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無題

將滿清趕出關外只是第一步,要想繼續打擊其殘餘勢力,就要不斷地投入,而北地的恢復重建則是持之以恆的基礎。南方的援助必不可少,但不能是現在這樣的完全依賴,至少這樣的狀況不能持續太久。

北方多產出一些,朝廷財政便寬鬆一些;北地多招募一個士兵,則可多調出一個南兵,減少一些由南到北的物資供應。

換句話說,朱永興在力爭使各個地方儘快地達到自給自足,從而節省下資金,開始大規模的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戶部的計算來看,光治理黃、淮,就需要幾年乃至十幾年的時間,投入更將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字。還有疏浚運河、修橋鋪路、建設工廠等等,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吞金獸橫在朱永興的面前,要跨過去談何容易啊!

當然,朱永興也可以不必這麼勞心費神,這麼殫精竭慮。管它凍死、餓死多少人,就當不知道,在十幾年後,當熬過來的人們能吃上地瓜土豆,能住上窩棚草屋的時候,他也可以怡然自得地宣稱“國泰民安”,再弄個什麼這個那個的盛世,然後自我陶醉在歌功頌德的海洋之中。

歷史上便是如此。世界近代史的時間跨度,是從公元1640年至1900年。而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跨度,則是從公元1840年至1919年,比世界近代史落後了整整200年。

在一片“太平盛世”的醉夢中,滿清統治者被自我滿足的“優越感”麻痹了神經,看不見時代洪流的怒濤急浪正在日夜不息地滾滾向前,不知道遙遠的西方正在發生着怎樣的歷史性鉅變。更不明白道西方發生的這場歷史性鉅變對中國將意味着什麼。結果,殖民者的鋼鐵炮艦遠隔重洋乘風破浪而來,把中國清朝這條東方“龍船”撞沉了。

朱永興看得遠,想得深,他不會讓中華民族在經歷百年的屈辱後再去奮起追趕那兩百年的差距。所以。他不會輕易滿足,他也就比別人更累。

一天下來,朱永興召見了黃秀仁,與工部官員商議確定了北方的農業復興計劃,午後又接見了法國使者,對他們遠道運來馬匹表示感謝。並簽署國書,確定兩國正式建交,准許法國在北京,也就是不久之後的首都,建館並常駐使團。同時。朱永興下旨挑選赴歐使團,主要是在英、法兩國設館駐使團。

一名外交史學家曾經這樣敘述過:“自從各國在外國首都保持常駐使節成爲慣例後,處理國際關係的方法發生了徹底的變革。常駐使節始於十五世紀。後來隨着強大和統一的民族國家取代封建君主,慣例成爲非此不可的了。在十七世紀‘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之後,和平往來得到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增多,從而常駐使節的慣例在歐洲得到普及。”

重要的不是能與英、法兩個大國建立外交關係,而是標誌着中國從此走上了近代外交。

儘管中國的外交。就其活動方式和活動的實質內容而言,可以溯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但當時各諸侯國畢竟形式上還是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之內,而後來也又復歸於大一統。因此嚴格地講。和今天我們所講的主權國家之間的外交還不是同樣的事。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中國和周圍少數民族互有徵伐,逐漸融合。而和周圍一些國家建立的也都是藩屬關係,雖然也時有貢使來往,也曾派出使節遠赴異鄉。但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中國並沒有真正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國建立交往。因此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現代意義上的外交關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建立外交關係,互派常駐使團;然後便是派出留學人員。引進翻譯科技書籍,加強進一步的文化科技交流。朱永興知道急不得。他先打開一扇窗,然後是推開一道門,他要讓國人都能睜眼看世界,跟隨着時代大潮而前進,甚至是引領時代大潮。

最後召見的是臺灣派來的貢使,嗯,姑且這麼叫吧!使者是陳永華和馮錫範,提前獻上了新年賀禮,還有一些錢糧,以示支持國戰的態度。

“仿沐家例,永鎮臺灣。”朱永興沉吟了一下,突然莞爾一笑,略帶嘲諷地說道:“臺灣已被延平王治理得針插不進,水潑不進,要朝廷的旨意又有何用?裝點門面嗎?”

“啓奏萬歲,臺灣大小官員皆先王所封,亦合朝廷規制。”馮錫範抗聲啓奏道:“若朝廷要委派能員幹吏前往,臺灣又豈能相拒?”

鄭成功在世時,確實有開府建衙的權力,這也是永曆朝廷懦弱且無實力,對東南一柱只能是籠絡。但現在朝廷處於強勢,臺灣自然不敢再跋扈自雄了。

“朕之前便說過,要借臺灣一地囤兵停船,以作征伐呂宋之用。”朱永興冷笑了一下,說道:“既是要仿沐家例,那沐家可曾狡詞推脫,可曾抗拒朝廷軍隊,可曾抗旨不遵,可曾跋扈自雄?”

陳永華暗自嘆息,這岷世子登基爲帝,氣勢又與潛龍時大不相同,言語咄咄,對臺灣鄭家已無客氣之語。當然,朱永興的背後是幾十萬大軍,是大半個中國,這是臺灣所無法抗衡的。更不用說臺灣的人心,並不安於在島上居住,更多的倒是想回到故土。

馮錫範的口氣也不由得軟了下來,在君臣的大義名分面前,誰又敢理直氣壯,“萬歲想是有所誤會。延平王非是要抗拒朝廷,而是亦有徵討呂宋之意。待準備停當,便會發兵,豈勞朝廷興師動衆?”

“準備停當是何時啊?”朱永興並不放鬆,緊着追問道。

“這個——”馮錫範猶豫了一下,囁嚅道:“萬歲有所不知,臺灣地狹人少,剛剛開始墾殖,糧食尚不能自給,總要等上數年方可齊備吧?”

“哦,那就是要朝廷等下去嘍!”朱永興冷笑一聲,“朝廷要出兵,延平王不肯;要他出兵,他又要準備。哼哼,他還自認明臣否?”

“延平王忠心朝廷,實無二心。”陳永華趕忙上前奏道:“萬歲請恕罪,臺灣物資匱乏,絕難支撐大軍停駐,非是臺灣在抗拒朝廷。”

“鼠目寸光,小肚雞腸。”朱永興不屑地斥道:“朝廷可曾從臺灣徵收賦稅,可曾說要臺灣支應糧草物資,可曾要在臺灣駐紮軍隊?你們難道不知,要征伐呂宋,臺灣是最佳的集結地和出發地?諸多狡辯,朕不想聽,你們也不必說了。回去告訴鄭經,莫要自欺欺人,拿什麼仿沐家例來糊弄。待韃虜平定之後,朝廷大軍便要做征伐呂宋的準備,介時不管他願不願意,以臺灣作前進基地的計劃不會改變。既不要他出人,也不要他出錢,朕看他這個臣子如何處之?你們告退吧!”

打發走了陳、馮二人,朱永興依然氣鬱難平。依現在的航海技術和艦船製造水平,越海千里去征伐呂宋,路途平安比作戰順利更重要。而從臺灣出發,橫跨巴士海峽是最快捷、最安全的路線。航線上還有巴坦羣島、巴布顏羣島,可作爲中繼站停靠。也就說,一段漫長的航程可被分解爲數段較短的航程,船員和士兵能夠得到更好的休息,躲避風險的機會也更大。

“陛下,這臺南是臺灣最繁華之地,又是鄭氏根本,恐不會輕易讓出某地供朝廷大軍停留。”吳三桂在總參謀部工作,眼界可是寬廣了不少,而總參謀部的地圖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細,他指着臺灣地圖說道:“這臺北倒是尚未開發,就是位置不太理想。”

“雖是不太理想,怕也要勉爲其難了。”朱永興苦笑了一下,伸手在地圖上劃了一下,“或者還需在臺東另尋一中繼點,那裡土蠻甚多,殊是不易啊!”

臺灣北部開發較晚,現在只有人數不多的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在這裡過着漁獵生活。而臺灣中東部,則是高山族同胞的居住地,其中又可細分爲、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臺灣西部、西南部平原與沿海,原住民長期與漢族雜處、通婚,則較早接受漢族文化。

顯然,朱永興想要在臺北雞籠(基隆)一帶建立基地,以及在臺東建立中繼點,便要有相應的手段和措施,與原住民儘量少發生衝突。

爲了明軍跨海遠征的順利,朱永興不得不提前對臺灣鄭氏採取強硬態度。同時,在臺灣如果有了基地,日後鄭氏內亂時,也更能以最快地速度作出反應。基於現在朝廷的強勢,以及鄭氏臣子的名義,朱永興覺得鄭經極有可能作出讓步。只要不堅持在臺南設立基地,只要繼續讓鄭氏保有澎湖,只要給鄭氏一個“仿沐家例,永鎮臺灣”的保證,憑鄭經現在的實力,估計很難下決心與朝廷決裂。(未完待續)

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8章 以南養北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17章 斷臂?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78章 勝利之因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95章 初印象第43章 保寧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63章 攻掠遼東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38章 廣國公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31章 故國風情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6章 無題第92章 無題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80章 教士保羅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9章 決戰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61章 縝密分析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92章 無題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64章 計議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72章 攻守結合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9章 蠱神之誓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9章 宗室儀仗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45章 天變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33章 立威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72章 攻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