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華島早在唐代便已被開發,港口着名,其北邊海港,稱爲靺鞨口,已爲島上要港,出入海島咽喉。到明朝時,軍用糧料儲之海島,覺華島遂成爲明軍的一個囤積糧料的基地。
等到廣寧失陷後,明軍的御守重點在寧遠城,糧儲則重在覺華島。“覺華島明囤糧城,城呈矩形,南北長約五百米,東西寬約兩百五十米,牆高約十米、底寬約六米。北牆設一門,通城外港口,是爲糧料、器械運輸之通道;南牆設二門,與‘龍脖’相通,便於島上往來;東、西牆無門,利於防守。城中有糧囤、料堆及守城官兵營房,還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排水溝。”
那時候的覺華島既是囤糧重地,又有水師,可配合陸師進圖恢復遼東失地,又能策應寧遠之城守——正如文獻記載:“以築八里者築寧遠之要害,更以守八里之四萬當寧遠之衝,與覺華島相犄角。而寇窺城,則島上之兵,旁出三岔,燒其浮橋,而繞其後,以橫擊之。”
由此,當時的覺華島成爲明軍與後金軍的必據必爭之地。天啓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攻擊寧遠城不下之後,隨即進攻覺華島。時值隆冬,海面冰封,從岸邊履冰,可直達島上。
守軍爲加強防禦,沿島鑿開一道長達十五里的冰濠,以阻擋後金騎兵的突入。然而,天氣嚴寒,島上明軍,“鑿冰寒苦,既無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戰。彼時,大雪紛飛,冰濠重新凍合”。後金騎兵履冰馳進,從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糧城北門。猛烈廝殺後衝進城中,摧毀了這個明朝關外的後勤基地。
現在,類似的嚴寒的自然環境似乎預示着歷史要重演,但此明軍非彼明軍,全火器的威力也不是清軍所能抵擋的。儘管清軍曾登上了靺鞨口,曾攻到了囤糧城北門。但在明軍的猛烈反擊下,依然被擊退。在冷悽的月光下,只能黯然履過冰面,返回陸地營寨舔拭傷口。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跟隨着皇太極歷經百餘戰,功績極大。如果說之前只看着奏報,只聽着敗軍之將的描述,他還有着懷疑,懷疑是將領們少不更事,不懂軍事。可他親自指揮的攻打覺華島失敗,卻讓他終於清楚了以往的失敗並不是偶然。
按理說。經歷了鬆棉大戰的鰲拜,對於明軍火器的威力應該是比較瞭解的,但現在明軍火力的猛烈程度卻更出乎他的意料。顛覆了他的固有印象。
那一輪一輪無休無止的火槍攢射,槍彈破盔裂甲;那一顆顆落地爆炸的炮彈,彈片激飛,帶來死亡;還有明軍挺着刺刀吶喊着反衝鋒,用白刃戰將攻上城牆的清兵擊退。固然在攻城戰中明軍的數量由於是內線運兵,可以佔據很大的優勢。但那股氣勢和英勇,卻不是鰲拜可以忽視不見的。
“阿瑪。不能再打下去了。”兒子達福巡營回來,對着沉坐不語的鰲拜苦勸道:“就算苦戰能奪得覺華。可沒有水師,依然難以長久守住。消耗了太多的力量,那遼東半島上的明軍又該如何處置……”
鰲拜突然擡手止住了兒子,重重地嘆了口氣,說道:“不想明軍已強勁如斯,我軍銳氣已失,確是不宜再戰。然要退守寧錦,爲父這輔政之位怕是亦不穩固矣。”
達福想了想,四下張望一下,湊近父親,低聲說道:“阿瑪過慮了。康熙尚幼,索尼又重病難醫,蘇克薩哈多半是回不來了,遏必隆無足輕重,首輔之位誰能動搖?加之阿瑪親信遍佈,誰敢相抗?”
鰲拜苦笑了一下,有些話他是不便對兒子說得太透的。權臣或許能喧赫一時,但臣就是臣,上面的那位皇帝總會長大,而權臣的下場有好的嗎?當然,走到現在這地步,他是不可能激流勇退,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向前。而且,爲了穩固地位,他甚至要變本加厲,最先清理康熙身邊對自己有所敵視的傢伙。
“派人往山海關送信兒,讓大隊人馬慢慢後撤,組織寧錦防線。”鰲拜停頓了半晌,下定了決心,“另外,你帶些兵將前往盛京,接管城防。明白嗎?”
達福用力點了點頭,退出關外後,盛京就如同之前的北京,控制了盛京防衛,則控制了朝廷。
“康熙身邊的倭赫等人——”鰲拜眯起了眼睛,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
倭赫是費揚古之子,擔任康熙身邊的侍衛,對鰲拜並不怎麼尊敬。鰲拜早想除之,以免這些近身侍衛在康熙面前詆譭自己。但他需要一個罪名,且要斬草除根,倭赫要殺,其父、兄也不能留着。
對於康熙,鰲拜在底下一點也不尊重,連達福也受影響,直呼其名,更沒有什麼恭敬的表示。
…………
冰面上不能宿營,流出的血很快又凍實,將倒臥的屍體牢牢粘在冰面上,呈現着各種死亡時的姿態。在冷冷的月光下,整個戰場象蒙了裹屍布一般悽慘。
胡國柱走過一堆堆的篝火,不時擡頭遠眺着城下。夜晚偷襲在理論上是不可行的,但也不排除清軍會孤注一擲。現在囤糧城中的明軍數量已經達到了一萬五千餘名,作爲防守的一方,又有火槍火炮的優勢,至少可以抵擋兩倍以上清軍的攻擊。
而增兵覺華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東北軍區在遼東半島的行動。同時,也是出於物資、人員補充,以及嚴寒環境的適應,總參謀部已經給東北軍區下達了命令,讓東北軍區在遼東半島實施收縮,必要時甚至可以退到金州。
目的很明確,在寒冷的冬季,明軍作戰的困難要大於清軍。而且,滿清集團撤出關後,兵力會大大增加,勢必對東北軍區造成更大的壓力。只要明軍能保住大連、旅順這個根本之地,等待天氣轉暖後的反攻,那北方的明軍便能大舉來援,重新佔據壓倒性的優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