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城牆上,給古城陽朔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城內青磚黑瓦,石板鋪路。一條清澈的河流貫穿全城,經水東門匯入灕江。

如果能把地上亂七八糟的屍體、武器、血跡清理乾淨,陽朔還真是座美麗的古城呢!

傍晚,焦璉率軍入城,進駐縣衙,城中一片肅穆。

戰果已經統計出來,算上瑤人,俘敵約三千人,繳獲鳥銃八十、戰馬二百二十多匹,錢糧、甲仗無數。

焦璉很高興,召集衆將宴飲。

酒過三巡,焦璉紅光滿面,躊躇滿志,說道:“今日攻佔陽朔,四面圍城,勢如鐵桶,不使一寇逃脫,真是大快人心。陽朔爲平樂的門戶,奪下了陽朔,平樂指日可破。”

大將白貴勇猛好殺,說道:“爵帥,我老白可不快活。老白率軍駐屯南門,阻擊清虜援軍,受虜前後夾擊,幾乎不支,至今忿恨不平。

“這些戰俘皆爲漢奸,殺戮同胞,抵抗大軍,留下後患無窮。依我這見,除瑤人外,其餘俘虜盡數斬殺,以絕後患。”

殺俘之事古來有之。明末清初之際,戰爭愈發慘烈,軍隊虐殺俘虜,更是屢見不鮮。

岑丹初並不贊成殺俘。俘虜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不能擅殺,理應補充軍隊,充作苦役。

此前,焦璉軍隊人數少,俘敵不多。桂林之戰俘虜雖多,卻背靠桂林大城,有守城兵幫忙看管、處理戰俘。現在,明軍還要繼續東進,確實無暇處理戰俘。

殺俘是最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但明顯不妥。

丹初自知身份不夠,並不急著說話,免得惹惱白貴。

趙興頗有將才,當即表示反對,說道:

“老白,殺俘不祥。清虜投降,固因突圍無望,卻也抱有一線生機。若貿然殺俘,斷其生機,清虜知道投降我軍必死,以後憑城死戰,再想招降他們可就難了。

“況且,韃子擅長籠絡兵心,以招降明軍爲能事。每臨戰事,韃子往往驅使降軍在前,降軍又往往策反明軍,裡應外合,每每奏效。若貿然殺俘,恰中了韃子的奸計。”

衆將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丹初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愚以爲,處置戰俘應當區別對待。對於韃子,特別是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歸順大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殺之固不足惜。

“漢軍八旗,入關前就編入漢軍的,投降可能性亦不大。入關後編入漢軍、綠營的明朝降軍,還是會投降的。陽朔城內的俘虜,除了瑤人就是漢人。

“漢人中,漢軍數量極少,大部分是綠營,乃至投降不久的明軍,連綠營編制都沒有。這些人,只要籠絡得當,還是可以爲我軍所用的。”

馬起蛟在諸將中威望最高,說話很有分量:

“不如,只殺官,不殺兵。傁查俘虜中的軍官,把隊長以上軍官全部殺了。俘虜沒有軍官,羣龍無首,無從作亂,我軍又可利用俘虜補充軍隊。”

馬起蛟兵馬最強,有兩千多人,離滿編還需一千人。其餘各鎮類似,諸將多附和。

岑丹初仍不贊同。殺軍官與殺官兵並無本質區別。俘虜人心惶惶,秩序混亂,軍官可趁機扮成士兵。想從中糾出軍官,加以殺戮,其實並不容易。

衆將都望向焦璉,期待焦璉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種時候,主帥可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免得損及威信。焦璉略一思索,說道:

“一千瑤人主動投降,自當保全。其餘清虜皆被迫投降,無需同情。我們只誅首惡,誅殺四名酉首,其餘俘虜打散編入各部,或充作苦役,不從者皆殺之。”

丹初暗自佩服,覺得焦璉處置得當。做大將者就該如此,既要充分徵求諸將意見,也要果於決斷。

爲防夜長夢多,焦璉在席間下令,連夜把清虜頭目斬首,計有都督馬必晉、副將管雄、守道李勝、參將莫之元四人。其餘俘虜給予粥食,人心始安定。

席間,焦璉借著酒意,說道:“督標中軍還是太單薄了。我打算增設一個騎兵隊,隊長嘛,就讓何國駒來做。他此次奪得首功,按律當超擢爲隊長。左協已經沒有位置,就讓他到中軍騎兵隊做隊長吧。”

隨著左協、右協的設立,焦璉指揮標兵更加得心應手,卻隱約感到一種大權旁落的失落感。

畢竟,標兵與大帥之間隔著一個協臺。隊長有事,不會直接找大帥報告,而是先找協臺。標兵所思所想,大帥也隔閡不知。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軍隊擴張到一定規模,將帥不可能再親掌部隊。即便是標兵、親兵,也得交由親信代爲統領。

岑丹初心裡咯噔一下,何國駒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爵帥要把他要走,自己心裡真有點捨不得。

轉念一想,爵帥爲人粗中有細,必是有意爲之。中軍一般不下轄戰兵,督標中軍已經破例,增加了一個炮隊、一個火槍隊。爵帥仍不滿意,還要再增加一個騎兵隊。

何國駒論功當升隊長,但左協已經沒有位置。丹初原想在中軍增設一個童子兵隊,既有“陰結少年”的流言, 童子兵隊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當著衆將的面,丹初當場表態,說道:“爵帥英明,何國駒有功當賞,爵帥特設中軍騎兵隊長,虛位以待。何國駒必會知恩圖報,竭誠報效爵帥。

“我今晚回去就找何國駒,把這個喜訊告訴他。明天,就讓他帶著所部一哨兵馬,前往中軍報道。”

右協統領焦珂會意,說道:“右協也出一哨將士,調歸中軍騎兵隊。”

焦璉很滿意,笑道:“很好。不過,也不必著急。等打下平樂,再正式成立騎兵隊。”

宴飲結束,丹初找到何國駒,告以騎兵隊之事,爾後說道:

“駒子,恭喜恭喜。隊長爲一隊主官,是軍令的具體執行者,也是士兵的具體管理者,崗位重要,非常歷練人。爵帥很賞識你,特意把你提拔到中軍。你要知恩圖報,用心辦事,竭誠效忠爵帥。”

何國駒有些意外,有些驚喜,亦有些牴觸。幾經斟酌,他說道:“協臺,我是您一手提拔起來的,跟左協的兄弟都混熟了,要升官,也該在左協內部升官。

“中軍架子大,還有番兵,裡面各種牛鬼蛇神,天天圍著爵帥轉,上戰場立功的機會少。協臺,我向您交底,我寧願在左協當哨長,也不願到中軍當隊長。”

丹初心中暗喜,嘴上卻責備他:“愚蠢!好男兒志在四方,豈能鬱郁乎久居人下?不管你在哪,我們都是好兄弟。你到中軍,又受爵帥器重。我在爵帥周圍,從此也有了耳目。此中道理,你可明白?”

何國駒恍然大悟,說道:“協臺,我明白了。”

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125章 五屯所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414章 鰲拜坐困武昌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331章 太后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308章 以漢製漢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280章 按兵不動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413章 掘壕圍城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331章 太后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344章 普及公學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343章 開啟民智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97章 破城第182章 報捷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70章 大局崩壞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二章 參軍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八章 破陣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102章 反攻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五章 殲敵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