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司馬珍依舊對李寺不把趙構當上帝尊敬有些不滿,可誰叫趙構自己願意呢?
司馬珍當即坐着李寺的馬車往天下大劇院去了,一下馬車,他就看到了有不少朝廷大員已經站在了蘭竹園內。
一個魁梧的男人一見司馬珍,就迎了過來,驚喜道:“哎呀,司馬公,好久不見啊,沒想到你今日也會來參加宴會。”
“伯英,你來的真早,近來可好?”司馬珍打了一拱手,微微笑道。
“哎呀,有什麼好不好的,我等帶兵之人,每日提着腦袋生活,能夠苟活下來,已經是皇恩眷顧了。”字伯英的男人衝南方作了作揖,那個方向是趙構的皇宮所在。
這個伯英正是中興四將之一,張俊。
張俊爲鳳翔府成紀縣人,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時年十六歲的張俊充當三陽(今甘肅天水西北)鄉兵弓箭手。宋徽宗末年,他參與鎮壓京東,河北起義軍。
政和六年(1116年),張俊隨軍進攻西夏的仁多泉(今青海門源東南),這時他才被授予授承信郎,成爲入品的最低的武官。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合圍榆次,宋軍主帥殉難,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且戰且退,斬殺追兵五百餘人,聲名大震,嶄露頭角。同年,抗擊金兵於東明縣城(今河南蘭考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
五月,他跟從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种師中進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种師中兵敗榆次(今山西榆次),張俊率所部數百人突圍南逃。十二月,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進至大名時,張俊隨信德(今河北邢臺)知府樑楊祖率三千兵馬到大名,被任爲元帥府後軍統制。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他率部鎮壓起義軍李昱、張遇於任城(今山東濟寧)後,不斷升遷,階官升至拱衛大夫。當時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十二階爲拱衛大夫,相當於軍中前四分之一的高官。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北宋覆亡。張俊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斷然擁立趙構,他發出了宣言: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
從此張俊以御營前軍統制而成爲趙構集團的親信。張俊馳騁江淮,平定淮寧,鎮江、杭州、蘭溪、秀州等地的武裝割據勢力,爲南宋朝廷開闢了一席迴旋之地。
同年秋,張俊根據自己對形勢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敵勢方張,宜且南渡,據江爲險,練兵政,安人心,候國勢定,大舉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趙構到達臨安,偏安格局形成。"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後,張俊任御營前軍統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討平叛軍和起義軍,升觀察使,成爲高級武官。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鎮壓秀州(今浙江嘉興)徐明事變,又升承宣使。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劉正彥兵變時,張俊正駐軍吳江。他聞訊後,隨即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從禮部侍郎、同節制軍馬張浚同議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軍隊,平定叛亂後升領節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軍都統制。
到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今浙江寧波)之戰中,張俊率部殊死抗擊,斃敵數千人。金人銳氣被大挫,加之孤軍深入,於是北撤,又被韓世忠圍於黃天蕩(今江蘇南京東北)。
同年十月,金軍完顏宗弼部南犯,宋高宗離杭州逃向越州(今浙江紹興);十一月,宋高宗逃嚮明州,張俊任浙東制置使扈從。
完顏宗弼佔領杭州後,派斜卯阿里、烏延蒲盧渾率金軍四千追擊,當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軍自高橋鎮攻西門,張俊部將劉寶,以及楊沂中(即楊存中)、田師中所部等抗擊金軍,知州劉洪道亦率州兵助戰,金軍戰敗,死傷以千計。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二,金軍又攻明州,張俊與知州“劉洪道坐城樓上,遣兵掩擊,殺傷大當,敵奔北墜田間或墜水,俊急令收兵,夜,敵拔寨去,屯餘姚”。
四月,張俊改任浙西、江東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區的“羣盜”,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度,成爲當時最主要的將領。六月,高宗改御前軍爲神武軍,張俊改任神武右軍都統制,領定江、昭慶二鎮節度使。
紹興元年(1131年)後,張俊討伐馬進、李成有功,進太尉。以後歷任浙西江東宣撫使、淮西宣撫使。
紹興四年(1134年)十月,金人又至,舉朝震恐,張俊力主抗擊:“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
紹興五年(1135年),僞齊劉麟入侵,張俊與楊沂中在泗州合力拒敵。十二月,改神武軍等爲行營護軍,張俊所部改稱行營中護軍。張俊與韓世忠所部爲南宋兩支最重要的軍隊,被高宗比喻爲左右手。
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僞齊發兵三十萬大舉侵宋,受張俊節制的楊沂中軍與僞齊主力劉猊軍激戰於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僞齊軍戰敗。張俊所部張宗顏等生力軍趕至,兩軍遂共奮擊,僞齊軍大敗,張俊又率主力到達,追擊僞齊軍,與楊沂中軍一直追擊至壽春(今安徽壽縣),這就是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的“藕塘之戰”。
此役後,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此後數年,張俊與韓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窺江而渡,爲南宋爭得了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紹興七年(1137年),宋朝廷解散劉光世部,左護軍副都統制酈瓊率四萬人叛降僞齊。次年,原劉光世部主力、左護軍都統制王德所部兩萬人,歸屬於淮西宣撫使張俊。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首次議和,金將原僞齊轄區劃歸南宋,南宋成爲金屬國,張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難功臣號。
張俊此人,從一個小小弓箭手,升官至少傅,從一品大員,全無背景,可以說是智勇雙全,不過人無完人,張俊最大的劣跡就是愛財。
張俊極得趙構恩寵,靠貪婪和他佔據的巨大財富而聞名於世。大肆兼併土地,佔有了鉅額田產,成爲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佔田遍天下,而家積鉅萬”。
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一百萬石以上,相當於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
通過巧取豪奪,張俊還佔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僅所收房租一項,每年就多達七萬三千貫錢,也就是僅房租一項,就年收入七億三千萬文錢。
張俊的子孫曾經一次捐獻給南宋朝廷十萬石租米,清單上分別開列了江東和兩浙路六個州府所屬十個縣,共計十五個莊的租米數額。
張俊在世時,家裡的銀子堆積如山,爲了防止被偷,張俊命人將那些銀子鑄成一千兩(相當於後世四十公斤)一個的大銀球,名叫“沒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們,全都拿它們沒辦法。
李寺來宋朝之前,張俊正好在外地統兵,而趙構掀起的財產申報令風波,只對京官進行了清算,張俊正好躲過一劫。
不過這股風潮卻是早就吹到了張俊的耳朵裡,當他知道秦檜都沒能倖免於難,他就知道趙構是動了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