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李太后

李太后,即李氏,北直隸漷縣人,出生於嘉靖二十五年,家境極其普通,父親李偉是泥瓦匠出身。據說其大名叫做李綵鳳,不知道是不是出自於典故“身無綵鳳雙飛翼”,不過想來李偉應該沒有那麼多的文化。

在李氏年幼的時候,由於家鄉災情過於嚴重,導致李家生活極爲困難,無奈之下,李偉拖家帶口來到了京師。“京師大,居不易”,之後由於手頭拮据的原因,李偉便將女兒李氏送入皇宮,做了一名宮女。這可能是他這一輩子當中,作得最爲英明的一個決定了。

李氏初入宮時,只是一名普通宮女,並沒有人能料到她日後會飛黃騰達。

嘉靖三十九年,即李氏十五歲之時,她被指派進入了裕王府,侍奉嘉靖皇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載垕。

由於那個時候,嘉靖原本有好幾個兒子,身爲老三的朱載垕,剛開始並不受他老爹待見,加上他老爹又信奉某些方士的“二龍不能見面”之說,所以朱載垕只能在女人和美酒當中尋找慰藉。

正在這個時候,李氏走進了朱載垕的世界。由於李氏聰明伶俐,又生得模樣俊俏,很快就獲得了朱載垕的寵愛。

嘉靖四十二年,李氏爲朱載垕生下兒子朱翊鈞。嘉靖駕崩之後,原本沒有希望做皇帝的朱載垕,居然成了先帝的唯一兒子,“鹹魚大翻身”,坐上了龍椅。

隆慶元年,朱載垕即位,是爲明穆宗。同年三月,明穆宗封李氏爲貴妃,地位僅次於陳皇后。

隆慶二年,李氏爲朱載垕生下另一個兒子朱翊鏐。

萬曆元年,朱翊鈞即位後,爲母親李氏上尊號爲“慈聖皇太后”。按照明朝舊制,新皇帝即位,尊前任皇后爲皇太后;若有新皇帝生母稱太后的,就加上徽號以示區別。

當時,大太監馮保想討好李氏,因此以並尊兩太后的名義,暗示大學士張居正交付大臣們商議,尊明穆宗皇后陳氏爲仁聖皇太后,尊李氏爲慈聖皇太后。

尊號問題解決後,李氏與陳氏兩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區別。陳太后住在慈慶宮,李太后住在慈寧宮。只是後來,張居正上書,爲方便李太后看護朱翊鈞的起居,當遷居乾清宮。

萬曆六年,朱翊鈞大婚之後,李太后又返回了慈寧宮。

不過在萬曆皇帝登基之初,李太后做了兩件大事。正是這兩件大事,才保證了朱翊鈞的皇位穩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李氏的這兩個舉動,才造就了“萬曆中興”的盛世局面。

其一是換掉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讓馮保上位。

孟衝本是廚師出身,機緣巧合之下,入宮做了太監,一直在尚善監任職。隆慶年間,孟衝掌管起了“十二監”之一的尚膳監,後來,被大學士高拱所器重,被推薦給皇帝,於是他便坐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高位。

孟衝沒什麼大的本事,善於諂媚,“爭飾奇技淫巧以悅帝意”。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李太后自然是沒什麼好感的,於是在隆慶皇帝去世之後,就被撤了職。

李太后做的第二件大事,也是關於人事任免方面的:罷免時任首輔高拱,並將張居正推上首輔一職。

其實關於高拱被罷免一事,表面上看起來,原因簡單至極。

朱翊鈞即位後,高拱曾在內閣說過一句話:“十歲幼童何能盡理天下事?”,這裡的幼童當然就是指萬曆皇帝。

雖然高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其他的不臣想法,可是這句話,卻被張居正透露給大太監馮保,又經由馮保之口,傳到了兩宮太后(李貴妃和陳皇后)耳裡,兩人當即大驚失色。尤其是李太后,她哪裡能夠容忍這樣的大學士來輔佐自己的兒子。

萬曆元年六月十六日的早朝之上,李太后在內閣、五府、六部的高官面前,嚴厲斥責了高拱的罪行,指摘對方的行爲藐視皇權,擅權無君,是大逆不道之舉。

事情還沒完,罵了一頓之後,李太后還繞過內閣,當場降旨將高拱罷官,命其立即還鄉,不許在京師多做停留。

事實上,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欣賞由來已久,而她對高拱的猜忌和不滿,也並不僅僅是由這一句話而起。不過不管怎麼說,她的這個舉動,在事後看來,確實是英明無比的。

隆慶皇帝即位後,常年沉迷女色,健康已大不如前,狀況不容樂觀。而在這個時候,妖道王九思自稱深諳陰陽大法,他給皇帝開具了一道藥方,取十二歲童男子時尿液,和十二歲童女的初潮經水,然後將它們混合並配以中藥煉製而成。

隆慶皇帝拿到方子後,龍顏大悅。而張居正和高拱都經歷過嘉靖皇帝一生篤信道教方術,終日在西苑內齋醮煉丹,由此導致國事糜爛、政風頹敗的慘痛經歷。

對於皇帝的所作所爲,張居正堅決反對。

高拱雖然也知道皇帝的行爲不妥當,卻因爲當時正處於和張居正爭權的緊要關頭,所以不願得罪皇帝,於是違心勸導皇帝可以一試。

對於兩位臣子的做法,隆慶皇帝當然是斥責張居正,而對高拱加以褒揚。哪知此事傳到了李太后的耳朵裡,她自然會覺得張居正忠貞敢言,而跟皇帝最爲親近的高拱,卻因爲一己私利,置皇帝的健康和大明江山的安危於不顧。

如此一來,在李太后的心底深處,一顆懷疑的種子,便早早地種下了,只需等待時光慢慢發酵之後,就會迸發出千鈞之力。

隆慶二年初春,在時任禮部尚書高儀的提議下,內閣的幾名大學士,聯名給皇帝上了一道摺子。其大意就是,希望皇帝儘早確立朱翊鈞的太子地位。

隆慶皇帝只有兩個兒子,都是當時的李貴妃所生。陳皇后由於身體原因,早年生下過一個早夭的女兒後,就再無所出。

朱翊鈞是隆慶皇帝的大兒子,當時只有五歲多。皇帝本來就對這個皇長子非常喜愛,收到內閣大臣的請求後,他當場准奏,並於三月份舉行了冊立儀式,向天下昭告了此事。

張居正剛一入閣,就趕上了這件大事。而先張居正入閣的高拱,卻因爲與與時任首輔徐階鬧翻了,遭到言官們的彈劾,在頭年年底就被排擠出閣。

雖然在不久之後,徐階因年紀大了,退休回了老家,高拱又重新返回內閣,並且坐上了首輔之位。可是在“冊立太子”一事上,高拱寸功未立,這多少也導致了萬曆即位之後,張居正反而比他更受皇帝青睞。

而李太后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能在早朝之上,將高拱輕鬆地拉下馬來。由此可見,李太后的政治嗅覺有多敏銳。

通過對李太后所作所爲的分析,鍾南得出一個結論:李太后不簡單!她不但有能力,還知進退,要是換作一副男兒身,指不定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物,要想說服她,鍾南覺得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天,鍾南拖了張鯨的關係,向李太后表達了請求覲見的意願。老太太一反平日裡不理事兒的常態,當即召見了他。

見面之後,鍾南發現對方神色略顯憔悴,估計也在爲朱翊鈞的病情發愁。現在看來,不管一個女人的地位有多高,只要她已爲人母,對自己子女的關愛,和普通百姓都是一樣的。

“鍾尚書可是有了醫治皇兒的辦法?”李太后率先發問。

鍾南沒想到對方如此急迫,他還在斟酌怎麼和對方開口,聽到問話,心道:看來老太太也坐不住了。不過這樣一來,倒是更有利於自己的遊說工作了。

“回稟太后,下官倒是有一個治療方案,只是可能會有些風險。”

“你和太醫院那邊溝通過嗎?他們怎麼說?”

“呃……我這邊的治療方案是用西醫,所以太醫院那邊,暫時還沒有知會他們。”回答之後,鍾南有點擔心對方對西醫的認知和態度了,畢竟如今的主流還是中醫。

“西醫?我倒是也略有耳聞。”李太后點了點頭,“不知洋郎中們打算用什麼辦法,來醫治皇帝呢?”

“根據他們對病情的分析和判斷,聖上只能通過手術治療,纔有可能痊癒。”

“手術?那可是人的腦袋啊,洋郎中們能保證不出錯?”李太后有些驚訝和擔憂。

“回稟太后,其實這個西醫的手術治療,也沒有您想象中的那麼可怕。”鍾南決定好好給對方說說,畢竟以他兩世爲人的經驗來看,朱翊鈞如今唯一的生機,就是開顱去除腦部淤血,否則只能變成植物人,甚至是死亡了。

隨後,鍾南便給李太后講解了中醫和西醫各自的優勢,這些內容還是他曾經在某乎上面看到的。好在鍾南做過幾年的“業務猿”,深諳與人打交道的技巧,再加上對方並不是迂腐之人,何況愛子心切,幾相權衡之下,李太后終於點了頭,同意讓洋郎中給朱翊鈞做手術治療了。

第七十七章 最後一個房客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七十七章 最後一個房客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七章 殊榮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十三章 退伍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五章 李太后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五章 李太后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七章 殊榮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九章 遠行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