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

莫家村位於蒙水之畔,離城南八里。村莊北部巍然屹立著一座塢堡,方圓約有一里半,正是莫氏親支聚居之地。

每逢亂世,地主豪強多築塢堡,以圖自衛。明末時,隨著火器的普及,塢堡的防禦能力大爲削弱。莫氏在永安經營已久,塢堡與衆不同,採用磚石砌成,牆高一丈,足以抵禦一般的火炮。

莫氏塢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堡外有壕溝,引蒙水作護城河,開有四門,有城樓、望臺,城牆頂部寬可騎馬,垛口裝有火炮。堡內有水井、糧倉、馬圈、草料庫等設施,戲臺、祠堂、練兵場一應俱全,宛如一座小型城池。

丹初大開眼界,對地方豪強有了更深的認識。像莫氏這樣的豪強,富、強、大,足以與官府抗衡。廣西還有大量的土司,比莫氏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明一代,各地官府大致能夠壓制豪強。到了明末,天下失序,豪強勢力似乎又有擡頭。

將來,自己若要經營廣西,可得處理好與地方豪強的關係。最理想的情況,是爭取豪強爲己所用,最好像莫氏這樣,主動過來投效。最不濟,也要用武力威壓豪強,使其不敢生不臣之心。

堡內忙而不亂,莫氏招待甚厚,指揮家丁殺豬宰羊,安排酒席,佈置戲臺。丹初對聽戲沒有興趣,說明來意,與莫遜仕討論時局。

丹初這邊,何雲、匡時陪坐。莫氏這邊,除莫遜仕、莫光書外,又有一個年近四十的生面孔。

莫遜仕介紹說:“小將軍,這位是俞先生,名厚基,字誠意,梧州府藤縣人,有諸葛孔明之才、匡扶天下之志,目前在老夫這兒當清客。”

俞厚基能和莫氏父子坐一起,想必是莫氏的謀主。丹初不由得多看他一眼,但見他神情沉毅,目清如水,氣度不凡,像是個學富五車、滿腹韜略的人。

兩人作揖行禮。

莫遜仕接著說道:“五月時,俞先生在藤縣起兵抗清,不幸兵敗,輾轉退到永安。我與俞父有交,收留俞先生在堡內避難。

“不過,俞先生有大才,當有用武之地,不應在莫家村蹉跎歲月。辦大事以得人才爲首要,若小將軍不棄,請代老夫收留俞先生,遂其平生之志。”

丹初喜出望外,又難免有些起疑。莫遜仕也太熱心了,先是奉獻錢糧、推薦子孫,現在又把謀士推薦給自己,令人不免疑心。

不過,轉念一想,他已經七十上下,一直拒不剃髮,想必不會有什麼惡意。自己平白得一謀士,也是件好事。將來要辦大事,就得不斷籠絡人才,尤其要有可靠的謀士。何雲身上書生氣太濃了,做文章是把好手,卻沒什麼帝王之術。

莫老說得不錯,辦大事首在得人才。人才遍地都是,關鍵要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漢高祖得天下,所賴多沛縣小吏。明初淮西二十四將,大多出身草野。

武將都是打出來的,宰相都是歷練出來的。若論治國平天下,一縣之才就足夠了。就像搭臺唱戲,堆金砌玉固然最好,沒這個條件,聚一縣之英才,亦足以組成草臺班子。

眼前這個聲名不顯的俞厚基,只要給他機會,讓他歷練,將來未必不能成才。

想到這,丹初起身,向俞厚基作揖行禮,說道:

“謝莫老好意,岑某不才,僥倖立下些許戰功,得駐永安。若論下馬撫民,岑某招數不多,正需要俞先生這樣的濟世之才。若俞先生不棄,還請屈尊到我軍中,幫我參謀機要。”

參謀機要,總比蟄伏在莫家村強多了吧。俞厚基也不推辭,說道:“將軍戰績有目共睹,俞某願效犬馬之軀。但恐德不配位,有失將軍期望。”

“先生客氣了,”丹初說道:“殺韃虜猶如聚河川,河川聚得多了,自成汪洋大海。以漢人之衆、漢土之廣,若能衆志一心,便可陷韃虜於汪洋大海,何愁不可驅除韃虜、中興大明?”

衆人大悅。莫遜仕讓家丁送來酒菜,衆人一邊喝酒一邊交談,談興更佳。

丹初談起時局,不免憂心忡忡:“今上被劉承胤劫持於奉天,內外聲氣不通。清虜雖敗於桂林,卻在湖廣屢屢得手。何督師並非方面之任,不久前幾乎爲劉承胤所殺。

“湖廣局勢漸漸糜爛,危及奉天。吾恐不久之後,清虜就會加兵奉天。大變在即,吾年小勢孤,無能爲力,深感愧疚。”

此話略顯矯情,在座諸位卻無不動容。若說無能爲力,何雲、莫遜仕、俞厚基手無縛雞之力。匡時雖有將才,卻長期呆在標營,不能展布才能,至今只是個隊頭。莫光書好權謀,卻只是莫家村團練頭目,連族長都不是。

俞厚基正聲亢容說道:“將軍不必氣餒。今上屢陷絕境,屢屢絕地逢生,可見天佑大明。雖然大變在即,今上定可化險爲夷。”

所謂絕地逢生,只是委婉的說法。永曆帝被人恥笑爲“走天子”,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動身逃亡,每處絕境,常常化險爲夷。

因此,他成了南明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比弘光、隆武都幸運得多。也因爲這個原因,南明始終缺少一個抗清的核心,錯失中興良機。

俞厚基繼續說道:“太祖創業之初,奉‘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爲不二箴言。今上流寓不定,無所根據,臣下失所觀瞻,是以民心不附,軍隊不從。

“若要驅除韃虜,必先足兵足食。若要足兵足食,必先有所根據。永安州地小民窮,非根據之地。將軍若有志於將來,務先謀取一地,安置老營,經營生產,編練精兵。”

這不就是建設根據地嗎?

不講迎奉皇帝,先說營建根據地,有意思。

丹初對他大起好感, 問道:“依先生高見,何地可爲根據?”

俞厚基不假思索,說道:“他省皆不可取,不必多言。廣西有五大城,曰梧州,曰桂林,曰潯州,曰南寧,曰柳州。梧州、柳州爲兵家必爭之地;柳州瑤侗雜處,與西軍漸次接壤;潯州爲四通八達之地,不易守禦。

“唯有南寧,爲左右江交匯之地,溯右江可通雲、貴,溯左江可通安南,南有驛道至廣東欽州、廉州,可通海,土地肥沃,糧產豐富,可爲根據之地。

“南寧現爲思恩侯所據,觀其爲人,或有異志。將來若有機會,將軍豈有意乎?”

取南寧爲根據地,確實是未來不二之選。但這?這也太大膽了吧?

丹初此時正爲焦璉的部將,焦璉固無遠志,但丹初想從焦璉身邊單飛,時機遠未成熟。想勸說焦璉奪據南寧,也根本說不動他。

況且,丹初還做了瞿式耜的女婿,行事還得顧及岳父。

難!生活在這個亂世,每個人都很艱難。

永曆帝受制於劉承胤,毫無帝王之尊。瞿式耜空有留守頭銜,軍令政令不出臨桂、靈川兩縣。焦璉身爲大將,雖接連大勝,卻並未扭轉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丹初身爲穿越者,有奇思妙想,有宏圖大志,卻不能伸展。穿越至今,他取得了不少戰績,卻並未改變歷史,仍得處處小心,慢慢積累。

“南寧之議甚好,”丹初應道:“只是,吾爲焦大帥部將,以保衛桂林、屏護奉天爲首要任務,暫時還不能移師南寧。諸位,南寧之議幸勿多言,吾已心知,自有計較。”

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八十章 合陣第203章 撤退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05章 蛇吞象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二十六章 列陣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07章 滇桂兵爭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82章 報捷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五十八章 納妾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28章 攻城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21章 李成棟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49章 奇襲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281章 反攻第六十章 土司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13章 興學之議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27章 擴軍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104章 禍起蕭牆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234章 料敵於先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21章 李成棟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三章 行軍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27章 為國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