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章明悟

巧蘭迎頭望着母親,態度是從沒有過的強硬,“他們是男孩子,我說兩句就要哭鼻子,還能幹什麼?他們是頂門立戶的,是李家下一代的希望,難道你希望他們成爲窩囊廢麼?”聲調高了起來,臉上是滿腔的憤怒和憋屈,無處發泄無從說起,這種感覺憋在胸腔裡,快要爆炸了。

李母呆愣的望着女兒,喏喏的張張口卻什麼沒能發出聲音來,似乎不相信這個發怒的女孩是自己的女兒。

“蘭子,你不要這樣跟你母親說話。”李老太皺緊眉頭訓斥孫女。

巧蘭倔強的別過頭去,“娘,對不起,我心裡難受。我把事情原委告訴他們了,他們有權利知道。”

李母這才明白,孩子們爲什麼哭泣,倒也不怪女兒態度不好,一時卻心疼起孫子來了。

“你告訴他們幹什麼呢?”李母着急起來,上前摟過兩個孫子細心的安慰着。

“他們必須知道,一個月了,我哥不去接她,她自己沒長腿不知道主動回來了,哪怕是我們態度不好,就算爲了自己的兒子也該回來看一看吧,她沒有!”巧蘭今天顯得尤爲憤怒,那種怒火噴薄而出,幾乎控制不住情緒了。

“蘭子,你這種態度也是不對的。”李老太敏銳的察覺到孫女的情緒不太對。

“我說錯了麼?做錯事的人她不是我們,給長輩低個頭認個錯很丟人麼?爲了自己的孩子低個頭很爲難麼?她心裡到底有沒有這個家,有沒有丈夫?把自己的孩子又放在什麼位置?竟然能安然在孃家待一個月就是不肯主動回來,她以爲自己是公主麼?我們家應該拿八擡大轎擡她回來唄?”巧蘭憤怒又譏嘲的笑了一聲。

清剛和清遠哭的越發厲害了,巧蘭卻怒吼一聲,“閉嘴!”

孩子們嚇得直抽噎,慌忙擦乾眼淚不敢再哭,一時又不能立刻止住眼淚,一個勁打嗝起來。

“你把孩子嚇着了。”李母生氣了,朝女兒吼了一聲。

“清遠,你弟弟不太懂,你也不懂麼?一個不能公平客觀冷靜理智對待問題的人,你以爲他能走多遠呢?如果所有的大官都在遇到親人和朋友的問題上就妥協就假裝看不見,你認爲後果會怎麼樣呢?我以爲你是個堅韌的孩子,沒想到你也會裝鴕鳥啊,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我依然有很多人愛,家裡什麼都沒發生過對麼?”巧蘭目光灼灼的望着清遠,眼裡帶着執拗的堅持。

既然已經沒有希望了,爲什麼還要堅守心中的謊言呢?早點清醒對他們也許並不是壞事,起碼不會那樣痛。

曾經她以爲只要自己很乖,父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等了又等,主動去新家找爸爸,卻被送了回來,連多一個眼神都沒有給自己,那一刻她覺的自己的心臟都是冷的吧,你知道渾身冰冷打顫是什麼感覺麼?她感受過,真的很冷很冷!

清遠捂着臉嚎嚎痛哭,縮在李母的懷裡大聲哭泣着,哭聲裡帶着濃郁的傷悲和絕望。

清剛被哥哥感染也哭的更厲害了,李母望着女兒想說什麼,卻被李老太擡手阻止,悠悠的嘆口氣,“蘭子說的是對的,早知道比晚知道好,她心裡沒有這個家,也沒有孩子,她太狠心了。”

是啊,丈夫不接你,你就不能自己回來了,哪怕爲了孩子回來呢?你不惦記丈夫連孩子也不要了麼?一個月了真的能睡安穩吶,巧蘭真的不能理解張氏的想法。

如果是自己哪怕鬧氣也要回家來鬧,即便我不會輕易原諒丈夫,但我也會回家來守着我的孩子,即便我被孤立排斥,寧可我認爲我受了委屈我也要守着我的孩子。可是張氏完全沒有這麼做,就是不肯回來,對與錯此時已經不重要了,而是一個人的心決定了她的選擇。

她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孩子,僅此而已。她是個沒有心肝的人,把別人對她的好視爲理所當然。

清遠和清剛在等待中煎熬,忍受困惑害怕恐懼和絕望,還是小小的孩子卻要忍受這些傷害,巧蘭覺得她不回來也是好的,起碼長痛不如短痛。

“姑姑,不能原諒一次母親麼?”清遠仰起頭滿臉都是淚水,和弟弟清剛的天真不同,清遠其實心裡是有譜的,他什麼都知道。

“你覺得現在我們原諒她與否很重要麼?她都不肯回來,連機會都不給我們。”巧蘭見到清遠還想說什麼,擡手阻止他開口。

“你爹是不會去接人的,這是原則問題,是她做錯了不是李家全家對不起她,有些事是底線是原則,決不能退後半步。我們可以妥協,卻不能夠一錯再錯。”巧蘭態度堅決,更強有力,眼神堅毅。

清遠低着頭默默的流淚,他感覺到事態不秒了。

李老太嘆口氣,“好孩子,你姑姑說的是對的,也是我的態度。你娘連家都不肯回,連面都不肯露,我們從何原諒她呢?難道我們應該上張家的門求她原諒麼?我們又做錯了什麼呢?爲什麼要做到如此低賤的地步呢?”

李老太再心中忍不住讚許孫女,這纔是自己教導出來的孩子,無論任何時候都能守住底線和原則,有自己的堅持,好樣的!

如果一個人妥協到了軟弱的地步,那麼她的尊嚴又憑什麼不能被踐踏呢,你自己沒有維護自己的尊嚴,別人當然可以踐踏了。

清遠和清剛不知道該說什麼,心裡覺得很難受。

談話之後清遠和清剛被李母哄勸這算是過去了,可自那日後清遠卻越發沉默了,讀書也更加刻苦用功了,以前早起晨練還要人喊,如今不等家裡人起來他已經拽着弟弟爬了起來,自己去廚房燒上水,拽着弟弟去跑圈朗誦文章,再撿點柴火或是打點豬草回來。

一晃又是半個月,清遠得到了夫子的讚賞,誇獎了兩次,同村的回來和李家人說了。

清剛在哥哥的帶動下,似乎也懂事了許多,哥哥白日去學堂上學,他就在鋪子裡幫着乾點小活,嘴裡還唸唸有詞的背誦着,似乎也長大了些,對於這樣的變化巧蘭是欣慰的,雖然心疼卻無奈,他們是農家的孩子,沒有太多的權利天真下去。

張氏依舊沒有回來,似乎鐵了心學文不接他不認錯,她絕不回來,張母也是急的團團轉卻無可奈何。

隨着時間的流逝,學文和張氏的角力讓李家人對張氏徹底失去了最後一絲期望,原還在因爲兩個孩子而反覆斟酌糾結猶疑,現在卻不那麼擔心了,窗戶紙已經捅破了,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和離唄,還能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