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開啟民智

第343章 開啓民智 “國主這篇《警世鐘》,說的是膾炙人口。以中華之大、國力之盛、人口之多,若能衆志成城,還打不過小小的韃子?咱們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韃子淹死!”

說話的是個中年人,身著短衣,倒像是個趕車的車伕。

顧炎武見得談吐不俗,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仗義每多屠狗輩,亂世出豪傑,說得便是此輩吧。

另有一個年輕人,看樣子像是個商號的學徒,問道:“劉三哥,報上說滿韃子兵馬不到六萬,是真的嗎?”

“呃?”那劉三哥無甚學問,怔了一下,說道:“國主說不到六萬,自然不到六萬。想那東北苦寒之地,也養活不了多少韃子。”

食客裡沒幾個紳衿,大多無甚見識,半信半疑。

顧炎武暗自感嘆,國人麻木,民智不開,才被韃子趁虛而入。赤軍發行《振興報》,激揚種族之說,所爲者何?大概是想開啓民智,激發民衆血性。

任重道遠,任重道遠啊。

“我不大相信。若韃子只有六萬,何以擊敗上百萬流賊?何以驅使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的虎狼之師?何以佔領大半個中國?”

說話的人是個,有些醉醺醺的,最愛與人擡槓。

“放你孃的狗屁!”劉三哥怒了,喝道:“國主說是六萬,就是六萬。你個下三濫的腳伕,擡什麼槓?”

眼看兩人就要爭執,夥計趕緊上前勸住。

顧炎武冷眼旁觀,忍不住說道:“兩位何必爭執?國主剛在報上說,漢人要萬衆一心,方能衆志成城,驅除韃虜。你二人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有違國主本意。”

劉三哥見他儒生打扮,氣度不凡,連忙作揖賠罪。

顧炎武向衆人作揖,向顧祖禹點點頭,說道:“諸位,我這位族弟嗜好輿地之學,考證過韃子始末,不妨請他爲大家釋惑。”

顧祖禹初出茅廬,卻也不卑不亢站起,向衆人作揖,用官話說道:“滿韃子的祖先是金韃子,世居東北苦寒之地。國朝之初,設奴爾幹都司,開馬市,定朝貢,羈縻滿韃子。韃子主要有三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韃子開國之祖努爾哈赤,原爲遼東名將李成棟的部將,曾任建州左衛都指揮所。努爾哈赤背信棄義,反叛大明,統一女真諸部,實有人口二十萬,兵甲六萬。

“其後,韃子不停擄掠漢人、牲畜,在東北開墾生產。李永芳、孔有德、耿繼茂、尚可喜等漢奸攜帶部衆,陸續投降韃子。韃子勢力漸成,吳三桂開山海關投降,遂長驅直入,中原淪陷……”

顧祖禹畢竟是年輕人,說話文謅謅的,遠沒有《警世鐘》那樣的感染力。他的官話也不地道,在場好多粵人聽得並不清楚。

華夏地大物博,方言衆多,歷朝歷代皆有官話。明朝的官話是南京話,較吳語易懂,通行大江南北。

周庭深以爲粵人不相信顧祖禹的話,說道:“諸位兄臺,這位小先生來自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一聽常熟縣,衆人都來了精神。赤軍裡有不少常熟籍的高官,國主的岳父正是常熟人瞿式耜。

“小先生姓顧,出身輿地世家。《九邊圖說》聽說過嗎?就是顧家的大作。”

顧祖禹臉上一紅,向周庭深作揖道:“謬獎,謬獎。”

其實,顧祖禹並非地道的常熟人。他的父親顧柔謙本是無錫宛山人,家貧如洗,入贅常熟譚家,顧祖禹因此生於常熟。

顧柔謙雖是贅夫,卻頗有志節,與同邑黃毓祺、黃淳耀交厚。黃毓祺、黃淳耀爲抗清志士,死於清兵。柔謙閉門不出,著有《補韻略》、《六書考定》及《山居贅亂》等著作。

顧祖禹有志於遠遊,柔謙十分支持,託顧炎武代爲照顧。

食客裡知道《九邊圖說》的人並不多,反應寥寥。這個年代民智未開,識字讀書的人著實不多。

周庭深頗感掃興,指著顧炎武說道:“這個先生也姓顧,崑崙顧炎武,弘光元年上乙酉四論,即《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名噪一時。 “這幾年,顧先生奔走江南,聯絡豪傑,與弘光朝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兵部主事楊廷樞……”

食客還是無甚反應,周庭深十分尷尬,靈機一動說道:“顧先生早年爲復社名士,與當今赤軍左參軍方以智是換帖的兄弟。”

此言一出,滿坐皆驚,衆人紛紛過來搭訕。

劉三哥已有醉意,過來向顧炎武敬酒,說道:“顧先生,我就是不明白,吳三桂世受國恩,麾下有關寧鐵騎這樣的勁旅,卻擁兵自重,不救崇禎皇帝。

“李自成雖是流賊,畢竟也是漢人。韃子雖然強悍,畢竟非我族類。這吳三桂寧願剃髮做韃子,寧願與流賊血戰,也不願保大明的江山,真是可惡!”

醉酒的人,說話邏輯性不強。吳三桂降清的事,也不是三言兩語解釋得清的。

顧炎武卻猛然意識到,國事艱難,朝廷往往強調疆臣用命、武將奮勇,對百姓無甚注意。紳衿空談義理,同樣忽視民衆。江南發生奴變、佃變,紳衿束手無策,驚爲變亂。

赤軍雖然脫胎於官軍,卻與流賊有些相似,極擅長與老百姓打交道。岑丹初更會鼓動民心,一篇《警世鐘》不知勝過多少官樣文章。

“吳三桂認賊作父,執誤不迷。他雖在四川猖狂一時,吾相信,吳三桂遲早要步尚可喜的後塵。那洪承疇也必將像張存仁那樣,死無葬身之地。”

顧炎武顧左右而言他,倒令衆人振奮不已。

“先生說得好,韃子封了幾個異姓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見閻王去了。剩下吳三桂、耿繼茂,就像秋後的螞蚱,也蹦達不了幾天了。”

“還有一個尚之信,乳臭未乾,還是個光桿司令。”

“去年,大士李爾龍刺殺張存仁未果,慷慨就義,大家都惋惜得很。我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看,張存仁都遭報應了吧。”

“還得是你劉三哥,聽說李大士的墓穴,還是你尋的。”

劉三哥滿臉自豪,說道:“咱沒本事刺殺韃子,剛好認識一個風水先生,幫李大士尋了處寶地。”

……

顧炎武神色一凜,對劉三哥刮目相看,勸道:“劉三哥,我看你身材魁梧,忠勇仁義,真是投軍的好材料,何不去赤軍中覓個前程?”

劉三哥嘆道:“可惜我已過了三十,家裡又有老小。”

衆人惋惜不已,說道:“可惜了,可惜了。若不是年齡超了,劉大哥去赤軍投軍,將來至少也得是個總兵官。”

“什麼總兵官,赤軍現在叫標統、協統、鎮統。”

有人攛掇道:“顧先生名重萬里,跟左參軍打個招呼,劉三哥投軍還不是小事一樁?”

劉三哥不便求情,眼中卻滿是期盼。

顧炎武初來乍到,原本不願替人請託,想到劉三哥是個忠義之士,他慨然說道:“我來試試看,請劉三哥寫個名帖……”

文人的老毛病又犯了,顧炎武連忙改口,對顧祖禹說道:“景範,你記錄一下劉三哥的年齡、籍貫、住址……”

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六十章 土司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118章 昭永總兵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405章 赤王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73章 四面楚歌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328章 鐵桶圍城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三十章 摩擦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232章 擴軍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392章 水戰告捷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387章 攻克湘潭第217章 三堵牆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127章 擴軍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293章 圍城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197章 出營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