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正,咱們村六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孩童多不多?”
夜裡正端着茶,才喝了一口,就聽到端翌這麼問他。
“嗯,大約有十五六個吧!”
夜裡正大約算了算,符合端翌說的年紀的孩子,也就這麼多了。
“哦,不多,是連女童嗎?”
端翌問道。
“哦,如果連上女童就有三十來個了。”
夜裡正習慣性地沒有算上女童,也是,這個時代,大家都重男輕女,不論做什以事,女性似乎都退隱到邊上了。
倒是夜螢聽得饒有興味,雖然不知道端翌問夜裡正這些事要做什麼,但是見端翌關注到女童,她心裡也覺得十分舒服。
身爲有知識的文化女性,自然不希望看到端翌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嗯,這樣正好可以開兩個班。”
端翌聽了,若有所思。
夜螢心內一動,明白端翌要做什麼了。
沒錯,就是她之前“要挾”端翌和傅太醫的,讓他們幫着成立學堂的事。
這段時間,夜螢遲遲沒有和端翌商量這件事,一來是因爲過節,大家心思都渙散了;二來村裡若是以她這個待嫁之身出頭號召,怕是沒有說服力。
現在端翌瞅準時機,把這件事主動提出來,看來機會拿捏得正好。
恰是夜裡正給了夜螢一個天大人情的時候,而端翌立馬給回了過去……
夜螢不得不佩服端翌爲人處事之老到,比她強了一大截。
雖然端翌沒有明着說是爲夜螢還人情,但是他那份心意,夜螢心底能默默感覺得到。
呃,不過事後夜螢再回頭一想,也覺得怪怪的,憑什麼她的人情要端翌想着替她還?
“辦班?什麼意思?”
夜裡正聽得濛濛的,緊接着問了一句,又呷了口茶。
哎,他老胳膊老腿的,方纔蹲在地上擺弄那紙人半天容易嗎?憋了許久,纔想出那個大招,也真是厲害。
夜裡正一邊心裡讚歎着自已,一邊不動聲色地問道。
端翌心內一陣哂笑,才發現自已又習慣性地沿襲夜螢的用詞,辦班,不對,應該說是辦學堂纔對。
“哦,就是辦個學堂,男女童皆收,辦學堂的費用,由夜姑娘支出。”端翌道,“傅大夫可以先在學堂上課,過一段時間,若是他沒有空的話,我們會重金延請外面的先生來上課。”
端翌的話,讓夜裡正喜出望外。
辦學堂這件事,村裡想了很久,但是因爲經費不足,說了好多年,至今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
萬萬沒有想到,學堂竟然能在自已手裡辦起來。
如若真的辦成,到時候又是自已的功德一件。
夜螢屢有驚人之舉,夜裡正已經能夠接受,而且他發現,每次夜螢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時,往往這件事,都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大大小小的好處。
所以,一旦習慣了夜螢這樣的好處,夜裡正甚至希望夜螢多來點這樣的“出格”之舉。
萬萬沒有想到,夜螢這一次出手,做的竟然是福延子孫的大好事。
“阿螢啊,辦學堂自是好事,可是學堂的費用由你支出,負擔怕是太大了吧?不如這樣吧,我讓公中也出一部份?”
夜裡正也是個明事理的人,夜螢仁義,他不能趁機大佔便宜。
再說,夜老二之前的家底如何,他也是一清二楚的,發家致富也就這段時間的事情,應該說根基還不深厚。
現在一下子要出大筆銀子來辦學堂,怕是得從身上剜下一塊肉了。
所以夜裡正也厚道得提出了這個建議。
其實,夜螢辦班這筆經費,是“勒索”的端翌,而且端翌也已經把銀子在過年前給了她。
說起這筆銀子來,夜螢當時還和端翌賭氣來着……
想到這裡,夜螢的眉眼間便掠過一絲莫名的神色,讓端翌看得一楞,卻是不曉得,自家小女人是想起了當初錯怪他的事。
“老叔公,銀子的事你別煩惱,我自是會承擔,現在要緊的是,公中得幫忙找一個地方作爲辦學堂的地址,總要有地方上課吧?還有,恐怕現在就要多請一個先生了,先生的吃住也要想法解決一下。
另外,村裡的學童需要你帶頭招呼一下,讓大家把孩子送來。其它的,你就不要操心什麼了。”
夜螢考慮到,傅大夫似乎不象是能久留於此的人,既然要辦男女學童班,不如直接先請個先生過來,讓孩子們也能適應,免得傅大夫若是臨時有事先走了,孩子們的功課便接不上了。
“嗯,學堂和先生的吃住都沒問題,地點就用祠堂好了。那裡寬敞,兩班學生綽綽有餘,我再僱村裡祠堂附近的人家給先生做飯,這就解決了學堂的徵用和先生的吃住問題,你認爲如何?”
夜裡正到底熟悉本村的情況,一下子就把夜螢認爲最大的難題解決了。
有了校址,有了先生,就能在村裡聽到琅琅書聲了。
夜螢臉上浮現出一絲驚喜。
不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嗎?
就算改變不了命運,知識總還能改變人的心性,提高人的養修。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能改變村裡的整個精神層次和麪貌。
夜螢可不想下半輩子整天都象今天和夜爺爺、夜奶奶一樣撕逼,和沒有同等文明素養的人生活在一起,最悲催的就是雞同鴨講,一點共同的交集也沒有。
“太好了,老叔公,這件事能儘快辦起來就好了。”
“沒問題,我回去召集族老們商量一下,明天就可以把祠堂打掃一下,然後置辦一些桌椅,準備開辦學堂的事,三五天內,就可以上課了。”
夜裡正頗有一點迫不及待。
話說,夜裡正還有一個孫子,比夜鳴小几歲,八歲多一點,如果開辦學堂,他也是受益者呢!
雖然是里正,但是村裡沒有一個象樣的先生,單門獨戶的,也請不起教館的先生。
如果不請先生,要上學就得到三清鎮上,孩子那麼小,要去那麼遠的地方上學,村裡人一般是不肯的,孩子小戀家,也不願意出去。
久而久之,柳村裡的人,對於上學這件事,就採取了疏淡的態度。
求之不得,不如不想。
不過,萬萬沒有想到,柳村也馬上可以有自已的學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