成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茶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最初,茶爲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創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
《茶經》是唐朝的陸羽(733--804)創作的。《茶經》一問世,就成爲人所至愛,被盛讚爲茶業的開創之功。《茶經》全書共七千多字,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一之源”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二之具”記載採製茶工具;“三之造”記述茶葉種類和採製方法;“四之器”記載煮茶、飲茶的器皿;“五之煮”記載烹茶法及水質品位;“六之飲”記載飲茶風俗和品茶法;“七之事”彙輯有關茶葉的掌故及藥效;“八之出”列舉茶葉產地及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條件而異,不必拘泥;“十之圖”指將採茶、加工、飲茶的全過程繪在絹素上,懸於茶室,使得品茶時可以親眼領略茶經之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