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熱鬧鬧的鞭炮聲裡,方家這邊兄弟姐妹一大羣,還有很多混進來看熱鬧的村裡小朋友,全都拿到了紅包,笑嘻嘻地打開了大門。
石奕祥身着新郎袍春風得意地走進院門,在表兄弟姐妹們的恭喜聲裡,目光頻頻朝玉玲房間望過去。
他們一個是姑婆的孫子、一個是舅爺爺的的孫女,青梅竹馬、自幼定親,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在推遲了半年後終於成親了。
今兒方家小兄弟們都請了半天假,在家送姐出嫁,只是吃了中飯又得趕回去上學。
因爲兩家都是親戚,因此今天做客也分成了兩邊。二爺這邊作爲孃家肯定是不去石家坡的,二姑一家也留在這邊做客。
老方家這邊則是兄弟姐妹們都去送嫁。大人中午過去做客、晚上回二爺家吃飯,算是兩邊跑。
方小福自然是跟着方子湛走的,如今老兩房這一代裡就她一個小媳婦,因此她還要負責帶着妹妹們過去婚房幫忙。
彩雲是嫁了人的,要跟着陸雲軒走,陸家兄弟也是要過去石家坡的,他們和石奕祥都是同窗了嘛。
唐默他們在上學,方小福還把唐思、林森接了過來,今兒一起去石家坡看熱鬧。季家小侄子如今跟唐思、林森都是小夥伴,自然也跟着來了。
小傢伙們在院子裡跟子旭玩着,等廚房裡端出百合荷包蛋湯和紅棗花生紅糖茶,立刻眼巴巴地望着,只是不敢上前和迎親隊伍擠。
他們早就被交代過,迎親隊伍先吃,後面才輪到他們。
方小福和姐妹們都在屋裡陪玉玲,方子湛兄弟則陪着表哥他們,談論的話題也就一個老問題,那就是以後的稱呼問題。
奕祥是表哥,除了方子健,其他兄弟都比他小,可玉玲是他們堂妹,也不是遠的。這一下該叫表嫂?還是堂妹夫?
大家爭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用老辦法,各叫各的。有文浩天先例在前,又有吳先生和小方先生在後,只能這樣了……
二爺家今兒是三代裡第一件喜事,儘管只是出嫁,也辦得很隆重,光是每人一碗的百合荷包蛋湯就源源不斷地自廚房裡送出來。
不但親戚們有,來看熱鬧的村鄰都有,不過是迎親的用大碗,別人用的小碗。
至於紅棗花生紅糖茶,更是連着芝麻片糖、花生酥一起,主動送到了附近一大片的鄰居家裡去了,意味酬謝茶。
酬謝鄰里過去十多年裡對家裡孩子的關照,如今孩子出嫁,就像拜別父母一樣,算是拜別村鄰。
而且喝茶的只能是家裡最大的長輩,糖就分給家裡的小孩子。並不是要給人家全家都送的,但人家自己上了門就肯定有。
這個習俗自古有之,只是根據家境不同而有輕重之分。重的送上門、輕的只分給上門來看熱鬧的村鄰。
彩雲當初出嫁時,家境有限,只送了隔壁左右的幾家鄰居,如今家裡日子都好過了,二爺家便辦得隆重了。
二爺家正熱鬧時,一輛大馬車從鄉道上快速駛來,很快就在方山村木柵欄外停下,在前面騎馬的一名護衛立刻跳下馬上前,敞軒裡立刻走出來一個老頭。
“老先生!在下是以前在大雜院書軒住過的,我家小主子回來了,要去方家,還請開開門。”護衛在柵欄外恭敬地抱拳說道。
“小睿回來了?”老頭以前也常去書軒閒坐,後來村口也修了敞軒,也有書籍可以看,便坐到這邊來了,離家還近一點。
因此,他是認得當時管理書軒的那兩人的,如今裝扮不同,但面目並沒變化多少,從柵欄縫裡辨認了一下,就認出來了。
“方四爺爺,是我回來了!”趙君睿坐在馬車裡聽見聲音,立刻推開車門鑽了出來,利索地跳下馬車走上前,“快開門,我要去給玉玲姐送嫁啦!”
“哦喲,好、好,這就開門!”老頭一見果真是趙君睿,而且還記得他老頭子是誰,頓時笑不攏嘴,又回頭喊了一聲,“小睿回來了,快來幾個幫忙推下門!”
立刻又出來一個老頭,另一邊敞軒裡也出來幾個嬸子。
“喲,還真是小睿!”
“這剛過完年咋又跑來這裡啦?家裡大人也放心啊?”
“好像又長高了些啊,變成俊俏小後生了。”
“……”婦人們七嘴八舌地說笑着,對小睿並不陌生,突然,一個婦人朝後面張望了一眼,奇道,“小睿,馬車上的小閨女是誰呀?”
“是我姐,瑤兒。”趙君睿頭也沒回,簡單介紹了一下正從半開的車門好奇往外望的小姑娘。
趙安瑤見睿兒介紹自己,連忙彎着腰走出來,提着裙襬就跳下馬車,趕車小廝和旁邊的護衛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趙安瑤走到趙君睿身旁,朝剛剛打開的柵欄那一邊的老頭和婦人盈盈行了個晚輩禮,態度很是謙虛溫順,瞬間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雖然大家不知道趙君睿與如意齋的關係,但知道趙家是京城大戶人家,他們姐弟都這麼有禮,誰不喜歡呢。
“真是個可愛漂亮的小姑娘!”立刻就有婦人誇了起來。
“原來大家閨秀這麼溫婉有禮!”另一人也不落後地接上。
“……”一時間圍觀的婦人更多了,不過她們今兒的注意力可不在小睿身上了,小睿這姐姐更讓人想牽回家去。
甚至已有人上前去拉趙安瑤的小手了,又誇起來真是水靈靈的小姑娘,漂亮得跟朵花兒似的,這是年畫裡出來的小仙女吧。
“各位嬸子、伯孃,我們先去二爺家了,別去晚了奕祥表哥都往回走了。”趙君睿在方山村住了那麼久,自是知道這些人,說話也帶了這邊的口音。
“快去吧,看時辰也不久了。”那些婦人們這才依依不捨地放行。
趙君睿又朝大家作了個揖,立刻拉着姐姐回到馬車上,馬車便順利進了村子,直朝老方家趕去。
他們對二爺家的路並不熟,但也知道是老方家過去不遠,這時候門前肯定很熱鬧,根本不用認路也找得着。
很快就到了二爺家,姐弟倆手牽手朝門口擁擠的人羣擠過去,一路高喊:“嬸子們讓讓!伯孃們讓讓!這位大娘請讓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