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振民如此拜見完錢謙益夫婦後,不經意間一扭頭,結果驚奇地發現:呂大器、高弘圖和姜曰廣這三位高官居然也在這條遊船上。
這呂大器是南京兵部侍郎,也就是史可法的副手,高弘圖是南京戶部尚書,姜曰廣是南京詹事府詹事,同時掌南京翰林院。
本來無論如何顯赫的官職,只要加上“南京”二字,就等同於虛銜兒閒職,只有呂大器的兵部侍郎還有些實權。但如今風雲驟變,南京從“留都”變成首都,這些虛銜兒自然也今時不同往日,變得身價倍增起來。
柳振民見他們也來了,趕緊整了整衣冠,上前恭敬拜見,心裡卻想着他們這樣的柱石級人物怎麼也來這遊船上喝花酒了?
這幾人也輕輕向柳振民還了禮,於是他便退了下去,然後又仔細偷瞧了幾眼,纔看出門道來:原來他們三個畢竟性格方正,身份又擺在那裡,所以雖上游船,但並不喝花酒,也不讓歌伎陪着。
柳振民想到這裡,便想着自己待會兒乾脆也不要讓歌伎陪酒了,好給這幾位大佬留個好印象,結果又一扭頭,就看到三位才子打扮的人正倚紅偎翠的風流樣子,便是那號稱“金陵四公子”中的陳貞慧、侯方域和冒闢疆三人。
既然是“四公子”,那自然還有第四個人——方以智,他之前一直待在北京,如今京師城破,也不知他現在怎麼樣了。
而這四人均比柳振民年長,就連最小的侯方域都比他大一歲,且都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之後,詩詞文章水平一流,在當時的江南文壇頗爲舉足輕重。而他們成立的復社更是繼東林黨之後又一重要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文學社團,所以在這金陵城裡纔會有“四公子”的提法。
柳振民見他們也來了,剛要上前拜會,結果陳貞慧先拿着扇子上下比起柳振民的身形來,然後張口道:
“柳生身頎長”
冒闢疆接上:
“當年進士郎”
侯方域也:
“才高八斗量”
柳振民見他們三個都吟完了,而方以智又不在,也不見旁人有進來接龍的意思,只好自己接上最後一句自嘲道:
“兵部遞文忙”
在座衆人聽了,皆喊“好詩好詩!”,如此除了方以智不在場外,“四公子”裡其他三人和柳振民一人一句,吟出了這首不倫不類的打油詩,而且剛一吟完,柳振民就和他們三個相視大笑起來,竟像是多年老友重逢一般。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首打油詩水平非常低劣,拿來行酒交際都嫌不足,簡直和“山下一羣鵝,噓聲趕落河(後兩句就不說了)”一個檔次。這柳振民既然和“四公子”都算得上是有些名氣的才子,卻爲何吟出這麼個玩意兒來?這裡面自然是大有原因的,箇中緣由就是柳振民雖然和他們表面上一番詩文唱和,但其實面和心不和:實際上,在他心裡,除了方以智以外,“四公子”裡其他那三位他是不大瞧得上的。
他甚至經常在家裡對着老婆馮慧編排說:這幫人除了方以智在崇禎十三年中了二甲進士以外(但名次仍不如他柳振民),其他三人至今連科舉都沒考上,也就是個鄉試會試水平,而他柳振民十八歲時候就已經是進士二甲了,他們若是“四公子”,那他簡直就是“一諸侯”了。若不是老柳家不趁大錢,輪得到這些人在這裡自命風流?什麼“金陵四公子”?不過是“應天三閒漢”罷了(不算方以智)。
柳振民這嘴上是瞧不起這些人沒有功名,其實心裡就是嫉妒:因爲這四公子裡面的冒闢疆和侯方域都是著名的風流才子,年少多金還多才,和秦淮八豔裡面如陳圓圓、董小宛和李香君等不少名妓都先後打得火熱,各種香豔故事在金陵城裡傳揚一時,早已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而這位年少提名的柳公子,一直認爲自己纔是人才難得、風流騷客,卻只能整日在家中對着個強橫驕妻做牛做馬,還得眼見着這幾個科舉成績遠不如自己的人夜夜風流快活,每每想起這事兒便要醋意橫生,自然也就不願見到這幾個人。
說白了,其實這文人相輕,未必真是高下之分,大抵都是互相看不順眼罷了。
和“四公子”假情假意地唱和完後,柳振民環視了一下,發現這艘遊船上還遠不止這些人:南京六部的其他官員、金陵城裡的縉紳顯達,都來了不少,他這一圈兒拜會下來都得用好一陣子。
等終於拜會完了,那位錢世伯對這位柳世侄的體貼就更到位了,只見他親自招呼道:
“來,墨蘭,柳公子既然來了,你就來好好服侍他吧。”
這一聲“柳公子”不禁讓柳振民大有蕩氣迴腸之感,又回想起自己當年十八歲金榜題名時的豪邁,而這時馬上就有一個吹氣如蘭的聲音迴應道:
“是,墨兒這就來服侍柳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