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農家

農家,指農戶。田家,從事農業的人家。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又稱“農家流。”《漢書?藝文志》列爲“九流”之一。出處五代顏仁鬱《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宋陸游《嶽池農家》詩:“春深農家耕未足,原頭叱叱兩黃犢。”

www ●ttκa n ●C〇

許行(約公元前390-前315年),與孟子是同時代人,其事蹟和主張見於《孟子?滕文公上》。他依託遠古神農氏之言來宣傳其主張,是戰國時代農家的代表人物。從孟子罵他是‘南蠻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來,1他應是楚國人。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許行考》中認爲,許行即是墨家禽滑的弟子許犯,而楊伯俊《孟子譯註》則認爲錢說並無確鑿證據。《漢書?藝文志》有《神農》二十篇,當是許行的著作,可惜早已失傳。關於農家的記載,見於《呂氏春秋》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和《愛類》等篇,以及《淮南子?齊俗訓》。農家在戰國時地出現不是偶然的。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革使階級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動,以至於反映勞動者利益的思想學說,在當時也能有存在的條件,墨子、楊朱和許行正是勞動者的思想代表。但是,由於他們所代表的階級與階層各不一樣,因此其思想又各有差異。墨家是小手工業者的思想代表。楊朱學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許行爲代表的農家,則是下層農民的代言人。許行有弟子幾十人,他們生活極爲簡樸,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爲生。他們沒有土地,過着流浪的生活。他們從楚國來到滕國,不是追求高官厚祿,而是希望得到一塊土地、一間房子,以便定居下來從事耕種。許行的主張在當時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以至使儒家的門徒陳相及其弟陳辛也拋棄儒家而拜許行爲師。從孟子對許行的大肆攻擊也可以看出。許行代表着當時一股相當大的社會勢力,所以引起孟子的如此重視。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爲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農家列爲九流之一。並稱: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所重民食‘也正是農家的特點,尊神農氏。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戰國時,農家代表人物有許行。許行,楚國人,無著作留傳,生平事蹟可見於《孟子》一書。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孟子同時代。當時隨行學生幾十人,頗有影響,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棄儒學農,投入許行門下。《孟子?滕文公上》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陳相有一天去拜訪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賢人治國應該和老百姓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鼓吹“賢者與民並耕而食”是許行兩點主張之一。還有便是提出“市賈不二”的價格論,這一主張的中心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礎上,提倡人人平等勞動、物物等量交換,以實現其改革思想。

由稷下學者們集體編撰的《管子》一書包含各家的思想學說,一般認爲,其中《地員》一篇就是農家的著作,而《牧民》《權修》《五輔》《八觀》等篇重點記述了農家思想。由於當時的平民絕大多數都從事農耕,所以“重農”就是“重民”,重農傾向必然會發展爲民本思想。《管子》中有關農家的內容着重體現着農家的民本主義思想,成爲農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01.順民心,忠愛民農家看到,民心是不可違背的,“順民心”是一切統治的基礎,賢明的統治者能夠順應民心,以民心向背作爲自己行爲的指針。《管子?牧民篇》提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由此可見,農家通過“民心”這個概念,初步感覺到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儒家的民本主義還要進了一步。“忠愛民”是統治天下的基本方式,農家看到從事耕種的農民的辛苦,要求統治者要體恤百姓疾苦,不可巧取豪奪。《管子?權修篇》提出“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要求統治者要約束自己的行爲,不可巧取豪奪,不能對百姓剝削太重,也就是要減輕賦稅,輕徭薄役;同時要注意節約,不能窮奢極欲。這裡雖然已經改變了許行的人人平等勞動的主張,但這樣的改變無疑是統治者更易接受的。02.修飢謹,救災荒在《管子》一書中,農家還非常關注農業災害問題,提出“修飢謹,救災荒”。農家將水災、旱災、風霧雪霜、疾病、蟲災合稱爲“五害”,認爲“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產的重大災害,因此,一個賢明的統治者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當務之急在於掃除“五害”,只有解決了這些災害問題,解除百姓的痛苦,百姓纔會服從統治。在《管子》的作者看來,水災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尤應引起統治者的重視。這樣,災害意識就成爲農家民本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03.農本商末“農本商末”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得到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先秦農家力主“農本商末”,推動統治者確立這項基本國策,並促進社會認同這一價值觀念。農家認定,農業是一切財富的基礎和來源,一個國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而商業則是破壞和損耗社會財富的根源。商人不會創造財富,只不過是拿別人的產品,買賤賣貴,從中漁利,同時,商人還要吃飯和穿衣,要大量消費農民生產的糧食和布帛。不僅如此,農民勞動多而收穫少,商人卻付出少而收穫多,這種反差和對比會造成農業勞動力的流失。首先,農業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國家以百姓爲根,百姓以谷爲命。如果百姓無谷,國家就會失去根基,因此,必須將發展農業生產擺在重要的位置。而珠、玉、金、銀之類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對於處於飢寒之中的百姓來說毫無價值。其次,農家認爲,強大的軍隊是國家穩定的根本保障。在先秦時期,對軍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軍糧和穩定的兵源,而這兩項都需要通過發展農業來提供。再次,農家認爲,農業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證。勸民務農,會使百姓民風淳樸,也就容易供統治者利用和役使;勸民務農還會使百姓舉止持重,減少結黨營私、圖謀造反的機會,將老百姓束縛在土地上,防止他們隨意遷徙,從而保證政令的推行,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農家主張重農抑商,並不是否定工商活動存在的價值,而是要求從國家意志的高度來縮小和控制工商活動的範圍,使其不會成爲農事活動的障礙。在包羅萬象的雜家著作《呂氏春秋》中,也有不少闡述農家思想和農業技術的篇章。其中,作者提出了統一度量衡,以避免商業投機行爲。具體做法是,在每年的仲春和仲秋兩個月,由國家統一組織人力劃齊度量單位,統一衡稱,平整量器,修正溉具。這也開了秦朝“車同軌、書同文”的先河,與許行的主張相比又是一個進步。

農家著作有《神農》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國》十七篇,《尹都尉》十七篇,《趙氏》十七篇等等,均已佚。農家沒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來,他們的思想和活動散見在諸子的著述中,雖星星點點但仍然值得重視。(……)

三百八十章 尼姑也有愛求點推收賞評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347章 飛燕來由第66章 落雁第252章 陰陽家第69章 芳華絕代第332章 人的共性第359章 這是做夢嗎第350章 名門望族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253章 農家第39章 巧合第197章 私奔這種事情第46章 替罪羊第312章 四大名捕第352章 星期天休息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123章 悲催(十四)第251章 雜家第128章 悲催(十九)第167章 一個漏洞第329章 義帝第104章 告祖第208章 小算盤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21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78章 傳說還在繼續第80章 交談一百六十三章 事情大條了求點推收賞評第146章 弟子與學生第104章 告祖第66章 落雁第208章 小算盤第232章 仙二代第162章 害了女兒第196章 穿着的重要性第236章 囍第322章 先天高手二百八十九章 父子情深求點推收賞評第192章 犯迷糊第247章 道家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89章 葬禮第343章 劉海砍樵第173章 死亦有因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60章 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第97章 抓週趣聞第356章 愛情佳話第103章 人多力量大三百八十章 尼姑也有愛求點推收賞評第367章 閉眼先生第160章 提親第206章 金銀第237章 夢遊第375章 祿星來了第62章 百裡挑一第10章 多洛米骨牌效應第356章 愛情佳話第54章 老虎也要打個盹第157章 有了第365章 六招足矣第305章 周瑜第213章 分一杯羹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300章 趙飛燕第124章 悲催(十五)第157章 有了第178章 動亂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325章 紅顏一怒第80章 交談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97章 抓週趣聞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353章 天賜第193章 班門弄斧第300章 趙飛燕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210章 強盜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78章 動亂第190章 無可奈何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220章 不了了之第64章 百步穿羊第288章 歷史之謎第22章 化解第239章 董仲舒其人第195章 茶道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103章 人多力量大第175章 千金第121章 悲催(十二)第100章 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