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個意思?美女看他還不樂意了?
“哼”蘇蕊也不高興了,你不樂意,我還不高興呢。
午飯把昨日的豬內臟還有豬血,做成了一大鍋的豬雜湯,大家一人一大碗配着白麪饅頭,吃的那叫一個痛快。
午飯過後,蘇常樂和蘇常英在院子裡架起了兩個零時的爐竈,從家裡搬來了兩個大鐵鍋。
傍晚的時候,族裡的族親一個個都拖家帶口,從家裡拿上桌椅板凳,提着籃子,裡面裝着自家人的碗筷,來吃席了。
走進新宅的院子,大家自己找個空地,擺好桌椅,沒有空地也不怕,擺到院子外也一樣。
男人們找到相熟的親友,兄弟,坐定,聊天,女人則幫忙把碗筷遞過去。
古代農村吃席有個習俗,都要自備碗筷,一人一副筷子,兩個碗,一個自己吃飯,另外一個則是裝菜。
剛好一桌席都是坐八個人,八個菜,那麼八個碗就剛好。
女人擺好自己的碗筷,便也找自己相熟的好友坐在一起聊天。
此時族長,村長,還有裡甲等長老也來了,蘇宸睿雖說年雖小,但是身爲家裡的長子,他還是有招呼長輩的責任。
連忙上前,迎着幾位向主桌走去,“族長,村長,叔爺爺們,快請上座。”
此時蘇大伯和蘇小叔還有蘇宸銘也在主桌上坐着,族長蘇正都站在一邊了,也不見他們讓座,看到此處眉毛皺在一起,望向蘇老爺子。
“你就是這樣教育子孫的?有沒有一點規矩?”
蘇老爺子臉瞬間青了白,白了青,瞪向蘇大伯幾人,怒斥,“主桌是你們能坐的嗎?還不滾下去?”
蘇大伯幾人臉色訕訕的坐到了次一桌。
人坐滿,便要開始準備上菜了,上菜的人,要從桌子上拿走裝菜的碗。
也不用擔心碗會拿錯,一般農家買的碗,大小都是一樣的,就是花色偶爾會有點不同也無礙。
菜一碗碗的端上來了,院子裡擺的有兩大桶煮好的米粥,和足夠的饅頭,供族親自行取食。
菜上齊,蘇老爺子站了起來,今天與蘇老爺子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對於村裡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娶妻生子外,就是蓋了新房的上樑之日了,雖說這個房子不是他蓋的,但是,是他孫女蓋的,日後還是給他老蘇家的人,說來還是他的功勞。
看着二十多間整齊的磚房,蘇老爺子內心充滿了自豪感,看看村裡人那羨慕的眼神,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今日是個好日子,是我家二房新房上樑的日子,我先替小輩們,謝謝各位相鄰,叔伯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們,來參加上樑禮。”
“下面吉時到了,現在還請大家觀禮。”
主家要提前準備糖果,糯米糰,果子,萬字糕一對,其實就是花生芝麻餡料的糕點,上面蓋了個“萬”字的章子,把所有東西都放進一隻竹籃子裡,還要在中樑的兩頭各栓一根長繩,以便上樑時工人拿着繩子把樑柱上提。
“上樑”開始,蘇常英燃放鞭炮,陳纔在東,蘇常樂在西各提繩子登梯而上,如此同時,陳才高聲涌唱:“腳蹬樓梯步步高,手提花籃採仙桃;
仙桃採在花籃中,脫掉藍衫換紫袍。”
陳才,蘇常樂兩人登上梯子頂端,拉住繩子緩緩提升“中樑”然後分別用大“木錘”將中樑牢牢安放在早已做好的柱頭上,再把“木錘”掛在中樑下方的長基上。陳纔再把裝有糖果等物品的竹籃提起,抓起籃子裡的東西扔給主家(蘇宸睿),同時唱涌:
“黃道吉日喜門開,八大神仙送寶來;
我問此寶送何處,送到貴府門上來。
主家接到頭支寶,買田置地用不了。
主家接到二支寶,子子孫孫多又早。
主家接到三支寶,豐衣足食年年好。
接下來,抓起糖果“木錘”、萬字糕、糯米糰扔在樑上幾塊,剩下的往人羣裡扔,一邊扔一邊涌唱:
“手拿喜糖白如霜,東樑撒到西樑上;
撒在樑上生貴子,撒子樑尾出狀元。
老者撿了添福壽,少者撿了添兒郎;
男人撿了壯如牛,女人撿了賽牡丹。”
撒了一會,竹籃裡的東西已剩下不多了,陳才留給自己了,他也涌唱:
“存倉存倉,子孫滿堂,六畜興旺,稻米滿倉;
我從樓梯走下來,主家匠人都發財。”
蘇蕊望着搶果子點心,搶的不亦樂乎的小朋友笑了,她因爲上樑準備的果子,點心都是最好的,陳才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興奮極了,跟着搶,搶到了就往衣服裡面塞,如果放在手裡,就會被其它小朋友從手裡搶走。
接下來是祭拜天地,蘇宸睿牽着蘇宸楠,領着蘇蕊姐妹四人,在陳才的指引下,在蘇巧擺放好的“豬頭”“豬尾”“全雞”“全魚”桌子面前跪下磕了三個頭。
蘇蕊內心裡狂叫,她都沒有給父母磕過頭,現在卻給這些東西磕頭……
至此上樑算是結束了,接下來便是宴請賓客的時間了。
蘇蕊推了下蘇宸睿,蘇宸睿反應過來,忙端起了個茶杯,對着衆人高聲喊道。
“各位爺爺,奶奶,叔伯,嬸子,兄姐,弟妹們,我在此以茶代酒,感謝大家的賞臉,願意抽出時間來觀看我家的上樑禮,希望你們能吃好喝好。”
說完,蘇宸睿喝完了杯子裡的茶水。
蘇正起頭鼓起了掌,其它人見狀,也都鼓掌,一時之間掌聲不斷。
“宸睿小子,不錯。”
蘇正滿意的對蘇常勝說了句,蘇常勝回頭望了一眼蘇蕊,心想,“蘇蕊丫頭才真是不錯。”
蘇宸睿還小,不會有人給他敬酒,所以大家都給蘇老爺子敬酒,“叔,恭喜啊。”
“伯伯,您孫子,孫女不錯。”
所有來恭喜的,都是端着酒來的,蘇老爺子笑呵呵的端起了酒碗,來者不拒,誰來都會喝一口。
這個時候蘇家村裡還沒有人家有酒杯,大家都是用粗瓷碗當喝酒的容器,而粗瓷大碗,一碗可以裝半斤的酒。
且酒都是糧食做的,在古代平均畝產偏低的情況下,酒就是彌足珍貴的存在,所以雖然蘇家村有大口喝酒的習俗,但是也沒有人會真的勸人喝酒。
其實根本也不用勸酒,一是今天人多,來一個喝一口,加起來量也不少,二來大家平常也都沒有機會聚在一起,所以一喝起來也沒個數,三呢,平常沒有機會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金錢,所以一時之間,大家都喝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