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門,大單位,就算是義安城落後,吉普車和轎車還是有的。而中等部門單位,領導坐方塊車出行又感覺寒酸了點,小部門單位,上面又感覺不需要給配。
申請的單位是很多,但有些單位純粹是有總比沒有要好。所以方塊車,上面定性爲辦公用車爲主。
什麼叫辦公用車,就是儘量不用於平時單位出行使用,而是工作時使用的交通工具。
比如郵局,配送郵件的,縣城用的是自行車,城區現在都在洪城採購摩托車。但摩托車不太適合跑郵件,他們更想要的是類似邊三輪那樣的三輪摩托車。
而現在好了,有方塊車了,除了前面沒擋風玻璃,這方塊車對於郵局來說等於是完美。而且不開的時候,用一個木板擋着就是了。
這郵政局可是早就看中了方塊車的,申請了可不只是一兩車。而文化局也是在申請,每年組織電影下鄉,多艱難呀。也是騎着個自行車,文化局都是依靠財政撥款,比郵政局可窮多了。郵政局起碼還有摩托車。
但說的需求,派出所公安民警就不需要嘛,白天晚上都要巡查,甚至有案件的時候,大家都是靠兩條腿在行走訪問。而且有了車子,機動性就更強,一但有什麼地方出事了,支援也能及時。
反正很多部門申報都會有各自的理由,但是想單純的只是爲了出行去開會,去視察方便申請的,基本都被拒絕了。
而有些部門就算需要,可能也會按照需求量的原因,往後排了。
首先來汽車廠提車的,就是郵政局,而且是一下三輛車,爲什麼是郵政三輛車呢,按照需求,郵政需要車子沒錯,但很多郵政局名下的自行車,摩托車並不少,跟其他單位來比,怎麼也輪不到郵政局三輛車呀。
這就是有效益單位的好處了,郵政局有自身的財務收入呀。不像有些單位財務支出都只能依靠地方財務。
郵政局能提三輛車,不需要地方財政出錢,加上需求要求也符合車型的定位。所以就批了三輛車。
人家直接帶着一萬五千塊的現金來的,都是大黑十,一千塊一捆,也不過是十五捆而已。按照最大面值算,在後世也就是不到十五萬現金的大小。
雖然郵政局來的是一個主任,但羅成還是客氣的招待。幾根特供香菸一下去,人家主任承諾了,明天就安排人員過來給他們廠後勤部裝一個電話分機。以後還有需要的時候,招呼一聲就行了。
而郵電局的人走後,沒有想到第二個來的是供電局,又是一家效益型單位。這供電局,產品就是電力,也不可能免費給汽車廠用電呀。
可要說電工哪裡最多,非供電局莫屬了。想到工廠裡以後會越來越多機械化的生產,電工肯定是需要的。本來就在打算招電工了,這送上門的路子,不能放過。
聽到羅成需要電工,對方直接表明,明天就立刻調兩個師傅來這邊報道都行。
任何單位,一旦規模無法快速擴張,工人人數就會浮腫。明明有時候不需要人手的時候,也會因爲各種人情世故,不得不額外招人。
這以前電工師傅除了接線之外,也負責抄電錶的。但是現在這活都被單位裡沒有技術安排進來的某些人頂替了。電工本來就是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多,這活一少,供電區域不變大的話,調離走幾個電工,還真是對應了那句話,一個蘿蔔一個坑。空出來一個坑,馬上就可以填上一個蘿蔔了。
所以對於有些單位來說,你要調人家工人走,只要不過量,還真不難。有可能還會感激你,等於給對方擠出正式工名額了。
供電局的人一走,沒多久又有人來了。看樣子這購車票應該是今天上午地方單位發出去,這分到票的,也都是在就準備好了的,一有票就沒耽誤過來了。
第三個來的是文化局的,電影播放隊就屬同他們單位分管。羅成還記得同學許永明就是義安電影播放隊的職工放映員呢,上次說要下鄉放電影,也不知道去哪裡了。
文化局這時代可是一個清水衙門,有營收,但不夠開支的,能申請到一輛車,也算是上面對文化局的重視了。
羅成也跟對方互相客套了一下,要知道義安圖書館其實也是歸人家管理的。打好關係,以後租借一些書籍也方便。等不忙的時候,烤着火,看着這年代的啥的,也是不錯的生活。
這文化局走後,最後三輪竟然也是被一個單位打包了的,義安城區公安總局。這車子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他們了,但沒有什麼財政收入,能第一次弄到三輛就算不錯了。以後每個月應該都會有他們單位的幾輛。
以後呀,過個半年一年的,說不定就能在義安的道路上經常看見方塊車在道路上巡查了。
龍津鎮,也就是合併後的新鄉鎮。
羅兵氣喘吁吁的回到了家裡,有道是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的。身上扛着兩包東西,手裡還提着一個大布袋,下車的時候沒走幾步路就被乞食者盯上了。
這前一陣子還覺得乞食者少了不少的呢,羅兵沒有想到又多了起來。並且也不是那種年老者,對方一開始是請求羅兵給點吃的,但本來就住農村生活的羅兵,哪有那麼多同情心。以前有,這兩年下來也麻木了。
外地的乞討者,太多,救不過來的。救一兩個有什麼用,到明年開春自己可能都顧不過來。
可以確認的是對方肯定是外地人,口音都不一樣,但羅兵分辨不出到底是什麼地方的口音。他又沒去過什麼外面的地方,本地的他都不一定會搭理,何況是外地的。
大哥面對這樣的人可能會心軟,但他羅兵不會,菜刀是直接從袋子裡拿在手上了。但真的一把刀嚇退不了飢餓的人,只是讓對方謹慎了一些。
有好幾個一直跟着羅兵,羅兵身上揹着百來斤東西,根本就走不快。農村人背東西自身習慣了調節呼吸,不會走的快也不會慢。快了節奏調整不過來,反而會走不動。但不走快點,人就容易被圍住,乞討者好幾個人呢。後面好像還有小孩似的身影,也一直跟在林子裡面。
這算是拖家帶口的了,有些人爲了小孩有口吃的,抓住機會真的會拼命的。
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羅兵用刀隔開了裝豆粕的袋子,口子沒割大,怕袋子爛掉。然後邊走邊用手抓出一些豆粕往地上丟,丟了不少,那些人才沒有繼續追着他,而是停下來撿羅兵丟在地上的豆粕。
回到家門口的羅兵,直接喊着爸媽。父親和母親都在,出門看見是自家的老二,手裡還拿着一把菜刀也是嚇了一大跳。
看見他身上背的東西,父親羅文應該是明白了什麼。急忙幫羅兵把東西先卸了下來,再詢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帶這樣多東西回來了。
身上的東西卸下後,羅兵算是慢慢緩過來了。本來背這百來斤東西,對於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打斷了行走的速度規律,他就一直沒調整好。這就跟一個人走路可能能一直走半天,走很遠,但讓他急跑,跑的越猛,越是跑不了多遠。
先是回到屋裡,羅兵纔開口說這些東西怎麼來的。今天是二十八號,廠裡發工資的日子,他和小雨她們雖然沒上幾天班,但福利可不是按照農村的工分來算的,這哪怕是上一天班,碰巧了,就跟人家上一個月是一樣多的。
米糠和豆粕都是工廠的福利,瑕疵布也發了不少,沒帶來。主要是今天廠裡還發肉了,滷好了的。大哥讓他帶回來給他們嚐嚐的,不但如此,還買了菸酒過來。就這,還是有些東西不敢帶多,家裡還有糕點呢。
介紹了東西怎麼來的後,羅兵納悶的詢問着,怎麼龍津鎮好像又多了很多乞食者。而且還是拖家帶口的那種,剛纔回來的路上,就是被好幾個人盯上了。要是一兩個,他肯定是什麼都不會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