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聯合研發

“好吧。”張國光直視了段雲野一眼,然後輕輕的點了點頭。

張國光當然也希望段雲能夠接受更多瀋陽虧損的市屬企業,但他也知道,這樣的要求確實有些過分了,而且作爲改革開放這十多年來,瀋陽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張國光也是不能把他逼的太狠,這件事還需要具體的協商,不能直接談崩。

其實無論是張國光還是武迪生,他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早些時候武迪生和段雲談判的時候,也提出了很多似乎有些過分的要求,不過最終他和段雲都做了一些妥協,而且之前承諾段雲的事情,也都全部做到,這一點還是非常難得的,也正是因爲如此,倆人才逐漸建立起來了信任,並最終讓沃爾沃汽車項目落戶瀋陽。

至於說張國光,他對汽車產業方面的事情瞭解的並不如武迪生場那麼深入,所以他的想法就比較簡單,乾脆,那就是如果天音集團需要SY市政府的配合和幫助,那段雲也同樣需要幫助SY市政府這邊解決一些實際性的問題,而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利用他們企業的技術和影響力,幫扶瀋陽的這些虧損企業,從而減輕SY市政府的財政壓力。

從倆人第一次的交鋒來看,雖然並沒有達到張國光的最終目的,但至少段雲也願意提供一些相關的幫助和支持,對於這樣一個談判結果,張國光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是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張書記,我想問一下,目前咱們瀋陽這面需要承包的企業主要是從事什麼產業的?”段雲問道。

既然已經答應了張國光要承包SY市屬的企業,那段雲就要知道這些企業的一些具體情況。

“這可就多了……”聽到段雲詢問情況,張國光沉吟了一下,接着說道:“咱們瀋陽的這些市屬國有企業,涵蓋的門類很多,我大致給你說一下吧……”

談及到瀋陽的企業,張國光的雙眼閃過一抹自豪,但隨即又暗淡了下來。

作爲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瀋陽的工業家底,絕對不是國內其他城市能夠相提並論的。

說起來,中國最早的城市化樂園就是在東三省實現的。

哈爾濱有“八大軍工、三大動力”,有五千職工以上的企業最少有二三十家。

瀋陽這邊鼎盛時的鐵西區,有市屬企業520個,其中大型國企58個,中型國企54個。其中,有30餘家共和國著名國企。

天安門城樓的國徽、中國第一臺機牀、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套成套重型機械、第一輛解放卡車......東北造出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350個第一。

而鐵西區的北二馬路上,有瀋陽機牀一廠、機牀三廠、鍋爐總廠、變壓器廠,冶煉廠、重型機器廠、有色冶金機械總廠、汽車齒輪廠、東北製藥總廠等37家大型企業。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瀋陽就是中國工業的一個心臟部分,光是他們一個是的工業實力,就可以吊打出東北以外所有其他的國內省份。

只不過這些年來,東北這邊的工業升級轉型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另外,也存在一些非常嚴重的管理問題,所以導致現如今的瀋陽已經出現多家大型國企嚴重虧損,甚至瀕臨倒閉的局面,而且在整體國家的經濟佈局中,東北這邊也開始逐步處於一個邊緣位置。

甚至原本沒有多少重工業企業的沿海城市,憑藉區位和政策優勢,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這也使得東北的很多企業在國內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一個劣勢,到了1993年的時候,這種情況已經變得十分危急。

張國光在瀋陽擔任了多年的市高官,所以對SY市的這些重點國營企業,還是瞭然於心的,這些企業中,很多都是在國內非常有名的大型國企,也都曾經是瀋陽乃至遼寧省的驕傲,但現如今,有些企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也成了張國光的一塊心病。

而聽到張國光的介紹,段雲的內心也感到了不小的震撼。

雖然段雲以前一直知道SY市中國的重工業中心,但是卻沒有想到SY市竟然有着如此厚的家底,五百多家市直屬企業,而且很多都是中大型國企,這樣的規模和數量,確實不是其他城市能夠相提並論的。

ωωω ⊕Tтkā n ⊕¢○

“張書記,聽了您的介紹,我想闡述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在大致聽完張國光的講述之後,段雲思索了一下說道。

“你有什麼建議儘管說。”張國光說道。

“是這樣的,瀋陽這麼多的市屬企業,以我們天音集團目前的實力,其實能提供的幫助也是非常有限的,我想這您心裡應該清楚。”段雲說道。

“這個我明白,其實真正遇到困難的企業還是少部分,大部分企業目前的經營還是沒有問題的。”張國光說道。

“我覺得吧,目前他們瀋陽很多企業之所以面臨生存的困境,一方面是管理問題,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本身管理有問題,但這樣的企業你讓我去承包接手,我想扭虧爲盈,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但這樣的話,勢必會動搖很多人的鐵飯碗,而且你也不可能讓我隨意開除那些國企的工人,如果您只是想讓我養的這些工人的話,那還不如讓我多掏一筆錢,沒必要讓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慮這些企業管理經營的問題……”

“你說的對。”張國光輕輕的點了點頭。

“我們天音集團是一家科技公司,一直都是靠搞研發生產高技術產品吃飯的,所以以我這些年的經營思路來看,很多企業之所以出現經營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視產品研發,尤其是很多國營企業,認爲搞技術研發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沒有足夠資金和人才祛除這件事,而且因爲有國家託底,也沒有動力去搞研發,導致產品技術落後,最終被市場淘汰。”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我們天音集團在產品研發方面是有豐富經驗的,所以如果咱們瀋陽能夠集中所有研發技術人才組建一個聯合研發中心,然後由我們天音集團進行主導和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我想這對咱們瀋陽的大部分國有企業來說,絕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他們面臨的困境!”

第2238章 第二千二百三十七 終身大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工第四百七十六章 三大三小第2427章 發佈會前夕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布朗瓊斯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本土化改進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重大機遇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廠計劃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婚第三百九十二章 緩衝第六百七十四章 收尾階段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大刀闊斧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考複習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908工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遠大目標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忠告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定居美國第九百二十八章 惡性競爭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經驗之談第六百四十章 鉅額補助第四百七十章 今非昔比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美國電商第一千零三十章 大賽開始第九百二十五章 熟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重大突破第一百零六章 生財有道第2272章 就業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前途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大失所望第2231章 長線獎勵機制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心理博弈第四百九十章 禮物第2418章 紐約演講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任務分紅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銷售返點第六百九十五章 客戶上門第四十三章 人比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調動工作第2309章 內部分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九百零三章 生產線資料第六百四十四章 轉移產能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汽車產業共同體第二百七十七章 安全措施第五十五章 摸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到貨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三角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史玉柱第七百零一章 商業佈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Flash第一百五十九章 優越感第八章 租房第七百零三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半瓶汾酒第四百二十一章 瑞陽的承諾第四百零三章 謀而後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寶安新區第四百零九章 加班加點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危機感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奢望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內部招標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過渡策略第二百三十四章 兌現承諾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連續重大突破第六百五十一章 考察第2368章 保密計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熱火朝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2260章 專利授權商第2347章 電信科技研究院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合資辦廠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善意的幫助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辦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西部數據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2G通訊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思想博弈第四百三十三章 結婚請帖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史玉柱第2337章 合作意向第二百三十六章 贈品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歷史時刻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資金問題第八百四十章 大婚第一千零九十章 新年商會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甜蜜時光第二百一十章 攝影愛好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華強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共同話題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康雲汽車第九百二十三章 會議通知第三百零七章 平衡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微米制程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股權分配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居安思危第四百五十九章 發工資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時代轉折點第八百九十九章 程清妍的潛力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六十九章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