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年前就開始繡嫁妝了,若不是我爺去世沒錢買棺材,又怎會離家這麼遠看人臉色啊……”
“……”有一人帶頭,其餘人也紛紛開口。有爲自己辯解的,有嘀咕抱怨的,有連聲附和的,一時間偏廳裡又熱鬧起來。
方小福卻有些傻眼了,繡一塊帕子能賣兩文錢?一天能繡兩塊?就這麼點錢還拿出來炫耀?誰敢給你更好的繡品啊?
“繡塊帕子有這麼便宜?”她忍不住回頭看向袁三娘和林杜鵑。
“回三少夫人,這個若不是她手藝太差,就是被繡莊騙了,又或者是交貨給二手、三手收貨的人,或是貨郎。”林杜鵑連忙回答。
“也有可能是收貨方提供的繡布質量不好,專門走低價的。”袁三娘也解釋道。
方小福點點頭,便讓她們去拿些繡布和針線來,試試這九人的手藝。
“你們幾個別吵了,一會兒我給你們展示自己本事的機會,若上得檯面我便留下你們,若是仍不能讓我滿意,無需多言,你們找下家去吧。”
方小福擡手猛地拍了下手掌,制止了下方還在嘰嘰喳喳的聲音,說出自己的意見。
看着這些仍是不知道規矩是什麼的女孩子們,她還真是說不上來是討厭還是習慣。
她彷彿看到當初堵在自家院門外要求做手袋活兒的那些小閨女,雖然一個個情急得很容易被別人慫恿,但也不能說她們就有多壞。
而這裡的九人,雖然不甘心被驅逐而和主家槓上,但也不能說她們有多壞,她們只是自認爲在據理力爭,爭取自己的利益而已,出發點也不能說她們錯了。
當然,在這種時代裡,不守規矩的人肯定是要吃虧的。若她今天不能留下她們,她們迴歸官牙後等待她們的,怕就不是更好的命運了。
以她們的年紀,還有她們剛纔的行爲惹惱了官牙管事的後果,方小福都不禁有些擔心。
這時代的官牙經營項目是很豐富多樣的,除了直接買賣,也有僱傭、租賃等方面的交易方式。
像袁三娘和林杜鵑就是僱傭,沒有直接交換的身契,而是談成合作之後簽下契約,之後除了主家要付官牙一定佣金外,她們也要付一定佣金給官牙。
若是沒有交易,她們就只是作爲資源存在於官牙的名單上,並不影響她們的生活,一旦有交易,官牙方面會立刻通知她們。
但在交易之前自然也沒有工錢,若急需用錢,就只能選擇買賣的方式從官牙手中先拿到現銀了。這種買賣又分了活契和死契。
活契會商談時限、價值而談到不同價格,時間到後,只要再出一點手續費到官牙消除自己的賣身契,就能恢復自由之身。
當然,若時限到了或是在時限內與主家發生糾紛,官牙也有責任協助衙門立案審理,或是助其恢復自由之身。
當然,這些雖是官牙應該履行的職責,但給官牙的謝禮肯定是要的。得罪了官牙的人對你沒好處,不論是平民還是富戶都知道這個道理。
而今天來面試的這六十七人,都是可直接交換身契的,而且從官牙手中接過來的身契都是已經契檔的,不必再跑一趟另花銀子過檔。
官牙就是有這些權威的保障,纔在私牙橫行的時代仍是穩立不倒,不過它主要存在於縣城,在遠一些的地方尤其是農村裡,還是私牙居多。
官牙底下也養着不少私牙,以鞏固擴大自己的地盤。正是這種壟斷式經營,從百姓手中買回人口再到賣給主家,這之間便經過了層層分帳。
以今天的活契二十兩和死契五十兩爲例,被賣家庭能拿到的現銀能有三層就算不錯了。
也因此,一般人家若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也都不會在十歲以下賣閨女,因爲十歲以下的閨女根本不值錢。
能值到一、二兩身家的都算不錯了,在窮山村裡可能還不夠一兩就能買賣了。但越往城鎮就越貴,年紀也以十到十五最好。
這是這時代裡女孩子最好的年華,也最好調教,不管是當丫環,還是進青樓,或是給誰填房都是最合適的年紀。
也因此這年紀的賣價最高。
李全沒有告訴三少夫人,她自認爲最沒有要求的要求,其實是最高的要求。他也是想通過這次探下主家的底。
九個小姑娘拿到繡工材料後立刻在方小福的安排下坐到了椅子上,也顧不上說什麼了,便認真地繡起花來。
輕軟的繡布,手感讓她們心裡一陣激盪,漂亮的繡線,讓她們差點看花了眼。這樣的喜悅是過去繡過無數塊布料的她們無法忽略的。
哪怕只有這一次機會,她們也想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實力展現出來。
時間一點點過去,因爲方小福提供的材料和要求可不是一塊值兩文錢的帕子能搞定的,因此大家只能等待。
方小福見剛纔還吵鬧不休的女孩子們這會兒卻能安靜認真地工作,心裡便已經滿意了,至於她們能繡出什麼來其實不重要,只要有入門基礎便可。
她看看天色便低聲和子雅說了幾句,子雅就起身走到官牙官事那邊使了個眼色,又看了李全一眼,便率先朝門外走。
官牙的人會意,臉上難掩喜色地跟着走出去,到了旁邊廂房裡,子雅纔將方小福的決定說出來。
“這些姑娘雖然規矩差些,但看她們繡花時的態度還算認真,我方家也不想太爲難誰,就一併買下來吧。”
“主家是好心人!”
“主家爽快,咱們官牙也好辦事啊。”
官牙管事沒想到最後那九人也有了着落,本來還想着回去就將她們賣到醉紅樓讓她們好好吃個教訓呢。
不過交易順利他們心裡也什麼氣都沒有了,紛紛笑着誇讚方家大方,便一人拿契紙,一人拿算盤開始算帳。
子雅笑了笑,也說了兩句場面上的客氣話,便讓李全拿銀子換契紙。
李全一邊拿銀票一邊心裡嘀咕,當初文府送來五千兩這些日子可用不少了,現在又要一次支付一千六百多兩,他能不能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