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週刊,創辦於1996年,是國內娛樂版塊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期刊雜誌之一。
新週刊致力於關注文化潮流,捕捉新銳文化現象,摘選當下社會的流行元素,洞察微妙的社會心態等等。通過對當下年輕人喜歡的元素進行評判解讀,新週刊雜誌在國內的影響力一直居高不下。
新週刊一月兩期,月初和月中各一期。
然而最近這段時間新週刊雜誌的主編文錚庭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翻過千禧年,01年的春節除了一首《年少有爲》掀起零星的波瀾後,國內又變得如同死水一般。
2月月初的雜誌銷量,一度跌到谷底。
雖然文錚庭也明白當下就是一年當中少見的低谷期,可時間才翻過月初,《花束般的戀愛》掀起的每一次討論,就讓文錚庭心裡滴血了一般。
新週刊一月兩期,不像很多的地方報能夠緊跟時事熱點。
好不容易等到月中的期刊準備定稿,文錚庭又陷入了糾結。
《花束般的戀愛》故事表達的觀點很簡單,但是在年輕人中間引起的反應卻很大。
不管是當代年輕人的婚戀愛情觀,還是趁着熱戀的時候衝動一把去結婚,婚戀與生活,都是當下極佳的熱點話題。
爲了這篇稿紙,文錚庭就跑了好幾次影院,特意截取了電影中不少的觀點。
然而當週末的兩天的票房出來,各地方媒體卻又把當下的話題熱點放到了那個如彗星一般崛起的年輕人身上。
知名作家、內地小天王、導演、編劇、作曲家,再加上正熱映的《花束般的戀愛》,哪怕鄒迅有着巴黎影后的加持,都蓋不住這個年輕人的光芒。
新週刊瞬間就找到了目標,聯繫到燕京星空廣告,幾乎是幾個電話的時間就把事情定了下來,同時也聯繫了星空廣告做了一個簡單的電話採訪。
新一期的新週刊雜誌封面,要換成那個光芒四射的年輕人。
在文錚庭這個深諳雜誌熱點的主編眼裡,袁樑身上可以挖掘的東西就太多了。
可他的電話採訪沒進行多久,卻被對方禮貌的擱置了。
“文主編,如果照着昨晚你給我的稿子印發出去,爭議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大清早,文錚庭還沒到雜誌社,助理的電話就打了過來。
“有爭議纔有賣點,袁樑就算是小天王,是大導演,但他只不過是個才二十歲的年輕人。
《花束般的戀愛》觀點定位很清晰,就是圍繞當下年輕人的愛情觀來展開,他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寫、編、導兼修,本就是極具爭議的。
那些小報媒體都在到處八卦,討論他談過幾個女朋友,在北影有多少人追他之類,甚至還有說他找人代筆的。
我們要是太正統,就失去了雜誌的話題性。”
昨晚的電話採訪貿然被擱置,後來也只是星空廣告的工作人員跟他說了一聲就現在,文錚庭心裡難免會有怨氣。
電話對面,助理看着手上最後定版的文章,一臉糾結。
雖然他也明白道理的確是文錚庭說的道理,可文錚庭在稿子末尾對袁樑評價,言辭的確不太合適。
“爲了藝術而藝術,當代青年的婚戀觀不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就能貿然討論的,婚姻、生活裡到底有什麼,不是一對情侶同居四年就能說得清楚的。
袁樑導演很年輕,對年輕人的喜好也很瞭解,但《花束般的戀愛》畢竟只是一部藝術加工過的電影。
”
助理讀出了濃濃的不滿,昨晚的電話採訪過程中,被袁樑以有事情急着處理的藉口擱置,文錚庭有怨氣也正常。
再怎麼說,在文錚庭眼裡袁樑都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
而且這段評價也沒有什麼太過激的言辭,雜誌就算有爭議也只會被袁樑的一些死忠粉所不喜而已。
“那主編,我拿去印了!”
文錚庭點了點頭,掛掉電話,隨後洗漱穿戴,優哉遊哉的來到雜誌社。然而他一杯熱茶還沒泡好,辦公室送的報紙也還沒進門,主管雜誌社經理就拿着他稿子的備份急匆匆衝了進來。
“文編,你怎麼定的稿,你這稿子不能這麼印?”
“有什麼問題嗎?”文錚庭拎着茶杯回過頭。
經理急匆匆道,“美帝那邊剛剛公佈了今年的奧斯卡提名,袁樑的兩部短片都被提名了,極有可能獲獎,照着你這一版的文案發出去,新週刊還不得被人罵死?”
“奧斯卡,今天公佈的?”
“按美帝時間算,應該是昨天晚上的時候袁樑就收到消息了。
袁樑那兩部短片在奧斯卡的評價都很高,那部《校園合唱的秘密》還是他進北影的藝考題,照着你這版的稿子發出去,我們質疑的就不是袁樑,而是而是北影和影視圈了。”
文錚庭蒙了,怎麼就這麼巧?
奧斯卡提名13號在美帝公佈,袁樑昨天晚上收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巧在進行電話採訪?
新週刊是半月刊,要提前印刷鋪貨,這麼說大清早他讓助理印的雜誌豈不是要廢掉?
電話採訪的時候,袁樑的確有事。
電話採訪用的是酒店的座機,然而才採訪了幾句他的手機就開始響個不停。
先是侯克明,再是韓山坪, 最後連六臺的電話都打來了。
這時候袁樑才意識到出了什麼事,暫停採訪拿着電話撥了過去。
01年奧斯卡提名的公佈在2月13日,《校園合唱團的秘密》和《舍與得》雙雙送審,自己竟然被《花束般的戀愛》週末的那點票房就搞昏頭了?
袁樑沒時間再顧及什麼新週刊的採訪,甚至連電影宣傳袁樑都要一併丟下趕回燕京。
當時間來到情人節當天,各家報社剛印好的報紙大清早就開始往街口的各個報亭送去。
人們咬着油條喝着豆漿出現在公交站臺,習慣性的買上一份,還沒打開就在首頁上意外的看到了娛樂版塊的新聞。
“國內新人導演袁樑喜獲奧斯卡提名,《校園合唱團的秘密》《舍與得》兩部短片攜手《臥虎藏龍》榮登奧斯卡。”
這是人珉日報的標題,有關奧斯卡的新聞被放在了次版。
但是像《京樺時報》《揚子晚報》《新民晚報》《南方都市報》《都市快報》這些全國性發行的地方機構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
“鬼才新人導演喜獲奧斯卡雙提名,《花束般的戀愛》只是袁樑征服國內電影市場的開始!”
官媒的渠道很廣,但是這條新聞對於一些擅長用八卦來博取觀衆眼球的地方小報就不太友好了,這其中不止新週刊,也有光羨廣告的華夏娛樂報道,那可是早兩天錄好要在各大衛視播出的電視節目。
情人節的早上,《花束般的戀愛》票房還沒什麼動靜,奧斯卡的一條新聞就讓各地方娛樂媒體炸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