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跛腳的巨人

段雲一直想招攬來的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蘇聯以及其加盟共和國的科學家,也都是段雲想要吸納的目標之一。

在後世很多人的印象中,蘇聯的產品“傻大黑粗”,重工業和軍事科技比較發達,然而民用的輕工業領域卻非常的差,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民用產品。

但實際上,重視教育和科技發展是蘇聯的一貫傳統,而且蘇聯的科技人才非常多。

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科技的發展尤爲受到蘇聯的重視,被當成是其經濟發展的“決定性戰略方向”和“首要的”“關鍵的”問題,爲此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蘇聯的科技隊伍迅速壯大,到80年代的時候,蘇聯擁有科技工作者143萬,約佔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總數的1/4,其中80%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科研費用大量增加。

80年代用於科技方面的支出,約佔國民收入的5%,蘇聯在全國內建立了龐大的研究機構,年均提供的發明創造約500多萬項,佔世界科研成果總數的1/3。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前蘇聯並沒有形成科技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與之相反的是,科技與經濟嚴重脫節,經濟上的成就與科技上的進步極不相稱,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沒有正確處理好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科學研究之間的關係,前蘇聯在宇宙數學與力學,熱核聚變,量子電子學等許多基礎學科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在應用科研上則嚴重滯後。

就像當年蘇聯從事的太空計劃,探月計劃,和美國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然而這些先進的太空科技並沒有成功轉化成爲民用,而是成爲了蘇聯當局用於“充門面”,與美國相互攀比的資本,很多工程就是個面子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回報卻少之又少。

另外一方面就是蘇聯的科研與國民經濟軍事化畸形化相適應,那些直接與軍事有關的尖端技術部門得到了優先發展,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了熱核武器,激光,電子,導彈,原子能空間技術等尖端部門,而經濟領域上的民用工業和農業科技力量和成果卻明顯滯後。

據統計,蘇聯國家科研撥款75%用於軍事領域,只有20%用於其他,在工業技術應用方面,至少落後美國十幾年。

這也就使得蘇聯成爲了一個“跛腳的巨人”,使國家的整體發展嚴重失衡,軍事航天領域可謂是一枝獨秀。

還有就是前蘇聯雖然有大量的科技發展創造,但真正用於生產的卻很少,或者因爲科技與生產脫節,部分科研成果,無應用推廣價值,或者因爲體質原因,科技轉化爲生產的渠道不暢通,大致只有1/4左右的科技成果在國民經濟得到了應用,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爲現實生產力,造成了巨大浪費,也限制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最後1點就是體質上的問題,蘇聯的科研經費主要依靠無償的國家預算撥款,因此科研部門不關心資金的利用效果,不關心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再加上企業對採用新的科技成果是消極態度,所以在利用新技術方面,前蘇聯比西歐國家落後好幾年,比日本落後十幾年到20多年,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嚴重的國家資源虛耗。

實際上,科技發展不平衡以及科技成果不能有效利用,這種問題在中國也很突出。

8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擁有高官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達幾十萬項,可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工業技術裝備的總體水平要落後15~20年,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8%,遠低於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這表明中國科技與經濟的“兩張皮”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蘇聯要到1991年的年底的時候纔會正式解體,這也就意味着段雲到那個時候,纔有機會招攬到前蘇聯的科學家。

不過在招攬蘇聯科學家的問題上,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爲在蘇聯解體的前一兩年之內,國內的經濟問題並沒有爆發,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可以維持的,尤其是一些科研人員的收入,短期內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另外就是前蘇聯的大部分科學家更向往的是美歐的生活,蘇聯的解體讓他們有了投奔昔日國家政敵的機會,而且很多優秀的蘇聯科學家在很早以前就接受了美國政府的“招安”,其他國家講招攬優秀蘇聯科學家,只能選擇美國挑剩的人才。

所以段雲也想從蘇聯解體中中分得一杯羹,尤其是招攬那些頂尖精英人才,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他需要提前佈局,提前向那些蘇聯科學家拋出“橄欖枝”,許諾各種高薪待遇,也只有這樣,那些蘇聯科學家才能在國家解體之後,把段雲的公司當成一個“後路”和“選項”,前往中國進行“淘金”。

而且在這些科學家的選擇中,也不是所有人才都是段雲需要的,段雲還需要重新進行篩選,挑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人才。

然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胡正明雖然可以幫助自己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但蘇聯那邊的事情,他卻根本幫不上任何的忙,段雲還需要想其他的辦法。

“胡教授,你認識的學者朋友中,有沒有和蘇聯人打過交道的?”段雲問道。

“我們在國際性的會議上能夠接觸到一些蘇聯的技術專家,不過不可能有深入的交往,美國科學家想要去蘇聯,是要經過層層審批的,中央情報局那邊也不允許我們私自和蘇聯方面接觸……”胡正明說道。

“果然如此。”段雲聽到這裡輕輕的點了點頭。

“你不會是想在蘇聯設立研發中心吧?”胡正明問道。

“和您實話說吧,我確實有這個想法。”段雲看了胡正明一眼,接着說道:“如果你有哪位朋友能夠跟蘇聯的科學家經常打交道,可以給我介紹一下……”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技術改變產業第八百五十章 開業在即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首選目標第2353章 大唐電信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瘋狂的競價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索尼美國總部第五百八十五章 建廠報告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秀芝的心意第2371章 另闢蹊徑第2407章 人生之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裡子面子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性增長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汽修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厚此薄彼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捨得一身剮第二千零四十八章 交機儀式第2175章 艱難的任務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土地財政第六百三十四章 裡子面子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卡拉OK第八百三十八章 大婚第五百六十三章 進京通知第2221章 博西電器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愛子第八十六章 提名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職業經理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錄像機廠投產第三百二十九章 買車第四百四十九章第2336章 隱形紅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嚴重分歧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成果彙報第五百零八章 商品物流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VCD發佈會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3+1+1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新聞界頂流第六百五十七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可靠夥伴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權分配第四百六十二章 抗爭到底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合適的價格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科研差距第二千零九十章 北方的信件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光刻機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真正的奢侈品第2191章 超高門檻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百萬年薪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權分配第二百九十一章 理解萬歲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大手筆第2257章 優勢互補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國家級工業力量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諮詢團隊第八百九十三章 勵志雞湯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互通有無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選擇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抵押貸款第十一章 師傅第五百四十三章 星期日工程師第2250章 金融團隊第三百七十八章 凶多吉少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MP3發佈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顧慮第2246章 坦白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裁員名單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水深水淺第五十七章 代理商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專訪第二千零一十三章 即時通訊軟件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陽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專家名冊第六百三十四章 裡子面子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夫唱婦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見面第2276章 任務重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技術攻關小組第九百四十三章 迎春酒會第2364章 接班人選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老三樣第一百一十四章 對象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招標會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收穫頗豐第一百七十八章 侉子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成果彙報第六百七十二章 暴怒第2210章 終極夢想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3+1+1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門當戶對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座椅加熱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大哥大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國產文泰來聯盟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婚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孃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任務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中之重第五百五十八章 專利申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獵頭第2281章 借雞下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獨擋一面第2244章 藍色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