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爲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稱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 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爲常制。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後分爲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大唐保大九年五月十六日,是一個天下士子翹首盼望的日子,會試的士子等了三個月,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改變命運的時刻!會試是在二月時進行的,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三場所試項目,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同。定下了一百餘人,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爲“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而這些來參加殿試的都是會試的佼佼者,策論三人取一, 詞賦經義五人取一。
殿試是在政事堂舉行的,李璟命在京的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全部來參加,畢竟這是一次全國選才的重要日子,在今日即將決定狀元,榜眼,探花。剛到辰時,衆貢士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走進政事堂,三跪九叩之後,就開始就坐,李璟則坐在龍椅上,看着這些將來的朝廷新貴,心中十分滿意,畢竟在那個時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官員的考評當中也有相貌端正一說,要不然也不會有鍾馗的故事發生了!李弘茂和李弘冀則站在朝廷官員的前列,二人互相對視一眼,都不約而同的看望他處。等着衆人都已經準備好,孫晟拿着已經擬好的試題發給大家,題目是“天道”李弘冀一看此題露出了笑容,李弘茂看了一眼李弘冀,心中暗自好笑!
殿試是給的一天的時間,一個時辰的時間將題做出來,題目做好以後,就有各位禮部官員,以及翰林學士同時點評,認爲不錯的將此推薦給皇上,最後決定名次,還不到半個時辰,有多名考生都已經交卷,李弘茂上前去看了看,只見一個一個的寫的都非常之好,但是李弘茂從中沒有看出什麼有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馬屁之嫌,屬於清談的那一種,根本沒有實際意義,李弘茂轉了一圈,卻在一個考生的面前停了下來,只見此考生面黃肌瘦,雖然很單薄,卻感到很結實,尤其是雙手充滿了力量,李弘茂仔細的看了他的卷子上的簽名,金陵樊若水,李弘茂心中一驚,這樊若水就是歷史上獻浮橋梯,是大宋滅唐的功臣,可是按照樊若水的生平,現在也應該只有幾歲而已,爲什麼現在眼前的這個樊若水卻有十七八歲的年紀,這是爲什麼?難道他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樊若水,還是自己來到這大唐,改變了天下之相,李弘茂看了一眼樊若水的試卷,只見上面用的是館閣體,字體方正、光園、烏黑、體大,一看就讓人喜歡,李弘茂看了他的試卷一眼,只見上面寫道“盤古有訓:“縱橫六界,諸事皆有緣法。凡人仰觀蒼天,無明日月潛息,四時更替,幽冥之間,萬物已循因緣,恆大者則爲‘天道’” 接着就洋洋灑灑的寫下來,最後涉及到天下之勢,中原一統!”李弘茂一看,心中讚歎,要說好文章,這篇文章肯定無疑是好文章,但是與那些剛纔的馬屁文章相比就略微差一點了,因爲皇上李璟就喜歡別人的馬屁之言!
李弘茂心中一嘆,如果沒有那日的夜晚之行,說不定,就不會知道原來李弘冀爲了籠絡朝中官員,竟然讓孫晟偷題,讓自己的子弟中進士!李弘冀沒有想到你爲了爭權,竟然不顧祖宗的江山社稷,不顧這國家的掄才大典,這樣的李家子孫,怎麼不斷送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