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

乞和,沒錯,由議和變成乞和,只是一字之差,但卻顯出滿清集團的日益頹喪之勢。

去國號,稱臣歸建州,獻傳國玉璽,送質子,歲歲朝供……滿清提出了新的乞和條件,希望藉此緩一口氣。但實際上,明軍的軍事行動卻還有持續,沒有一丁點的延誤。前線將領只是把使者看押起來,派人給朝廷送信,然後又象什麼也沒發生似的,繼續揮軍猛攻。

很簡單,滿清已經不瞭解明廷政治、軍事結構,以及處理事情的程序。軍人嘛,你就執行命令,按照計劃打你的仗,是不是議和,什麼時候停火,那不是你們關心的事,也不是你們能管的事情。在接到朝廷的新命令之前,你有什麼權力更改軍事計劃?或者擅自停止進攻?

況且朱永興早就透露過自己的底線,除了投降,就是滅亡,滿清沒有別的選擇。朝廷也斷不會有什麼議和之舉,乞和嘛,雖然離投降近了一步,但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原因很簡單,絕不給滿清喘息之機,也絕不給蒙古諸部以爲滿清能夠存在的可能。而一旦議和,或者說是朝廷有了這樣的意思,蒙古諸部對滿清的打擊就會鬆懈,甚至停止。

只有表現出徹底擊滅滿清的決心和意志,蒙古諸部纔不會首鼠兩端,而滿清的不斷失敗,也將使反清陣營的力量越來越大。歷史上,也正是明軍的連連失敗,才使得親附滿清的蒙古諸部越來越多。站在勝利者的一邊,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最現實的考慮。

消息傳到北京,毫不意外,朱永興根本連見使者的興趣都沒有。只是通知前線諸將,滿清的使者放回,大明只接受無條件投降,沒有什麼議和、乞和。而朝廷的邸報上卻刊登了此事,借韃虜的卑言乞和來提振民心士氣。

名爲中興,實爲再造。大明帝國的名字雖然沒有改。但同每一個新興王朝差不多,缺的不是活力和自信。經歷過苦痛戰亂的人們,無論是官吏,還是普通百姓,幾乎都希望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韃虜這個大禍患。儘管財政緊張,儘管生活還不是特別好,但對於戰爭的心氣卻是非常足。

當然,這與明軍的連番獲勝。與朝廷並未濫加賦稅有很大關係。要是象崇禎時,邊餉、遼餉等加個不停,卻是打一仗敗一仗,還被韃虜在畿輔之地數次肆意劫掠,時間長了,民衆自然會生出牴觸情緒。

其實對於國家,從自身所擁有的能力來看,普通百姓比那些家財萬貫的縉紳豪富付出更多。就象在異族侵略的時候,很多妓女要比士大夫更有節操。也就是說。老百姓雖然讀書少,甚至大多是文盲,但在其樸素的觀念中,更希望能夠抵禦外侮,能夠安樂生活。

也正因爲老百姓的生活本就不易,他們的要求也就不高。也就更知道感恩。就以現在的北地而言,政府的賑濟是盡力了,老百姓雖然吃得粗糙,還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但只要沒有動亂。餓不死,有希望,便對朝廷、皇帝感恩戴德。

但就是這樣的老百姓,就那麼點小小的要求,在歷朝歷代,也總不會滿足他們。相反,流民、亂民、暴民、刁民等等稱謂倒是五花八門,盡是貶斥之語。好象老百姓稍有不滿,便是給朝廷、國家添麻煩,卻很少去解決產生不滿的根源,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對老百姓是堵,是防,是愚弄,是鉗制?還是疏導,教育,寬容,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而不是懼怕民衆的力量?

“昏君才什麼都害怕,害怕有人造反,害怕有人篡位,害怕——”朱永興用力揮了下手臂,說道:“從古至今,歷朝歷代也都從沒有禁止過老百姓擁有武器,民用火槍合法化,也只不過是刀劍的升級而已。況且,這也將首先在某一地區試點,然後再視各省情況逐步實施。”

“萬歲,火槍乃國之利器,流之民間恐多生事端。”郭之奇對此是反對的態度,躬身諫道:“國家初定,社會穩定至爲重要。”

“郭卿之言有理,但卻未真正明白朕的思路,以及逐步推行民間火槍合法化的步驟。”朱永興伸手向下壓了壓,斟酌了下字詞,緩緩說道:“民間火槍合法,這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其中還有很多限制。比如申領槍枝要經官府審覈,身家清白、無犯罪紀錄等等,還要宣誓遵守法律,纔可能取官府頒發的持槍許可證。而對某些人禁止持有槍枝,同樣也要有嚴格的規定,以儘量使槍枝不落入壞人之手。”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繼續說道:“至於首先要實施的地區,朕認爲可以遼東爲第一。諸卿想必也清楚,照現在的速度,王師光復遼東失地已是指日可待。但韃虜退縮,這仗還要打下去。十幾萬軍隊啊,要深入內地進行作戰,物資糧草便是一個大問題。而遼東之地,曠土寡民,難養軍隊啊!只有移民實邊,方能既減輕國家的餉糧負擔,又保證了軍隊的人員補充,以及所佔之地的穩固。”

“萬歲,除移民實邊外,尚有屯田戍邊可以施行。”張煌言奏道:“遼東之地苦寒,且有戰亂之憂,現國家土地充裕,誰又願意遷徒?”

“那就需要政策引導和鼓勵了。”朱永興垂下眼瞼,沉吟着說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條件足夠誘人,朕相信會招募到人的。而首先在遼東給百姓配發火槍,也是考慮到當地的環境,以及戰亂的風險。若是當年遼人家家有火槍,也不會被韃虜屠殺奴役了。”

“另外——”朱永興微笑着環視羣臣,“移民實邊的政策也將在西北推行,虛邊失地的前車之鑑,豈能不吸取啊?”

在人口稀少的邊疆,移民與鞏固防務歷來密切相關。這在歷史上是有成功經驗的,比如左宗棠率湘軍西征收復新疆時,就向當地移民,很快出現“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的景象。而“移民實邊”之功就此大書於史冊之上。(未完待續。。)

第77章 意外之功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60章 大結局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88章 大調整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4章 真儒,自虐?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45章 妥協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30章 暗戰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5章 破城第89章 勝利第47章 初勝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04章 報應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43章 保寧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6章 法陣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93章 三馬來會第81章 襲擾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200章 佔優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24章 授課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46章 火槍之威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5章 三鬼之謀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12章 兵潰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97章 唯一生路第85章 急行第81章 襲擾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7章 李晉王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37章 李晉王第46章 合擊之前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3章 召見羣將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91章 新氣象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38章 廣國公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81章 襲擾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88章 大調整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