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月事來了就要忌下冷水,春天到了,莧菜什麼的儘量不吃,萬一有了身子不知道,就麻煩了。
誰知方迎春沒有驚嚇,反而充滿笑意的俏臉瞬間就紅得跟煮熟的螃蟹似的。而且轉身就朝外面跑了。
方小福翻了個白眼,無語得很。正在廚房裡洗菜、切菜的彩雲和趙安瑤都笑了起來,笑這個嫂子真是愛操心,什麼都讓她想到了。
“彩雲就不說了,安瑤你將來也要嫁人的,改天我興致好了也教你一些。”方小福立刻欺負起趙安瑤。
趙安瑤也紅了臉,朝方小福翻了個大白眼,轉過身去不理她了。方小福卻悄悄過去撓她癢癢,逗得她咯咯地笑了起來,沒法洗菜了。
廚房裡很是歡樂,如今趙安瑤已經適應了在老方家的生活,大家也習慣了她和小睿的存在,只有那幾個護衛又成了大雜院的閒散人員。
昨天,季冬兒終於嫁去縣城了,方小福同兄弟幾個去了縣城喝葛大哥的喜酒,夢萱和慧兒也去了,因爲她們的未婚夫下午就出發往京城去。
方小福知道哥哥此去考功名,因此並不提生意上的事兒,只祝他們此去金榜高中,一切順利。
之後,因爲夢蕾還要去別苑和自己的爹孃辭行,方小福便沒有再拉着哥哥說不停,只說最後一冊書會交給陸大叔。
此時文浩天要出發了,自然沒功夫管這些事兒,因此方小福才說會交給陸大叔。
之後他們將馬車停在南門口,等吳先生和小方先生過來將慧兒和夢萱送回。剛纔可是給了他們單獨告別的機會,總要找地方說點悄悄話的。
看着兩輛馬車揚塵遠去,小林和小千騎馬隨行,方小福吁了一口氣,大家也趁天黑之前回家,沒有留在縣城過夜。
季冬兒自己就是最小,因此她出嫁沒有妹子和小弟了,帶的全是侄女和侄子,另有兩個嫂子送嫁,夜裡季家人就住到別苑裡,第二天再回家。
而方小福他們趕着回家,就是爲了今天方迎春回門。
下午,方迎春同夫婿季琛要回家了,老方家準備了不少乾貨、茶葉、麪條、小蛋糕還有兩隻下蛋雞給他們作回禮,二爺家也給了一袋麥子、兩筐新鮮菜蔬、兩隻下蛋雞。
季琛是趕着借來的驢車過來的,如今回去就裝了一車禮物,而且總算是和平常人家差不多隻是數量有點多的禮物。
岳家的客氣讓他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沒當過女婿,不知道帶這麼多東西回去對不對,結果陸雲軒在一旁說,他拿回去的比這還多呢,這還是照顧你新女婿怕嚇着你的。
有大女婿說話,二女婿心裡就安定些了。
不過季琛回村路上一路都有人過來問:“岳家又給啥好東西啦?”
這話讓他很困擾,心情有些沉重起來。
“琛哥不必覺得有什麼,其實就算是我,年前剛回家那會兒,也好不習慣的。慢慢地我感受到家裡人是真心待我好,我才安心下來。”
“你是我家女婿,我家的家境是比別人家好些,別人眼紅、說話酸那是別人的事兒,咱們自己好好過日子,家庭和睦就夠了。”
方迎春見狀體諒地勸道。到不是她會說話,而是說的真心話,讓她感觸很深的話,對着自己的男人就這麼自然地說了出來。
“嗯,咱也不需炫耀,也不必在意別人說什麼。”季琛回頭看了方迎春一眼,方迎春立刻爬到他旁邊坐下,笑嘻嘻地靠着他點了點頭。
新婚小夫妻如今正是蜜裡流油的時候,經過這翻交談又似感情更深。
在喜事一件接一件辦過之後,一切又恢復到平常生活中,除了方迎春嫁到北季村去了,季冬兒嫁到縣城去了。
玉玲和石奕祥一起搬回了大雜院,夢芙和劉澤磊也搬回了大雜院,兩人另住了一座小院,夫君讀書、娘子做手袋賺錢,日子平靜、悠然自得。
方迎春走後,小姐妹也搬回了大雜院繼續賺錢,彩雲母子也同着陸雲軒回山北鎮去了,大家約定月底去縣城,下個月,兄弟們就要回縣學了。
方小福卻捨不得漸漸怒放起來的果樹林的風光,想讓兄弟幾個自己去縣城住一個月,她等春汛之前再去。
然而方子湛卻只回了她一記冷眼,壓根不勸不哄,非常強勢。這讓她很泄氣。
如今他們散步很少去大雜院,到是大雜院那邊的人散步到果樹林這邊來。農家人見慣的風景在京城來的那些婦人和少年們眼裡,都是絕好的風景。
如今他們已在大雜院住慣,和方山村很多人都算得上認識,走在路上都有人和他們打招呼,這樣親切的感覺讓他們很溫暖,也放鬆了不少。
這也得益於方小福對他們的安排,只說是京城來的朋友暫居於此,並未說他們是買來的奴籍,也不說他們原本的身份。
雖然也有人好奇地問他們家是幹啥的,但他們也只是含糊地打了個哈哈,以爲這些人會起疑心,結果居然就糊弄過去了。
後來他們才知道,因爲之前趙君睿在這裡住過,後來被他爹接走,大家都知道他爹是跑商的有錢人,因此也以爲他們是如此身份呢。
農家人愛閒話,但也心思簡單,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的算計,加上又是方小福安排的,大家自然不敢多探問,怕惹方小福不高興。
真相只有汪郎中知道,是小汪郎中悄悄說的,因此他含蓄地和村長他們提醒了一下,不要讓人探問,時間到了這些人自然會走。
因此如今,大家也習慣了這些人的存在。他們也能在得閒時在村子裡走一走。
方小福教趙安瑤做小馬夾,如今這天氣正合適在夾衣外面套件小馬夾,不冷不熱又漂亮。
不過方小福記得當初答應王小梅和小菊的事情,又多做了幾種不同款式和顏色地給她們換着穿。
當然,給劉家表弟們也多做了兩件,還有那天在五子丘燒烤的時候,劉澤爲也過來討過,又多做了不少,準備給那天的小少年們每人發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