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進位大典

四月間,天下間戰火稍熄,只剩清軍與明軍發生局部交戰,以及四川張獻忠和吳三桂還在混戰。

隨着豫南戰事的結束,天下間不定的大勢,開始清晰起來。

原本很不穩定的格局,開始向一個穩定方向發展,使得一個有點見識的普通人,也很容易對局勢進行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

這時,天下間原本最強的滿清,認清了自身沒有迅速一統天下的實力,逐漸改變鯨吞天下的策略,轉而鞏固現有地盤,準備積蓄實力,步步蠶食,進行長期爭霸。

偏安一隅的南京朝廷,在外部的重壓下,被動進行改革,意圖變法圖強,保住半壁江山。

西北方向的魏國,則已經逐漸從戰爭中走了出來了,開始着手藩國的建設,使自身成爲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

這三方勢力,使得天下局勢,逐漸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鼎足之勢。

至於,川蜀、雲南的紛爭,則已經無法影響大勢,除非西南實力被整合爲一股,否則便已經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機會。

公元1647年,4月,25日,農曆丁亥年,庚辰月,戊辰日,西安城郊,數萬兵馬彙集,城外聚集了無法計數的百姓,旗幡招展,人頭如織。

高義歡從南陽府趕到西安後,先去高陵祭拜了黃帝,然後正是下教旨,定王京於西安,稱藩建國。

此時,西魏國在東郊的曠野上,構築了高臺,正在進行進位大典。

在高義歡決定遷都城於西安開始,隸屬於工部的工程隊,就開始在城中修繕被毀的秦王宮,將宮殿改爲西魏王宮,同時在東郊修築祭祀天壇。

修繕宮殿,耗費巨大,只能一點點的來,工部的力量主要用於構築天壇。

雖然工期很緊張,但在工部和禮部的敦促下,天壇還是在典禮之前,順利築造完畢。

當然這座用紅磚堆砌,成瑪雅金子塔形的高臺,自然無法與北京的相比。

這時在曠野上,魏軍前後左右中五軍,分別在高臺下的五個方位站立,每個方位各有近萬士卒,遍列五方旗幟,高臺上遍佈力士,同樣是旗幡招展。

整個大典由禮部尚書王世琮主持,他雙手端着一個托盤,上面放着西魏王的金印,還有金冊,請高義歡登壇。

高壇下,近百面大鼓有節奏的擂起,“咚咚咚”的鼓聲震人心魂,健碩的士卒一手叉腰,仰頭吹響號角,雄渾的號角聲,令人心潮澎湃,彷彿置身於十八路諸侯討董會盟的現場。

這時高義歡穿着黑色龍袍,頭戴冕旒冠,像是搓衣板上垂九條玉珠,腰間懸着寶劍,威武不凡。

他微胖的身軀,加上這一身裝扮,除了冕旒冠上的珠子少幾條外,還真有點像畫像中的秦始皇、漢武帝。

這時伴隨着激昂的大鼓和號角聲,高義歡整衣佩劍,從高臺下慨然而上,一步步的走到臺頂,然後焚香祭拜,告慰上天。

等上完香,他起身接過王世琮手中的托盤,遂即轉身過來,掃視高臺下如雲的旗幡,還有肅立的士卒,頓時豪情萬丈,大聲呼道:“漢祚不幸,胡虜南侵,虐流百姓,而朝廷不能護之。至此危難之際,孤進位西魏王,以三秦、漢中、豫南、愕北、鄂中之地爲西魏國,凡我臣民,當齊心戮力,內保黎庶,使百姓安樂,外抗韃虜,楊我大魏國威!“

高臺下方,如林的長槍,高高舉起,在陽光下閃爍着,一片銀光。

魏軍諸多大將,具都振奮不已,與士卒一起高舉兵器,振臂而呼,聲音直上九霄。

身穿冕服的高義歡,將托盤舉過頭頂,感受着四野傳來的歡呼,內心雄心勃勃,生出了一股一掃六合的氣概來。

圍觀的百姓和士子,也都被宏大的場面所震撼,心中都清楚,一個強大的政權,正從關中崛起,其勢,將是如日東昇。

這一場進位大典,耗費不少,花費白銀十萬兩,但是卻極大的振奮了民心士氣,西魏國作爲一方政治勢力,正式的登上了天下這個舞臺。

此時西安城中,可謂大事不斷,除了剛舉辦完的進位大典,馬上就是西魏王與明朝公主的大婚,另外西魏國建藩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也將在西安進行。

自雄才大略的隋煬帝,開創科舉以來,科舉就逐漸成爲了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的重要通道,也是官府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雖說科舉自身也有些問題,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是歷代以來,最公平的選官手段。

西魏作爲一個新興的政權,也需要通過這種手段來選官,來與滿清和明朝爭奪人才。

一般而言,會試在二三月間進行,不過這次卻被推遲到五月。

這原本是爲了照顧關中的士子,同時也因爲王京剛遷到西安,各個衙門事物太多,無法按期舉辦,卻不想這一推遲,卻將不少明朝和滿清的士子,都吸引了過來。

江南文化鼎盛,科舉考試競爭激烈,許多在南京落榜的舉子,聽到西魏將在五月舉行會試的消息,便千里迢迢的趕來,想要碰個運氣。

滿清控制的山西、河南,有些讀書人不願意,參加滿清的科舉,便也悄悄跑了來,看能否中舉。

這種情況,以前是不可能出現,但隨着西魏國的建立,情況便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此時,隨着科舉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西安城也就越發的熱鬧起來,來自各地的近千舉子彙集關中,大大超出了藩府的判斷。

殘破的西安城,先是迎接了大批從豫南遷來的官員和家眷,還有許多隨行的富戶,現在又迎來這麼多舉子,福藩完全沒做好準備,城中的客棧和驛館根本不夠住,家家爆滿,高義歡只能下旨,搭建帳篷,或者將舉子安置進民宅。

西安原本是一座走向衰落了城池,人口銳減,可是隨着高義歡定都於此,便使得整個城池,重新充滿了活力,原本冷清的各家商鋪、酒館、青樓、客棧頓時都變得火爆起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575章吳三桂的選擇上第927章同意交易第414章多鐸南下第895章老奸巨猾第2章高二哥失憶了第16章盜賣軍資第906章攻取洛陽中第187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上第516章講人話第63章私下交易第459章活捉孔有德第517章保底糧價第813章不理高老二第649章說服商賈第175章自身火銃1080章攻破山城第628章滑不溜丟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480章怎麼收場第352章先滅張先壁第608章多鐸的執念第100章兄弟相會第589章說服李定國第238章上朝(三)第1048章求援碎葉第1020章鄭芝龍降魏第915章迎頭痛擊第59章借錢糧第778章夜間投降第132章輪戰練兵第484章控扼水道第170章韃兵北歸第537章遊說張獻忠中第399章堵住李自成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441章東林聯左鎮第629章代善撤軍第1030章爭奪指揮權第879章天山會盟中第820章尋求速決第280章就問你虧了沒第483章寫深刻點第62章謀劃善後第583章攻下延安下第769章站在風口的姜襄第20章鬥爭無處不在第313章大帥你看我幹啥?第560章奪取武關中第213章劉良佐會見清使第264章反應很快嘛第992章穿插突進第170章韃兵北歸第271章虎牢關第639章拿筆來第710章援兵殺至第1095章統一中南半島第697章海上航行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905章攻取洛陽上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835章轟然倒塌第880章天山會盟下第283章點了個大炮仗第222章劉大帥喊人了第375章吳三桂捲土重來第824章兩軍相遇第908章請大王先入中都第191章別讓人打死了第369章鑄錢第499章使者到來第638章劉黑子打游擊第416章大戰開始第762章悶聲發財第842章莫非有變第429章鏖戰正酣第392章牛金星降清第441章東林聯左鎮第938章情況緊急第685章王宮議事第915章迎頭痛擊第549章奪回郾城第622章豫南決戰(十)第28章棋子而已第883章內閣預義第1069章沿海危機第499章使者到來第76章滿洲入寇第349章鄖陽流民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476章誘敵過江第744章滿清巴圖魯的隕落第138章欺賊忒甚的高義歡第1087章陳名夏的危機第1069章沿海危機第251章新編神器譜第460章本王日你先人第817章兩件寶物第546章坤興委屈你了第835章轟然倒塌第506章馬踏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