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江南顧氏

第341章 江南顧氏

已是秋天,海風拂面,竟有許多涼意。海濤拍舟,激起許多浪花,顧炎武、顧祖禹二人來到甲板,憑欄觀海,慷慨萬千。 顧氏爲江南大姓,顧炎武藉在崑山,顧祖禹藉在常熟。二人皆源自無錫宛山顧氏,尊南朝顧野王爲祖,乃是越王勾踐的後裔。

明代北虜南倭,邊患前所未有,宛山顧氏父子相從,歷代專攻地理之學,終成爲輿地“世家”。顧祖禹的高祖顧大棟,嘉靖時任光祿丞,著有《九邊圖說》。

顧炎武已經三十八歲,早年加入復社,聲名鵲起。弘光、隆武時期,炎武積極抗清,聯合義軍,屢敗屢起。清軍屠崑山時,炎武時在外在抗清,倖免於難,家眷多死難。之後,崑山豪族葉氏謀取顧氏家產,宗族內部又爭奪田產,顧炎武難容於家鄉,決定到嶺南訪察經世致用之學。

顧祖禹只有二十歲,平生第一次坐海船、出遠門。他雖然年輕,身遭亡國之痛,卻堅持志節,不求名於時,不求祿於世,平生最大的心願是修一部完善的輿地書籍,爲將來恢復中華、驅除韃虜提供幫助。

二顧相差十八歲,其實是同輩。這幾年,赤軍異軍突起,天下震動。聽說赤軍招徠人才,二人乘船南下,順便考察沿海山川地貌。

“我願平南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眼見海濤洶涌,顧炎武喃喃自語。

“寧人兄以精衛自喻,矢志填海,真是志向遠大,晚生佩服,佩服。”船主周庭深走了上來,說道。

清廷接受吳六奇的提議,下令“遷界封海”。山東、江南、浙江、福建四省沿海,居民內遷三十里,民間片帆不得下海。

東南爲財賦重地,多酷吏。詔令一下,滿清官府強行遷移百姓。在內陸三十里處挖掘壕溝,修築拒馬牆,每二十里築一軍營,派一千戶駐守,每五里設一烽火臺。民衆跨越壕溝者,殺無赦。

按令,官府作價收購民間海船。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海船造價昂貴,不少人駕船到福建售賣海船。還有人像周庭深這樣,乾脆低價買了艘海船,駕船到粵東碰運氣。

“周兄見笑了。這一路南下,幸得周兄照顧,方能順利來到粵東。”

周庭深是松江人,也讀過書,可惜不是科舉應試的料。恰逢亂世,他乾脆棄文經商,在生意場中摸爬滾打多年。明清鼎革,周庭深恥於剃髮,先在山中做了道士,終究眷戀紅塵,低價買了艘海船,準備到粵東見見世面。

“做生意最看運氣,這次南行,託二位的福,一路順風順水,真是一帆風順。”

“周兄客氣了。我們兄弟二人搭你的船隻,真不知該如何感謝纔好。”二顧都是讀書人,說話甚是誠懇,又向周庭深作揖行禮。

“我真不是客氣。二位想,我雖走過不少地方,卻是第一次到南海,也是第一次以船主的身份航海遠行。這艘沙船,原是北方纔有的海船,往來於黃海、渤海,很少到東海、南海。

“東南海寇盛行,咱們穿過舟山,穿過金門,穿過南澳,竟能安然無恙,說出來簡直難以想象。若不是託二位的福,怎能如此順利?”

這自然是言過其辭。周庭深見多識廣,深知渡海遠航的奧妙。他提前派人到金山,花三百白銀買了張賜姓藩的旗幟。有了這面旗幟,航行東南海面也就全無顧忌了。

二顧出身江南大家,雖無官爵在身,卻也值得周庭深巴結。這些縉紳大家,與明清兩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顧炎武出身復社,與赤軍左參軍方以智早有唱和。顧祖禹出身常熟顧氏,赤軍高層裡有不少常熟籍的官員。周庭深到嶺南做生意,說不定還得託二顧走門路呢?

遠處海面收窄,兩岸隱隱出現兩座青山,左右遙相呼應,扼守珠江口。 顧祖禹心情激動,彷彿看到了多年未見的朋友,問道:“定人兄,這是虎頭門嗎?”

虎頭門即今之虎門,明人稱之爲虎頭門,清人稱之爲虎門,沿用至今。

顧祖禹年紀大,學問更高,搖搖頭說道:“不像是。按照《大明一統志》,虎頭門當靠近東莞。眼下咱們剛出零丁洋,尚未進入珠江口呢。”

周庭深從船艙內叫來一個老水手。那水手本是粵人,見多識廣,熟悉珠江水道,遠遠一看,搖頭說道:

“各位老爺,虎頭門離得不遠了。眼前這兩座山,西邊的叫大角山,右邊的叫沙角。再往前約五六裡,您瞧,就遠處那個黑點,其實有兩座島,正巧在珠江航道中央,橫擋珠江,名字就叫橫檔,上游的島叫上橫檔,下游的島叫下橫擋。

“橫檔兩翼皆爲山嶺,扼守珠江東西兩岸,官軍往往在此設置炮臺。過了橫檔,再往上游七八里,纔是虎頭門,有大虎、小虎兩門,如猛虎臥於江面,俗號虎頭門。

“這一帶屬東莞縣,自古爲廣東海防重地。海寇犯廣州,往往走這條道,過了虎頭門,前面只剩一個南頭澳,爲省會門戶。當年海寇猖獗,往往窺伺於此,先過虎頭門、南頭澳,再泊濠鏡澳,爲腹心之患……”

顧祖禹拿起隨身的行筆,一邊聽老水手講述,一邊在顛簸的甲板上描畫起來。

顧炎武則不禁想起《大明一統志》,默默吟誦道:“虎頭門即秀山也。宋景炎二年,元將劉深攻帝於淺灣,張世傑戰不利,奉帝退保秀山。明初,廖永忠下東莞,次虎頭關。今外國來入貢及出使外國者,皆取道於此……”

記述已畢,虎頭門漸近。早有赤軍水師派來舢板,查驗船單。將士軍容甚壯,紀律嚴明,無盤剝索賄情狀,衆人始放鬆下來。

未幾,虎頭門漸近。果真是一大一小兩座山峰,聳峙於珠江之上,如猛虎扼守航道。山上築有炮臺,炮口指向江面,臺上赤旗飄揚,軍威甚壯。

顧祖禹嘆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終於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顧炎武向周庭深介紹道:“我這位族弟,立志寫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輿地著作,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讀史方輿紀要》,不僅要超越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記》,還要超越本朝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統志》。”

顧祖禹連忙謙讓,說道:“定人兄過獎了。中華地大物博,弟只願走遍天下山川,考證地域形勢、城鎮關隘、山川險易,講明古今戰守、攻取、得失之事。”

“好志向,好志向。”周庭深由衷讚道:“將來恢復中原,正需要老弟大才。”

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一十章 點名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七十二章 聯姻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02章 反攻第192章 定虜伯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一章 告急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297章 破城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301章 投名狀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一十一章 拜師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187章 氣定神閑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300章 孔四貞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203章 撤退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319章 再破羅定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一章 告急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五章 殲敵第127章 擴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03章 撤退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五章 殲敵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232章 擴軍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298章 首蹶名王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二章 參軍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