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

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 四月下旬,爲配合騎兵奇襲從化、清遠,赤軍水師曾在廣州發起佯攻。雙方勢均力敵,勝負相當。

及至清軍鑄炮廠、造船廠被襲,清軍震動,始知赤軍羽翼漸豐,不可小覷。

此後半個月,赤軍蟄伏不出,並未乘勝進擊,一直忙著招撫義師,不遺餘力籠絡各路水師。

只要稍有軍事常識,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岑丹初奉詔援粵,與陳邦傅之流決不相同,勢必要在廣州城外與清軍大戰。兩軍交戰,勢必從水戰開始。

因此,雙方都極力招撫水師。岑丹初節制陳奇策、王興兩鎮水師,楊彥迪率部歸附赤軍,暗中策反紅旗水寇樑標相。

尚可喜也沒閒著,費盡心機招降納叛。除了紅旗水寇劉龍勝、徐圖隆外,饒平總兵吳六奇、碣石總兵蘇利、南洋水師副將許龍相繼投降。

吳六奇綽號“吳鉤”、“鐵丐”,蘇利綽號“蘇六”,許龍綽號“許總爺”,都出身草莽,在亂世中殺出了功名。當時,粵東海寇如麻,三人能從衆多賊寇中脫穎而出,受撫爲總兵、副將,決非等閒之輩。

從表面看,雙方水師實力相當。但尚可喜招撫的吳六奇等人遠在潮州、惠州沿海,不願奉令增援廣州。

岑丹初招撫的王興等人,離廣州本來就近,又志在抗清,收到檄令後欣然赴命。

明朝名將俞大猷有言,“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明軍水師佔據優勢,丹初隱然勝券在握。

五月十六日,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岑丹初簽發軍令,定於十八日辰時兵分兩路,向紅旗水寇發起進攻。

一路由赤軍水師協協統阮廷峰指揮,領赤軍水師第一標、第四標,掛黃旗,從三水縣出發,沿西航道南下,從正面發起進攻。

另一路由廣寧伯虎賁將軍-“繡花針”王興指揮,領義軍水師,掛黑旗,從佛山港出發,經西江、佛山水道,進入珠江,從側面發起進攻。

此外,都督同知吳文獻統領東勳水師,掛藍旗,扼守瀝滘水道、珠江,隨時阻擊紅旗水寇。

珠江入海口水網密佈,紅旗海寇自恃船堅,可以來往自如。爲了一舉全殲海寇,丹初檄令吳文獻在虎門伏下一支水師,封死敵軍退路。

陳奇策率所部水師爲總預備隊,掛白旗,跟在赤軍水師之後,入西航道。

不料,十七日中午,情報局傳來一份緊急軍情,說僞饒平總兵吳六奇領兵來援,前鋒已進至虎門。

吳六奇!這個老小子!來的真是時候!

岑丹初聞訊大怒,恨得咬牙切齒。

要不是吳六奇,尚可喜也不可能這麼順利拿下潮州、惠州。此人“有義結兄弟三十人,素號雄武,只以四海無主,擁衆據土,弄兵潢池”。

清軍剛攻到韶州,吳六奇瞅準時機,派弟弟前往投效,備陳“粵中形勢,傳檄可定”,並向尚可喜獻計“以遊劄三十道,先往馳諭,散給羣豪,近者迎降,遠者響應,不逾月而破竹之形成矣”。

尚可喜依其言,潮州、惠州兩地大小軍頭果然投降。

穿越之前,丹初讀過不少武俠小說,對吳六奇的名字相當熟悉。

他身世傳奇,頗受後世吹捧,滿清有不少小說取材於他的故事,如《聊齋志異》中的大力將軍、《雪中人》的雪中鐵丐,其原型都是吳六奇。

清廷也對他頗爲推崇,歷史上,吳六奇死後,康熙就曾追贈他少師兼太子太師,賜諡順恪,遣官祭葬,御製祭文、碑文,可謂哀榮備至。 丹初原本對他頗有好感,及至穿越,身處南明亂世,纔對吳六奇有了更多的認識。才知道,吳六奇與尚可喜一樣都是大漢奸,卻被後世洗白爲抗清志士,豈不悲哀?

相反,南明那些真正的抗清志士,如堵胤錫、焦璉、胡一青、楊彥迪等,卻在史書上名聲不顯。這要歸咎於滿清的文字獄,還是文人歪曲事實?

未正時分,又有情報傳來,說吳文獻把東勳水師調防瀝滘水道、珠江,虎門防備空虛。吳六奇突破了虎門要塞,率部進入珠江水道,戰船連綿四五里,不下五六十艘,將與紅旗水寇會合!

水戰非赤軍所長,爲了準備明日之戰,丹初煞費苦心,策劃良久,又是協調諸鎮,又是準備軍械,對勝利志在必得。

哪知道,吳六奇早不來,晚不來,偏偏趕在這個節骨眼上來。他一來,一下子帶來五六十艘戰船,戰場形勢爲之一變!

清軍水師力量驟增,樑標相還敢戰場倒戈嗎?赤軍現有的部署,要不要調整?若要調整,勢必要推遲進攻日期,該推遲到什麼時候?

丹初沉思不語,心感不妙。

情報局長馮加禮侍立一旁,瞅個時機,小心說道:“大將軍,這個吳六奇是廣東海陽人,年輕時嗜好賭博,傾家蕩產,淪爲乞丐,在家鄉無法立足,輾轉來到江浙乞食……”

“我知道,”丹初打斷了馮加禮,說道:“浙江海寧名士查繼佐偶遇吳六奇,見他虎背熊腰,邀他痛飲,一見如故,後贈送厚資,激勵吳六奇回鄉襄助大業。

“吳六奇,你襄助大業,襄助得真好啊。韃子還沒到廣州,你派人乞降。尚可喜許了你什麼?你竟然航海數百里,跑到廣州湊熱鬧?”

丹初一邊自言自語,一邊來回踱步,臉上陰晴不定,憤慨不已。

大將軍平素沉穩,極少失態,馮加禮窺見他神色稍有緩和,問道:“大將軍,吳六奇一來,我軍水師優勢已不明顯,是否要推遲進攻時間?”

究竟要不要推遲?

主帥位高權重,卻也要承擔極重的責任,決策正確與否、果斷與否,直接關乎全軍的命運。戰場上戰機倏忽即逝,爲主帥者更得拿定主意,決不可優柔寡斷。

推遲?爲準備明日之戰,部隊已經精心準備半個多月,若輕易推遲,勢必影響士氣。

照計劃開打?可以趁吳六奇初來乍到,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不過,隨著吳六奇的到來,戰場上也增加了更多的變數。樑標相可能立場搖擺,清軍實力明顯增強。能否全殲清軍水師,丹初已無十足把握。

丹初無意間擡頭,驚覺帳內衆人都在緊盯著他。他們在期盼主帥儘快做出決定,他們的眼神已不再堅定,似乎不再像往昔那般崇信自己。

他不由得想起了《紀效新書》中的一句話,“我今在軍中,再無一句虛言與你說,凡出口就是軍令,就說的差了,寧任差誤底,決不改還”。

打仗是極兇險的事情,一軍命運仰賴於主帥。在將士面前,主帥都得維持崇高的威信。萬不可有絲毫動搖,免得部下生疑,擾亂軍心。

吳六奇不請自來,戰場上陡增變數。但總的來說,丹初還是有把握打贏明日之戰的。

“不推遲了,正常打。”

楊玉祁、馮加禮等僚屬如釋重負,眼中再次放出光芒,對丹初更加崇敬。

“大將軍,”參軍僉事楊玉祁提議道:“要不要向各鎮發文,提醒他們如期發起進攻?”

古代通信手段落後,打仗都得預先約定日期時間。

通過誅殺羅成耀、夜襲清軍,丹初已在諸鎮面前建立了威信,自信各鎮不敢違抗軍令,說道:

“不必了,文書連夜往來,又無實質內容,純屬無病呻吟。諸鎮收到軍令,也會暗自生疑。”

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306章 南越王第281章 反攻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05章 蛇吞象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六十章 土司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127章 擴軍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03章 撤退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301章 投名狀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405章 赤王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144章 授旗第409章 丹初點將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127章 擴軍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六章 出城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89章 關門打狗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21章 李成棟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五十八章 納妾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一十章 點名第337章 再次擴軍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五十六章 廷爭