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徐家也只有京城有,時間倉促,根本沒條件將他們已經增至幾十家的蛋糕鋪子、售賣網點鋪貨。
而且緊急收購的那些餡料也沒能全部收齊,數量還有限,能供上京城這次中秋節的貨,已經很了不起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方小福要靠她的策略讓徐家賺到超過三十萬兩的利潤。
她不知道這東黎國的京城有多大的消費吞吐量,但她知道東黎國整體經濟水平還是可以的,不然如意齋的手袋也不可能賣那麼貴,生意還那麼好。
這都幾個月了,她的供貨仍然穩定順利,這就說明市場銷售情況也很穩定。因此,作爲最繁榮的京城,又是節令食品,新式月餅的生意不可能太差的。
而且新式月餅無論形狀、大小、餡料都是獨一家的,因此在包裝上再別出心裁,看着高檔大氣適合送禮,價錢貴一點也不會有人計較的。
京城什麼人最多?絕對不是平民百姓,因此,送禮有面子纔是最重要的事情,價錢貴一點有什麼關係?
方小福從手袋的銷量上推測京城消費風向,給月餅的禮盒裝定價最少都是六十六兩銀子,六個月餅,盒面上印着“六六大順”。
試問誰不願意自己事事順心?大順可不輸於上寺廟燒香抽到上上大吉的籤啊。由此可見六十六兩還是很便宜的。
而裝了八個月餅的禮盒就要賣八十八兩了,因爲盒面上寫着“順心大發”,每一個月餅上也印上了“發”字。發可不只是寓意發財,也可能是升官,仕途大發啊。
而九個裝的禮盒就要賣九十九兩了,爲了表示尊貴,盒子上面印着“九九長有”的字樣,而且是鑲金面的。當然不能寫九五至尊,會死人的。
之後還有十二個裝的大禮盒,印着“心想事成”,賣價一百二十兩,但裡面有四個是大月餅,算是賺到了吧。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月餅禮盒裝買的不是月餅,而是寓意吉祥的禮盒啊,應節應景兒,送禮高檔大氣,拿得出手啊。
而且六十六兩以上的幾個禮盒品種,都配有瓷碟、銀刀、銀叉,八十八兩以上的禮盒都鑲了銀面燙字。
只有九十九兩的禮盒是鑲金面的,而且只有九百九十九盒,賣完就沒了。
當然也有簡裝的,全部是四個一盒、六個一盒、八個一盒,分別是五兩銀子、八兩銀子、十兩銀子,就是不論個買、不論斤稱。
這種銷售方式是別的糕點鋪子裡論斤稱、論個買、就是禮盒裝最貴也只有它一半的銷售方式,完全沒得比的。
但對於有錢人來說,你越貴就越顯示你的價值,顯出他的檔次,越便宜反而越不招人關注了。
以前沒有對比看不出來,現在有了對比,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買便宜的,覺得沒面子。
因此,徐家鋪子的月餅一出來,幾乎沒怎麼宣傳,徐侍郎家的月餅又貴又好吃的消息就不脛而走,有錢人都派出幾個小廝來排隊訂貨,生怕被別人多訂輪不到自己了。
這邊一排隊,那些本來沒打算買的人就坐不住了。
聽說禮盒數量有限,贈送蛋糕的優惠也只有開業五天內纔有,這跑慢了買不着咋辦?於是立刻也行動起來了。
方小福沒想到她的策劃小試牛刀竟然就真的抓住了那些人的消費心理,保障了徐家的月餅生意,順帶蛋糕的銷量也一路狂飈。
月餅是應節,蛋糕可不是。而且蛋糕保鮮期言明只有三天,提倡每天鮮吃,適合做早餐吃、做茶點吃、當夜宵吃。
這麼多吃法推出去,又是味道不錯的新鮮玩意兒,銷量不高才怪。尤其是京城人消費得起,又喜歡攀比,不賺纔怪。
方小福後來知道銷售情況後也很驚訝,果然還是要有錢,沒錢誰能任性?沒錢誰能大方得起來?
因此她對之後去京城做生意也充滿了信心。
今晚她準備的月餅都是很小個的,方便大家隨手拿了吃,不必拿刀切了,也不必擔心吃得多了對身體不好。
當然,依照安排,今晚的茶都是用茶葉泡的,不是糖水茶也不是姜鹽豆子茶,就是給大家消脂去油的。
第一批月餅全讓那些小朋友們分走了,第二批才輪到老人和婦人們,第三批是後生們,還在喝酒的漢子們就只能吃小蛋糕了。
看着堆積成小山的月餅迅速平了下去,方小福嘴角抽了抽,暗自慶幸臨時開了烤房,備了那麼多小蛋糕出來湊數,不然要開天窗了。
月餅分完,回味齋的糕點也裝盤擺了上來,還有村裡準備的瓜子、花生、南瓜餅、芝麻球、片糖、棗糕等等小吃食,時鮮的大棗、桔子、晚桃也都用端盆裝着擺了出來。
當然還有他們從縣城拖回來的那些蓮蓬,直接將筐擺成一排,頓時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別說婦人高興地往前衝,就是老人們都笑哈哈地走了過來拿了兩個走了。
方山村沒有荷塘,附近也只有石家坡有一個,但那麼一點兒哪裡輪得到他們去摘?隔遠聞聞香都不錯了。
去鎮上買可是要花兩、三文錢一個咧。因爲少,所以貴。結果老方家成功向他們展示了廉價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這般,一筐一筐地隨便拿。如果不是要省着給孩子們吃,他們都想吃個飽了。
看着老少爭搶蓮蓬時的笑臉,方小福不禁在心裡嘆氣,看來明年五子丘的荷塘要開大些纔好,不然怕是不夠分哪。
她可以預見,明年五子丘的蓮蓬肯定要被二祖爺爺留下許多的。大劉村也有那麼多小孩子,只怕能提前半年就眼巴巴地等待着了。
爲了不讓這次賞月宴過得太單調,也爲了不讓大家只關注月餅,而月餅顯然不夠分的情況下,方小福找到村長大伯,商量晚一點蒸包子給大家當宵夜,吃了就可以回家了。
村長大伯聽了立刻說好,當場就點了十幾個年輕媳婦子跟着大雜院廚房裡管事的去庫房拿麪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