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駕崩,按照規矩,各地的王公貴族皆要到京城內奔喪,可是皇上卻道太上皇臨終前有口諭,不得興師動衆,一切從簡,令他們各自在封地,自行弔唁。
“皇祖母。”成郡王被從皇廟中放出來,陪着太后。“皇祖父已經去了,您保重身體要緊。”
看着太后鬢角彷彿一夜之間多出的白髮和蒼老了許多的面容,他勸解道。
祖孫二人身邊沒有宮女太監,太后嘴角露出一抹嘲諷的笑意:“曾經,你祖父很喜歡你父皇,就像你父皇對你一般,手把手地教。即使後來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可是哀家總覺得,那些曾經存在過的父子情是不會淹沒的。哀家沒有怪他逼宮上位,可是對於生身父親,連性命都難以放過……”
太后說不下去,眼角有晶瑩閃動——這也是她寄予厚望的兒子啊,那麼乖巧,那麼聽話,卻也是他,讓她現在就早早自稱“哀家”。她對太上皇的感情,分不出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可是這輩子,他總歸是與自己糾纏最深,也曾經給過自己最多的男人了。
“皇祖母,也許,”成郡王垂下眼瞼,神情充滿哀思,“也許並不是父皇,只是陸家人從中蠱惑。”
太后揮揮手,止住了他的話,冷笑道:“身爲一國之君,識人不明,忠奸不辨;爲他出生入死的人,被他百般猜忌,逼上梁山;而包藏禍心之人,只用一個女人,就讓他忘乎所以。霆兒,你記住,有些事情,或者是被際遇主導後果,但是更多的事情,是做事之人決定了結果。坐在那個位置,就別說奸佞當道,矇蔽雙眼,那是自己心思不夠澄澈,本心不夠清正,纔會讓那小人有可趁之機。爲一國之君者,更要三省其身,而且要襟懷坦蕩,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後宮之女,絕對不能幹政……”
“霆兒牢記皇祖母教誨!”成郡王跪下道。
太后伸手拉起他,望着吞吐着香霧的仙鶴香爐,幽幽道:“這些話,也許聽起來爲時過早,但是實際上,也不算早。你父皇,在陸繡月的宮中吧。”
成郡王點點頭,言簡意賅道:“是,七弟生病,父皇憂心。”
太后冷笑一聲:“這真是我見過最懂事的孩子。想什麼時候生病就什麼時候生病,襁褓中的孩子,就會替母親爭寵。人人都說,站得高,看得遠,可是你父皇,分明被雲霧擋眼,自己正經的嫡長子百般猜疑,卻對一個野種百般寵愛。”
後宮的人事,沒有能瞞過太后的。
成郡王垂頭不敢接話。七皇子到底是誰的孩子,恐怕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廢太子已經被擒,正要押解入京。”太后轉換了話題道,“有些人,恐怕坐不住了。而今,主子都被抓住,走狗們就要做最後一搏了。霆兒,你可有準備?”
成郡王臉上露出與年齡不符的沉穩堅毅之色,沉聲道:“皇祖母放心,霆兒心中有數。”
“起風了。”太后娘娘站起來,喃喃道。
宋鐸把軍防之事悉數交給了手下將士,帶了鄧博幾個得力的以及顧采薇,一路疾行進京。
在距離京城只有幾十裡的鎮上,宋鐸與穆徹回合,兩人談了徹夜,不過最後不歡而散。
顧采薇見宋鐸回來的時候面色鐵青,心裡一沉,旁敲側擊道:“可是與穆將軍有意見相左之處?如今形勢下,若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表哥便多忍耐些吧,便,”她想了想後道,“便只是看在他和三姐對拂衣那般好的面子上……”
不想她正好撞在槍口上,宋鐸一拍桌子:“穆徹欺人太甚!”
本來,談完正事,宋鐸是真心實意向他道謝,感謝他和穆家爲拂衣所做的這一切——拼盡幾代基業和一家上下性命,只爲保住拂衣,宋鐸的感激之情,難以用言語形容。可是,穆徹卻道,在他眼中,拂衣是穆家人,而且他希望,她這輩子都只做穆家人。
宋鐸沒反應過來,道:“她總是要嫁人的……”說完這話,一道光猛地擊中他的大腦,“難道,你想她和離兒?”
穆徹點點頭,誠摯道:“我正有這個意思。本來,我也捨不得拂衣,畢竟離兒身有殘疾。可是眼下看來,兩個孩子感情實在很好,離兒的病情在沈洛湛的精心照料之下,也大有起色……”
“不行。”宋鐸斷然拒絕!“他們是兄妹!”
“拂衣沒有入穆家族譜!”
宋鐸想起自己曾經想催促他把拂衣入族譜,以絕這種後患,可惜後來事情多,加上覺得也不太可能,就忘記了這事,現在終於被穆徹先提起,不由驚怒。
“我絕不同意!”
“可是,如果兩個孩子都願意……”
“那我也不願意!”
“拂衣是穆家的孩子!”
“她是我的種!”
兩個同樣強勢的男人,在談家國大事時,誰都沒有計較誰出力多,但是在談及都覺得是自己女兒的拂衣時,卻險些把房頂掀了。
顧采薇聽完宋鐸氣呼呼的話,心中有些好笑,道:“表哥,拂衣在穆家,我們本來就很放心。這些年,三姐給我們的畫冊裡,也不少離兒的身影。他是個難得的好孩子,對拂衣那般好,都是孩子,可是若是拂衣喜歡的東西,他從來都是讓着她。若是兩個孩子長大了真的彼此有意,我倒是樂見其成。”
否則,讓拂衣嫁入不熟悉的家門之中,她性子單純直率,顧采薇自己也是不放心的。
“你懂什麼!”宋鐸見她“胳膊肘往外拐”,怒道。“將來有什麼事情,穆離身有殘疾,能護得住她嗎?”
顧采薇“噗嗤”一笑:“表哥,論武力,拂衣有曾外祖母的遺傳,天生神力,現在又習武,說一句巾幗不讓鬚眉都是謙虛,現在幾個侍衛都難以近身;而離兒,雖然現在不良於行,但是有我大哥在,肯定能站起來的。不能習武又如何?他小小年紀,已經沉穩有度,得大儒指點,日後前程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