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買的多,他是放開了吃,但也就吃的下三個。而奶奶不是怕她突然一下吃的多吃壞身子,也吃了三個。
這年月的人真的是餓的太久了,只有腸胃一直習慣了餓的人,纔有可能會吃撐死。
因爲一直餓,有沒有飽的感覺的人。在猛然吃到很多食物,飽的感覺其實是會遲緩的。
也就是你在吃的時候,可能其實腸胃裡的食物量是已經夠你飽了的。但身體可能還是在發出餓的錯誤信息,所以一些餓急了的人,吃着吃着就撐死了。
這樣的遲緩情況就是吃的時候還沒太大感覺,等休息了一會,反而覺得肚子好飽好撐。
不過這也分人,起碼不能按照羅成的眼光來分析,在這年頭,很多人都缺油水,自身能吃也是很正常。就比如父親羅文,他吃一個大餅就沒再吃了,不是吃不下,而是他要放開了吃,羅成買的這些都不夠。
一個大餅半斤多,羅成能吃飽,父親只能墊吧一下肚子而已。
“詩詩,你拿兩餅子,給趙大媽和李嬸家各送一個過去。”
羅小雨和羅詩詩在房間裡吃大餅的時候,老媽又過來喊了。而這跑腿的活,基本就是喊詩詩的,誰讓她在家裡年齡最小呢。
趙大媽和李嬸都是住附近的鄰居,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這年頭大家都比較注重鄰里關係,很多時候,有急事喊鄰里間幫忙,那是真的上。
前些年收成還可以的時候,小孩子間互相串門玩,也總能混到一些零嘴吃。那時候吃食也精貴,只不過沒這二年這樣稀缺。
一個大餅也就半斤多點而已,自家大兒子回來了,給個大餅也算意思了一下,別說沒記着他們。
“大叔,中午記得帶凳子去我家吃飯,嬸子和強子他們都去,布袋也帶一個。”
羅兵對着大叔羅武說着,一大早出門,早點來通知,就是怕他們有事來不了。小叔那邊羅全因爲住的更近已經通知了。
“行,幾年沒見你哥了,也不知道變樣了沒有。兵子你去忙吧,我們會準時過去的。”
羅武點了點頭,侄子羅兵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確了,羅成回來了,等會就會去糧站裡買糧。雖然糧可能不多,但大哥羅文家還是打算幫襯一下他們這做弟弟和妹妹的。否則也不會讓他們帶一個布袋子去。
親兄弟之間,客套的話就不用多說,要是有心,這恩情記着就行。而且羅武還有羅全也都是農民,甚至幹活都是一個大隊的,家裡什麼情況幾兄弟之間都互相瞭解。
羅兵從大叔羅武家出來後,就直接前往姑姑家了,因爲兩個叔叔都住的比較近,家裡情況也好了解,平時也都互相幫襯着。
而姑姑等於就是外嫁出去的女人,這平時也不好打聽日子過的咋樣。最近幾個月都沒來往了,但都嫁的是農村,姑父什麼樣,都清楚。其實不用打探,都能知道,基本就沒有一個過的好的。
這年月要想生活過的好,除非能有一份吃商品糧的工作。否則生意不能做,土地是集體的,就算是在往年收成可以的時候,普通農戶也最多就養幾隻雞。豬和牛都沒有什麼個人養的。
嫁出去的女兒,可能不好意思空手回孃家吧。所以兩個姑姑最近來往的少了。主要是也知道老大羅文家的情況,家裡孩子多,而且還都是那種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那種,而且因爲是老大,還要承擔主要的贍養義務。
這時代贍養老人,並不是跟後世那樣一起分擔的。一般情況都是父母跟着老大長子住,其他的兒子都會差不多的時候分家出去。父母的東西也基本上是留給老大的。
而過年的時候,父母在的,其他子女也最多在那時候帶點東西上門拜年。
父母要是身體健康硬朗,那在平時能幫襯老大不少。但要是年歲大了,身子骨不行了,肯定就要拖後腿。
很多地方風俗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所以這年代家裡有好幾個小孩的,千萬別跟長子老大爭什麼,就光在養老方面的習俗,父母肯定會偏愛的。
而且這思想,農村人在小的時候就灌輸了。家裡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留給老大的,因爲從小灌輸的思想,那些有幾個兒子的,也都不會爭。爭的話,不管是親戚還是外人,都不會支持。
羅成的姑姑羅娟,嫁的還比較近,當然小姑羅紅也不很遠,就是方向不一樣,更偏僻一點,讓人感覺遠。其實走路的話,按照距離,兩家的路程相差不了多少。
“娟子,你別生氣嘛,這不是實在沒法子了嘛。我難道不知道月月還小嘛,但已經十四了也不是不能嫁人。今年收成也就這樣,我們兩又沒多少公分,這今年分下的糧肯定不夠吃。”
大姑羅娟跟姑父王林此時也已經醒了,地裡的糧食也早就收了,現在村裡也沒多少農忙的活。最多地裡也就是種一些耐寒的菜,種子可能都要通過村裡去賒賬。
一大早,就因爲一些事情,大姑就跟大姑父在牀上吵了起來。姑父叫王林,不是王家的長子,跟大姑結婚後沒多久,就跟那邊家裡分家搬出來住了的。也不是說一結婚就要分家,但根本住不下,特別是結婚後總要辦那事,住不下肯定不方便。
就拿羅成來說,他要是結婚,還是現在家裡這條件,兩個妹妹可能都會被父母趕去柴房住。有時候看上去狠心,但大多數又是逼不得已。
大姑父的父母身子還硬朗,都能掙到工分。所以還能往下幫襯着,但大姑父的大哥家裡娃也不少,而且大哥家的大兒子也都結婚生娃了。家裡都有孫子了。
所以大姑父的父母都是儘量優先照顧大哥那邊一家子,而他這邊,現在饑荒日子過不下去了。也不是父母狠心不幫,是實在幫不下去了。
如果饑荒只是一年,一般哪怕是農村都會有些存量。但這已經兩年了,之前大姑父家斷糧的時候,他父母也幫襯過。但這又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
多幫個一兩回,大嫂那邊就鬧意見了。又不是有口糧多,自己一大家子還餓着呢,總不能全部餓死吧。
所以大姑父這邊,目前的日子也是天天喝稀的,但他家小孩小,不能上地裡掙工分。老大是女兒,叫王月,今年十四歲了。按照道理,這樣大的娃是可以到地裡幹活掙工分的,最多少計一點。
可家裡孩有幾個小娃呢,所以王月就留在了家裡照應弟弟妹妹。姑姑和姑父兩人去地裡掙工分,但可以算的出,今年口糧肯定更加的不夠。父母那邊也完全指望不上了。
沒有辦法,姑父王林想了主意,把大女兒王月嫁了,已經十四歲了,在農村不是不能嫁人。也不指望什麼彩禮之類的,要是對方人差不多,就隨便給點都可以嫁過去。主要是家裡可以節省一口糧。
但要是對方人不怎麼樣,比如歲數大些,或者人長的不好,有缺陷之類的,那就得要些彩禮。
大姑父是這樣想的,但大姑卻不願意,雖說農村是有才十四歲就嫁人的。但畢竟是少數,一般都要十六左右。而且就算要嫁,也好歹物色一個好點的小夥,哪有這樣只要給彩禮給糧,連歲數大或者長的不行的人也嫁的。
“姑,大姑,在嘛。”
“誰~誰的聲音,好像是兵子。”
正在家裡與丈夫爭吵的羅娟聽到了門外的呼喊聲,而她家因爲是分家出來的,房子也不在村裡人戶比較密集的地方。在農村,鄰里之間的房子基本都間隔不小。所以這呼喊聲也肯定是喊自家的。
“不會是你孃家人過不下去來找我們借糧的吧。”
大姑父也有些吃驚的說着,不怪他會這樣想。這不過節不幹啥的,這小外甥上門,能有什麼事。
這年月最怕的就是不在節日的時候,親戚上門,大部分是有事相求,而且很大可能就是跟糧食有關係。就算不是借糧的,但親戚上門,哪怕是招待一頓飯,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都十分的艱難。
“我孃家來人就不能是來看看我呀,我侄子想我了不可以嘛,哼,我先出門看看。”
本來兩人就在爭吵,要是侄子真是來借糧的,先不說有沒有糧借,但真是這樣,那以後她在這邊底氣就要不足了。嫁出去的女兒,也是要靠孃家撐腰的,但孃家人都過不下去來借糧,那自己在夫家這邊就要低人一頭。
“兵子,還真是你呀。你怎麼來姑姑這邊了,是有啥事嘛。”
羅娟出門一看,還真是自家侄子羅兵,見到侄子,她臉上還是露出了笑容的,就是內心也在打鼓,別真是來借糧的。自家也都是天天喝稀的,要是侄子開口,該怎麼說呢。
“姑,我大哥從部隊回來了。我奶和我爸讓我來喊你們中午去家裡吃飯,爸讓你帶姑父和表妹表弟一起去。不過就是記得帶凳子和碗,今天大叔二叔也都會來。我等會還要去小姑家喊她們呢。”
“啥,你大哥回來了,這是好事呀。大哥和大嫂可是以前可是天天惦記着。好呀,好呀~~真的好,姑姑肯定要去看看。你這路上累了吧,快進屋喝口水。”
聽到大侄子羅成回來了,當姑的是真的高興。當然了,羅兵不是來借糧的,心裡的嘀咕也是放下了。而且能一下把幾兄弟還有她和妹妹召集去吃飯,那多少日子算是過的去了。否則哪怕是親兄弟之間,上門吃頓飯都會不好意思。
“姑,不用了,我現在不累,等會我去小姑家喝口水就行了。等會去完小姑家我還要回去跟着爸和大哥去糧站買糧呢。爸說了,大姑你到時候記得帶個布袋去,大哥從部隊回來,發了點錢和糧票。”
羅兵說道,他也算懂事,有些話也是點到爲止。讓帶布袋去,肯定是裝東西,而再交道一下是因爲大哥羅成有糧票和錢纔有的糧,這恩情得記大哥頭上。以後大哥有什麼事求上門,總得記他的好吧。
當然了,羅家也不希望羅成真有一天會因爲困難求上他們,更多的還是一種親情之間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