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夫婦出了山谷,登船溯流而上,到了薊城換乘馬車,先一路向西而行,而後驅車向南,走走停停,一路遊山玩水,好不愜意。行了半年有餘,二人才到達大別山下淮水之畔的義陽,距離桃花塢僅僅幾十里路了。可他們並不急於進塢,而是在距離桃花塢四十餘里的一個名爲崔家堡的小鎮找了家客棧住了下來。這小鎮名爲崔家堡卻並不是一個四牆圍堵的城堡,而是一個只有幾條街道的小鎮,鎮上的居民也大多不姓崔,至於它爲何取了這麼一個名字,卻無從考證了!
二人在客棧住了幾日便在鎮上找了個宅院搬了進去,楊文良速速請了奶孃、僕人,二人便在這小鎮上安心住了下來。
每日夕陽西下時分,遠處桃花塢那白色的城堡被夕陽染成了金黃色,絢爛輝煌,青山巍峨,城堡壯闊。
桃花塢地處義陽,在晉國境內。時值晉國水深火熱時期,北有秦國、燕國、柔然、匈奴、趙國、吐谷渾、冉魏、代國等國割據一方,整個天下四分五裂,各國連年爭戰不休,百姓流離失所,深受戰亂之苦。桃花塢於戰亂之中佔山建堡,爲流民提供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因爲戰亂不停,流民數量劇增,桃花塢的規模也日漸擴大。
發展到今時今日,桃花塢已經有四堂十幾萬人口,四堂分別是白虎堂、金牛堂、銀狐堂、黑龍堂,其中白虎堂負責桃花塢兵馬,堂主馬誠;金牛堂負責桃花塢製造耕種事宜,堂主王芃;銀狐堂負責桃花塢商運財務事宜,堂主胡善;黑龍堂負責桃花塢一應雜事,堡內諸多流民的安排,堂主楊旭。
桃花塢自立一方,不向任何一個國家俯首稱臣,不隸屬任何一個國家。爲防外敵入侵,白虎堂擁兵六萬,由馬誠統帥。這六萬兵馬,是晉國、秦國等國的眼中釘,也是他們的顧忌,危難之中倒也保住了桃花塢五十年來平安無事。
楊文良四年前無意間與魔教相思門結了仇,導致殷氏身中碎心掌,以致難以受孕。在楊老夫人抱孫子的迫切希望下,楊文良無奈,只得攜着殷氏四處遍尋名醫,在前往逍遙谷的路上經過黑水潭,意外之中遇到被人棄於水中奄奄一息的楊天賜,大喜過望,收養了下來。
九死一生之後,殷氏母子已經平安無事,但卻又有另一個大難題擺到了楊氏夫婦的面前:楊天賜的名分!
楊文良權衡再三,最終想到一個辦法,所以纔在崔家堡買了宅院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一年!
這一年裡,花開花落,楊天賜也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小小的嘴巴里長出了四顆牙齒,上下各兩顆,開心而笑時一露出四顆白牙就如同小白兔般可愛。
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年的幸福生活,轉眼間又是一年春來到,桃花盛開時,楊文良攜了妻兒,踏上了返回桃花塢的路途。
這日,楊文良僱了馬車,辭退了僕人奴婢,早早攜着殷氏母子,朝桃花塢迤迤而行。
馬車緩緩停在桃花塢外城大門時,門口早已有大隊人馬立在那裡翹首以盼,一見馬車到來,人羣中一陣騷動,一個頭發灰白的老者連忙越衆上前掀了馬車門簾,楊文良夫婦隨即抱着楊天賜走了下來。
楊文良看了看那老者,道:“陳伯,你來了!”
那老者正是桃花塢內城望月樓的管家,他躬身恭恭敬敬地道:“老夫人命我們在這裡等候塢主,塢主,快些進去吧!”
楊文良看看衆人,見都是望月樓的女僕男丁,便不再多言,進了大門,往望月樓而去。
桃花塢整個建築分爲內城與外城,外城分別有東白虎堂、西金牛堂、南黑龍堂、北銀狐堂,內城位於正中,內城主樓是一棟三層小樓,便是望月樓了!
楊文良等人徒步行了大約一個時辰的工夫纔到瞭望月樓,桃花塢一進了外城便不能騎馬乘車。整個桃花塢佔地三百餘畝,從外城城門到望月樓就算乘車也要一刻鐘才能到達,徒步而行自然是慢上許多。
遠遠的,只見望月樓門口也有一羣人等候,衆人簇擁着一個年約五旬的婦人見了楊文良連忙越衆而出。楊文良快步走到那婦人面前,拜道:“娘!孩兒不孝,讓您老操心了!”
那婦人正是楊老夫人高氏,她微笑着點點頭,扶起楊文良後眼光便立即被殷氏懷中的襁褓吸引過去,她慢慢地走上前去,雙手不自覺地微微前伸,彷彿面前是一個不真實的夢境,一不小心便會破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