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並沒有太大的野心,上百年來,李家的人對於權勢都是反應淡淡,就是爲官,也從不參加政黨,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
而且,李家在江南一帶還好,拿到京城來就不算什麼了,因此也沒什麼人家注意,而且,李登才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就是支應門庭也是他們來。
李登才一直很自由,家裡的人也一直寵着他,這就是老來子的好處了。
兩個哥哥也並不怕也不介意父母的偏心,李家對於家產一類的分配早有規定,嫡長子是多少,嫡長子之下的孩子們又是多少,父母就算偏心,也不過是私底下給這個弟弟一些罷了,作爲哥哥,他們並不是十分在意,反而也會給弟弟一些好東西……
因此,李家也沒有讓李登才聯姻的打算,他有喜歡的人自然好,沒有老太太和太太也會給他選一個合適的。
李家這樣的情況看着簡單,卻又有些複雜,畢竟,哥哥後面還有個嫂子。
家裡的長輩偶爾偏心一下也就算了,要是經常偏心,就算是大了李登才十多歲的大嫂也難免有些意見,更何況,還有個只比他打了不到十歲的二嫂。
兩個嫂子平時面上雖然和和氣氣的,見面三分笑,但李家的人都知道兩位嫂子有些不和,所以李登才的妻子人選就顯得有些重要了。
選一個厲害的,無疑是讓李家的情況更復雜,選一個軟和的,李登才又是這樣的性子,以後就算有兩個哥哥護着,只怕也會吃虧。
所以李家不是不想給年紀到的李登才說親,而是李登才妻子的人選也很麻煩。
性情不能太過厲害,脾氣也不能太和軟……
最後還是李家的老太太決定不着急,邊找邊等。
李登才心性長得慢,雖然十多歲的人了,還跟一個孩子似的(本來就是孩子),一點都不像他兩個哥哥,因此家裡的人也就不逼着他這時候娶妻。
可再拖,這個歲數也夠了。
因此翰墨的信一到,老太太就叫人去將兒子媳婦和兩個孫子叫來了,李登才的婚事可是大事,她怎麼也要和他們商量一下。
李老爺看了信,就遞給妻子。
這是李登才第一次明確表示要家裡給他提親,但翰墨之前已經有幾次暗示過李家的家長們,公子有了喜歡的人,對方還是個村姑。
一開始知道桃子的時候,不管是李家的老太太、太太還是李老爺,對這門親事都不看好,他們是說了不要求身份,但不代表真的會一點都不要求。
倒不是因爲利益還是面子之類的問題,而純粹是一種習慣。
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的習慣,因爲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環境的不同都會有所差異,但不可否認,門第相仿的人更能說到一塊兒去,因爲他們的見識與閱歷都差不多。
爲什麼大家都是回家與妻子商量事情,從未聽說與妾商量的?
妻子因爲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和所處環境的見識還可以和丈夫說上話,妾一般都是農家出來的女子或是丫頭或是身份地位更低的娼寮之地出來的女子,這些人一般是沒有什麼見識的。
但李家人深知李登才的性格,也沒派人去阻止什麼的,只是想着順其自然,只是沒想到順其自然的結果竟然是李登才直接叫老太太去定親了。
李老太太猶豫半響,道:“我聽說那李家一下子出了兩個進士,那姑娘也是從小就讀書識字的……”
李太太就笑道:“娘,三子看上的是蘇家的姑娘,而且那進士也是李家一個蘇家一個……”
李老太太就擺手道:“這個我知道,只是兩家既然是當着一家存在的,幾個孩子又都是那李相公及李娘子帶大的,那也就與一家兄弟無異了,加上又有血緣牽絆,並不差什麼。”
古人最喜歡兄弟多,李家和蘇家雖然只各有一個進士,但因爲是從小一塊兒當一家兄弟養,加上又有李石和蘇木蘭牽絆着,以後再官場上那就是與一家兄弟無異了。
李太太沉默下來,看來老太太是想同意這門親事的。
說來也是,家裡的想法就是讓李登才照着自己的喜好來,以前這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想要什麼就與他們開口,但也不知是何時,有誰在他面前說了不好的話,他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肆無忌憚,她和老太太幾人都心疼的不得了,爲了這事,還將李登才身邊的幾個人換了。
其實認真說起來,李登才已經很久沒向他們提過要求了。
最後還是李老爺拍板,“母親不如到錢塘去住一段時間,也好打聽那姑娘的人品相貌之類的,然後看了三子的反應再做打算。”
李老太太想想也是,如今李家和蘇家的人還沒從京城回來,他們說這些還都爲時過早了,“既如此,我們就先到錢塘那兒去住一段時間。到時看情況再定。”
李家的兩個兄弟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當初打探李蘇兩家情況的就是他們,所以他們對李蘇兩家的情況比對老太太們更加熟悉。
李蘇兩家的那兩個姑娘雖然從小讀書識字,但還要幹農活,有時更是要出外擺攤,兩兄弟就不是很情願弟弟娶這樣的弟妹。
最瞭解孩子的莫過於母親,所以李太太一看就看出了兩個兒子神色間的微微不贊同,留了心,等出了老太太的院子,就將兩個兒子叫到跟前。
李老爺正疑惑,就聽妻子問道:“我問你們,你們是不是有什麼事瞞着我們?”
兩個兒子對視一眼,只好無奈的將自己打探到的說了,道:“他們家境艱難,倒也情有可原,但弟弟金貴,給他娶這樣的妻子……而且他若是一時喜歡呢,到時若是不喜歡了,豈不是害了人家的姑娘?”
李老爺和李太太對視一眼,就仔細的問他李家和蘇家平時的生活常態。
兩人要打聽,總不可能只打聽外頭人的傳說,自然要留意他們平時幹了什麼,怎麼幹的,只有從這些小事上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兩個人的歲數都是過了而立和即將過而立,在官場上也混了好幾年,自然知道這些彎彎道道,所以打聽的很到位。
李老爺就滿意的摸摸鬍子,點頭道:“若果真如此,這門親事倒是值得一結。”
李太太也滿意的點頭,見兩個兒子不解,就解釋道:“你們只看到他家貧苦,以爲就算是讀書識字,也養成一副小家子氣,看不上眼,哪裡看到她們的勤勞?”
李老爺點頭,“她們小小年紀就知道主動幫家人幹活,之後也毫無怨言,可見是個識大體,懂輕重,又重親情的;這是其一,其二,我們這樣的人家又無心爭個甲乙丙丁,所以選兒媳最要緊的還是看品性,品性好,才能將孩子教好,你現在看着我們家不錯,可在官場上混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落下來了,到那時,沒了華服美婢,你們只怕連穿衣吃飯都不會了……”
“最要緊的是這兩個姑娘並不慕權勢富貴,這樣的人就是到了我們家也不會顯得小家子氣。”李太太聽兩個兒子說兩個姑娘的教育也是李石主抓,心裡就滿意了八分,畢竟,一個能教出兩個進士,自己也成爲秀才的家長你能差到哪裡去?
不可否認,當時李太太還是微微介意木蘭的。
木蘭在外頭的名聲一向彪悍,在鳴鳳村,他們之所以能這樣安然無恙,全年沒多少麻煩事,全靠的是木蘭那一身彪悍的箭術。
聰明的李老爺和李太太自然知道,心裡也有些讚賞,但這樣的兒媳婦放在他們家裡就不是很樂意了。
所以聽說是蘇木蘭的妹妹,李太太最爲擔心的就是這一個,好在蘇木蘭同樣因爲年紀小的問題,兩個女孩的教育竟然也是李石在做,蘇木蘭不過教他們一些女紅之類的東西。
李老爺和李太太與兩個兒子不一樣,他們考慮的更多些。
現在三個兒子看着還和睦,現在他們還在也還好,可他們若是都不在了呢?
老太太還在,他們還康健,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都能鬧成那樣,當初三子爲什麼慢慢地就變了性子?還不是老二媳婦心中介意,多說了幾句?
他們還在的時候都這樣,更別說他們不在的時候了。
可若是給三子娶一個厲害的媳婦回來,雖然可以保住三房的利益,但兄弟之間肯定有嫌隙,三子是個單純直率的孩子,若是沒有兄弟扶持,以後還不定怎麼樣呢。
而且,一個心思深沉的女子,他們也怕三子受委屈。
最重要的是,三個都是他們的孩子,他們自然希望他們的孩子都好。
可要是讓三子退步,娶一個性子溫婉一些的,他們又怕大兒媳和二兒媳虧待三房,三子也跟着受了委屈。
現在桃子的性格倒是不錯,她和三子一樣心思單純,兩個兒子也是調查過的,以後就算大兒媳和二兒媳在跟前說了什麼,兩人也會多站在三子夫妻那邊想想,三子也不至於受委屈,最重要的是,桃子雖然單純,但因爲從小所生活的環境,心裡還算有成算,定然不會叫人太過欺負。
而蘇木蘭不是吃虧的主兒,由此可見,她從小帶大的孩子也不會是認慫。
李老爺和李太太對視一眼,心裡都對這門親事認真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